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2019-03-05 12:10:31
语文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高中语文内容

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浮沉所积淀下来的文学艺术、精神品质以及形态观念。今天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总结凝聚而成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目的,还能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高中语文知识的具体情况出发,并以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为立足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挖掘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为了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挖掘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对教材知识学习投入更多的时间,为了取得成绩方面的进步,在教师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因此,借助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传统文化讲解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

如在讲《离骚》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去熟背全诗且明确诗中各句的具体含义,还要带领学生将诗中具有象征意义且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细节知识挖掘出来,比如引用的娀、雷神、宓妃、商汤、夏禹、后辛、夏桀、浇、五子、鲧、启等人的神话历史故事等。让学生在被屈原的浓厚爱国情怀感染的同时看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同时,由于古诗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历代诗人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遭遇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诗词。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作为我国的优秀文化之一,对促进文化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延伸

由于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促进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的认识,增进学生对语文常识的了解,所以,其中很多内容即使涉及到了传统文化,也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因此,教师应该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在将之应用到语文知识讲解过程中时,也要注意做到与教材知识的融合,将之应用到适当的知识讲解过程中,采取合适的衔接教学方式,增强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可接受性。

如在古体诗歌或者文章的典故运用这一部分文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去对典故内容进行延伸教学。比如宋代词人辛弃疾就在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短短两阙词中引用了四个典故,教师可以将这四个典故分别展开,让学生去品味古代军人的豪气干云以及为国宁愿马革裹尸的精神品质,从而去深刻把握古代军人的豪情壮志,激励学生共勉。

三、教材内容讲解均衡化

由于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方面的知识。其中有一部分重点内容是学生考试的常考类型;也有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这一部分内容往往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遗漏的地方。事实上,这一部分内容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忽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学习压力较大,如果课堂知识学习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成绩,学生会有很大的压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讲解时,要本着均衡化的原则,在组织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复习的过程中,也要对其他知识进行讲解,避免由于忽视这一部分知识教学而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全面的问题。

如教师在讲解《史记》中的相关篇目时,可以着重进行细节精讲,比如《陈涉世家》之中陈胜为了获取民心,将“大楚兴,陈胜王”这样的字眼放在鱼腹之中,从而引导了舆论导向。结合当今社会科学的进步,我们可以以此为戒,中国易学文化虽然博大精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要注意相信科学不盲目跟从,从而让学生学习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发挥多种教学工具的作用

由于传统文化涉及的方面很多,物质、精神方面的具体形式也有所不同。为了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部分传统文化,通过口头讲述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产生全面的了解,但是对于一部分实物的文化内容和精神方面的文化内容,按照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教学手段日益智能化,教师可以发挥多种教学工具的作用,针对不同语文知识与普通传统文化的特征,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如在《论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增进学生对其中学习态度以及尊师重教精神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如果学生在当时的学习比较紧张,教师可以搜集与孔子以及其学生对话的动画视频,使学生对当时的礼仪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不大,教师则可以选择一部分学术性较强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放映,使学生对于古代礼仪以及孔子所倡导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有进一步了解,同时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方向性指导。

五、组织学生完成具体实践

除了精神文化,实物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指各种手工艺品以及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等传统文化。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涉及面较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有组织学生进行具体实践才可以使他们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很多特色鲜明的手工艺品是各个民族所特有的,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具体实践,如果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增进学生的认识。

如为了使学生对我国传统的对联书写有进一步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对对联写作过程中的平仄要求以及写作方式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对联的创作。创作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指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上联与下联,也可以由教师指定上联,由学生对出下联。这一活动新颖性较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热情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一传统文化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主要是指班级内由多个学生共同完成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而形成讨论的氛围。在这一氛围的带动下,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逐渐参与到讨论与学习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还会对其以后的个人发展以及个人素养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定的活动,比如以诗人所代表的风格为主题的不同风格诗词的鉴赏活动,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化,在班级内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这种氛围的带动,主动投入到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虽然传统文化看似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联系不大,实际上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生可以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推动其古诗词鉴赏能力、文言文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同时,由于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过程中,自身的语文素材可以得到积累,对写作起到一定的推动性作用,教师可以将具体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语文学科的具体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仅仅通过课内知识的讲解与延伸,不能把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都讲解给学生。由于传统文化涉及面较广,不仅仅了解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它也是当代青少年必须了解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红楼梦》这本小说,学生通过这本名著可以了解到很多明朝时期的贵族风俗,也可以学到诗歌文化和礼仪文化。比如“香菱学诗”这一部分就有很多关于诗词文化的介绍,而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部分从林黛玉的视角去观察当时贵族的礼仪文化,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拓展传统文化认知的作用。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在这一时间内所接触到的知识与内容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形成一定的影响。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更多与我国历史相关的文化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由于高中语文知识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适当的延伸与深入分析,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接触自己以前没有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最大化。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高中语文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 21:25:40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