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白银 730900)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应与实际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在教学中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体现“做中学,做中教”,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建立“素质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理念,通过模块化、项目化的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重点培养学习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分析检验岗位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工业分析》等岗位能力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以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素质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有机融入分析检验岗位工作过程技能训练的项目,按照课程总学时的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实验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1],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学习模块:基本操作训练、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七个实验项目:电子天平的称量、玻璃仪器的使用、酸碱滴定项目、配位滴定项目、氧化还原滴定项目、沉淀滴定项目、设计实验项目,具体安排了十五个实验:直接称量法练习/差减称量法练习;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练习;盐酸/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混合碱含量的测定;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来水硬度的测定;KMnO4/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过氧化氢含量的的测定;K2Cr2O7法测定硫酸亚铁铵中亚铁含量;胆矾中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生理盐水中Cl-含量的测定;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锌含量的测定;铁矿石分析。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安排上,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完成预习报告;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实验方法、操作步骤,演示实验规范操作,学生根据实验项目内容实施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的处理分析结果,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及时纠正错误或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验完成后学生书写实验报告[2-4]。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的正确与熟练程度、原始记录是否规范、实验结果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实验中实验台整洁程度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重视过程性考核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项目教学法、演示实验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以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实验技能教学[5],实际操作主要考核参赛者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技术,滴定基本操作,滴定终点的准确判断,电子天平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及涉及的相关操作标准与安全规程,根据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实验操作评分细则的要求,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由传统型全面教学向模块化、项目式教学转变,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例如: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及含锌水样锌含量的测定;Na2S2O3标准溶液的标定;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 (铁的质量浓度1~10 μg/mL)中微量铁;铋磷钼蓝光度法测定钢铁及合金中磷含量—光度法进行磷工作曲线的绘制及未知溶液(磷质量浓度0.25~2.5 μg/mL)的分析,模拟竞赛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演练,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期末实验现场操作考试,以往考核忽视了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为了评价学生对所做的每个实验项目的掌握情况,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考核,加大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督促学生主动的训练基本操作、实验技能,过程性考核包括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操作的正确与熟练程度、原始记录是否规范、实验结果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实验中实验台整洁程度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根据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选择期末实验现场操作考试项目,对学生进行期末实操考试,期末实验现场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30%,教师根据实验操作评分细则进行实验操作的考核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数据处理评价。
职业院校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通过模块化、项目化的实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分析检验岗位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完善实验课程考核办法,重视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客观、合理、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效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项目教学法、演示实验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6-8],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熟悉化学检验的职业情景,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既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走上相关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