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育人合力

2019-03-03 02:53
阴山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立德课程思政育人

杨 利 君

(包头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从这次会议精神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也深感思政课教师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会议还强调学校要重视思政课建设,不断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善于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寻找贴近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三全育人就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形成“大思政”育人体系,增强育人合力,提高育人效果。

一、落实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一般专业性课程不同,它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事关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品德修养的提升和思想灵魂的筑造,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脱节、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之下,“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课程思政”不是具体的一门课程,而是一种课程育人理念,即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全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把德育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让所有课程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键结合点在于思政,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两者的核心都是育人,都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着眼于两个不同的角度发力。“思政课程”旗帜鲜明地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关键环节,更加凸显显性教育;而“课程思政”则更具融通性特征,通过把价值观融入课程和专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共鸣,更加凸显隐性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相互融通,把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既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的核心作用,又能发挥其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二、聚焦课程教学,创新课程育人模式

思政课程在大学学分系统中所占比重不低,可是发挥的作用却并不理想。我认为传统的思政课不仅教师教的没有职业成就感,而且学生学得也毫无获得感和认同感。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既朝气蓬勃、视野开阔、自信满满,同时又做事浮躁,目光短浅、缺乏责任感、对未来充满迷茫。他们生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思政课的空洞说教、价值观的灌输特别反感。他们普遍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老套,课程考查偏向应试教育,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性,我认为首先要增进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系统性,在课堂上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问题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的主动性;最后更重要的是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上海市各高校在全国率先推进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上海市高校推动学科建设与课程创新并驾齐驱,逐步发展出“4+1+X”思政课教学体系,让所有课程都承担起育人的职责,并发展出了以特色思想政治课为核心,通识课和专业课为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为我们创新课程育人模式提供了可供学习的上海经验。

课堂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把握好课堂教学,才能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结合地域特色、本校本专业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育和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各个环节,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是简单等同于“课程+思政”,更不是增开几门课程或者增设几项活动,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找寻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与德育知识体系的关联,找准“润物细无声”的融入点,在深挖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学科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式,突显专业课堂中的“思政元素”,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学。[2]

三、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协同育人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就需要自上到下的全员育人协作,更需要找准联动点,实现精准有效的对接,改变思政课单一化和模式化的育人现状,从而构建全方位的全员育人体系。[3]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师,还包括专业课教师,虽然大家岗位职责不同,但是育人目标是一致的。首先教师要转变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和道德培育的观念,积极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其次各教研室应充分运用学科组的讨论、老教师的传帮带、集体备课等手段,积极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技能的培养;再次各学院也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等手段,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课程实施,加强交流讨论;最后学校党委和教务处、学生处等行政部门还应该在制度机制的建设和评价机制的设置方面,把“思政元素”的体现纳入考核范围,承担起全员育人的主体责任。

在发挥思政课程德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也要积极发挥“课程思政”隐性育人的功能,把以往思政课单一化的育人模式转变为全课程育人的大德育模式。让所有课程都彰显“思政元素”,上出“思政味道”,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让每位教师都勇于挑起“思政担子”,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共同构建和谐、共创的思政教育新生态,助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育人合力。

猜你喜欢
立德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