王 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从最初的“两主双效”逐渐推进到“三段六环”阶段。“三段六环”导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如何应用“三段六环”导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是笔者所在学校英语课堂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值得英语教师深入探讨的话题。
“三段”即三个阶段:课前充分准备、课堂导学互动、课后巩固复习。
1.课前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在实施“三段六环”导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导学案做好预习工作,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理清重难点,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将学习前移,为课堂学习扫除词汇和语法障碍,节省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难的或深层次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阶段,导学案应以引导学生把握基础知识为主。
2.课堂导学互动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导学互动阶段,教师应根据对学生的预习检测结果,变教为导,以导促学,以小组建设为载体,引导学生学思结合,通过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引导其发挥特长,互帮互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北京师联教育研究所 2004)。这一环节的实施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后巩固复习
课后巩固复习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它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反馈和弥补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这个环节往往无人检查,容易被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恰恰就是在这些需要自觉性比较高的学习环节中拉开的。
“六环”即六个基本环节:编好学案,落实预习;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师导生学,合作探究;大胆展示,充分表扬;达标检测,反馈小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这六个环节进行删减,但必须把握核心环节。教师要灵活应用该模式,而不能被该模式所束缚。
“三段六环”是在“先学后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有效的导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笔者所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笔者所在学校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授课模式,而“三段六环”导学模式的实施真正落实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授课模式的转变。
落实好预习环节是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的前提。在实施“三段六环”导学模式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整合知识点,根据学情认真备课,编写导学案,从而给学生的自主学习铺好路。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了解学习目标,学习词汇和简单的语法知识,阅读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标出疑点、难点。
在这一环节,教师一方面要和家长相互配合,让家长督促学生预习;另一方面要发挥小组的监督作用,可以让各组组长及时督促本组成员完成预习作业,并指导本组学习基础较差和能力较弱的成员进行预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认知、分析、对比、感悟、体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解析导学案中需要攻克的问题,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新的、有深度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总之,自主学习的前提是问题引领。“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探究的目标。教师通过预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实际,要能引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及现有知识水平,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指导。例如,及时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在实施“三段六环”导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监督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问题的探索者、解决方案的提出者。因此,教师要适时转变角色。
课堂教学好比表演节目,教师犹如导演,导学案就是剧本,学生是演员。教师通过场景设置、任务布置、角色分配和小组分工等活动,让“演员们”投入真实的语言环境,更好地融入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和学生平等相处,组织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梯级的任务,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策略指导和方法点拨。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掌握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展示出来,然后引导他们参与小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导演”,要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其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让学生进行展示。
1.随堂展示
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参与“sing an English song”“make a duty report”“do a dialogue show”“make sentences”等活动,展示与锻炼口语,实现在“用中学”。一般对于自己表演过的内容,学生是很难遗忘的。
2.小组展示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时,应要求组长指定一名发言人(必须经常轮换,人人有机会参与)负责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3.能力展示
在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应让他们就本单元话题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写小短文,并在全班展示。对于部分编写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事先编写好一篇,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以降低难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无论采用哪种展示方式,教师都要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即使用“真精彩”“你真行”等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当堂检测既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程晓堂、郑敏 2002)。通过当堂检测,教师能发现少数“吃不饱”的学生,并及时给他们补充“营养”;还可以在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之后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运用“三段六环”导学模式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在新时代,无论应用哪种教学模式,英语教师都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灵感得到激发。这样,英语课堂才会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