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峰
(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中心小学 22220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但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不当”以及教师对学生“答问评价不当”的现象非常普遍.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不当”现象的“敞亮”之境路在何方呢?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教师的课堂提问,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必不可少,“问与学”仍然是数学学习永恒的主题.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对于课堂提问的认识和操作存在“误区”.
误区一:课堂提问一味追求数量,不要质量.
有些老师误认为新课改就是课堂中老师不讲,就是要多问.有的教师甚至采用了整节课“一问到底”的策略.曾经,我校一位老师的一节校内公开课,给所有听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节课上,该老师从开始到结束,没有讲解一个知识点,就是一直在提问题,然后让学生答,然后再问,学生再答,接着再问,学生再答……课后我们问他为什么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是“问与答”,为什么没有学生展示和教师精讲点拨环节呢?该老师振振有词地说,新课改就是要做到教师不讲,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老师只负责“问”,学生如果能回答出来就OK了.在他看来,他的“问学”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听了这位老师的这种观点,听课的十几位老师全都“默默无言”.该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回答老师简单提问的被动学习状态,由于问题数量很多,根本就没有思维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造成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较低的认知状态和思维水平,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品质的培养.
误区二:课堂提问指向不明,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有的教师误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不停地提问.但是提问时又往往指向不明,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干扰,造成学生思维混乱.例如,我曾经听过一节县级的“青蓝课程”展示课.课上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直角和钝角各是多少度? ”这个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直角是多少度? 它的答案是唯一的,二是钝角是多少度? 它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这样把含有一解和多解的两个问题混在一起问,就是提问指向不明,极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课堂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具活力!
策略一:要注意提问的对象
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提问时,绝不能把课堂回答问题看成是少数优等生的专利,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多地照顾到中等生和差生,一定要讲究策略.我的经验是:平时举手少者先,举手多者后,多次举手而一次未答者先,想举手而又不敢举手者先,大胆发言而又屡答屡错者后.
策略二:要注意提问的时机
根据课堂上小学生注意力较易分散的特点,课堂提问要把握住时机:(1)在学生思想“开小差”时提问.(2)在学生做“小动作”时提问.(3)在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时提问.提问时该问什么,怎么问,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巧妙设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使其自然地跟着自己的思路,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策略三:要注意提问的“冷场”
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问题提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仍无人举手回答,这种现象我们通常叫做提问的“冷场”.有些教师因为“冷场”就放弃这个问题,干脆不问了,或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有经验的教师一般可能会这样处理“冷场”.(1)是对问题作出补充说明.出现“冷场”,也许是因为学生没能听准问题,或者是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首先要把冷场的原因弄清楚,然后有针对性地对问题作出说明,将“冷场”排除掉.(2)是进行再次提问.出现“冷场”,有时责任在老师,有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提问有毛病,如果老师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那么就应当迅速准确地对问题作出必要的修正然后再次提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爱学生生命成长,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多元化的评价环境,让“评价”走进孩子的“心灵”.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待“答问”的评价一定要有策略.
策略一:要注意评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问题答不出或答不全、答不对的时候,有的教师往往将这些学生置之不理,转而去叫别的学生回答,其结果必然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充分表明,教师如能尊重学生,亲切热情地对待学生的“答问”,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闪光点”,都有可能使学生瞬息即逝的求知火苗重新爆燃起来.对学生来说,“答问”若受到老师的肯定,就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受肯定的次数多了,兴趣就会越发浓厚,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只怕是想学不好都“难”.
策略二:要注意客观实在的评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公正,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例如:我听过一节县里的语文公开课,当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后,老师这样评价:“读得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我不清楚,学生也不知所云.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正确、响亮而又流利,很好!要是能在速度上再放慢一些,把握好语气的轻重就更好了.”对于这种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能对自己的朗读水平有一个客观的评估,明确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出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提升.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毋庸置疑,“问”在提高课堂效率,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堂中的“问”和“答问”后教师的“评”是一个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千万不能忽视课堂中的“问”,更不能忽视问后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