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商贸专业法律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2019-02-14 07:40马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课程教学

马莉

[摘 要]5G赋能移动“互联网+”教育,为目前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提供了高校课程教学变革的契机。本文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教学方法上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庭审案件旁听和模拟法庭角色扮演法等教学理念运用到“移动互联网+”开放课堂。阐述了在高职非法学专业法律类课程教学中,顺应“移动互联网+”趋势,经实地观察和实证分析,提出了高职大商贸专业法律类课程教学在法律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商贸专业;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与目标指出:“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当下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绕不开“移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此外,在十三五规划中,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信息化、互联网化等关键词被多次强调。在“移动互联网+制造”“移动互联网+外贸”“移动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政务”和“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等背景下,各个行业受移动互联网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经济共同体,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样无法例外,其涉及的方向和内容较为复杂,高职法律类课程教学工作也变得难度更大,这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对高职教育从业者所带来的必然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大批社会资本的涌入,为“移动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1 5G赋能“移动互联网+”教育

2019年为5G商用元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加速推进5G商用落地,预计2025年中国5G连接数将达4.28亿个,带动直接经济产出达3.3万亿元,未来5G在传统行业的创新应用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职业技能教育市场规模达1103.0亿元,预计将会持续保持增长,到2021年,将增长至1919.0亿元。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规模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833万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颁布《2018年教育统计管理规定》公开统计数据),移动端上网比例高达91%以上,我校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例接近100%。既然移动端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载体,那么,允许手机进课堂便是大势所趋。曾经4G技术的普及使得网速提升、上网资费下降为大流量应用使用提供网络基础,现今5G技术的落地将会使大学生的上网便捷度提高、上网场景变得更加丰富,在丰富校园生活和休闲娱乐的同时,更应看到移动端设备在强化学习功能方面的作用,5G技术必将为“移动互联网+”教育植入“芯片”。

2 冲击: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向大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同时暴露出了不注重内涵建设和教育质量显著降低的问题,高校学生上课玩手机、聊天、发呆、睡觉等不学不思的情况普遍存在。学而不习、知而不识、文而不化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则更为严峻,导致了高职高专学生以“知识赤字”“能力赤字”为突出表现的“本领恐慌”。

上述三个困境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背道而驰,高职院校在大商贸专业法律类课程教学模式中,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经济现状、科学技术发展及互联网立法趋势,提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建全为一套包含法律、移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运营、经管、商贸知识等多学科内容的完整体系。就目前来说,我国的高职法律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相对较为单薄,大多以单纯的经济法、国际商法、财经法规和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知识为主,实践应用和跨学科的课程结合很少甚至没有,授课教师一般也非法学专业出身,这使得当前的高职院校在大商贸专业法律教育课程在培养新型人才的質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伴随着一些冲突与摩擦,移动互联网带来繁多庞杂、浩瀚万千、丰富多元的信息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冲击高校课堂,已然改变课堂教学生态网络环境。零零后高职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习惯人机对话,注意力不再能够轻易被传统教学方式抓住; “低头族”现象使得课堂教学秩序受到挑战,严重者甚至“失控”,变为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尽管有多媒体设备如PPT的辅助,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和“移动互联网+教学”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们还未做好准备,课堂教学与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合水平低,还未完全拥有将移动信息技术(如手机APP)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水平。

3 变革:深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可期

(移动)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虚拟现实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市场、手机用户对产品、企业价值链等当面进行的一种多维网络状的生态思维。将这种思维运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可从“移动互联网+”视域将高职大商贸专业法律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对分课堂核心理念、问题教学模式和情景教学模式予以构建设计,目的在于通过O2O(Online To Offline)、FC(Flipped Classroom)、微信小程序及信息化教学平台(如i博导、蓝墨云、雨课堂、对分易等)转变教师职能、提高课堂信息化技术水平、开展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等多种教学形式,全方面利用智能手机推动教学方法创新。以下将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对这种教学模式予以描述:

3.1 课前——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展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周期大大缩短,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浪潮,兼顾安全与发展,我国互联网领域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但较新的法律体系缺乏及时全面更新的教材,教学改革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将最快、最热、最新的知识和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当中。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活跃在前台的“演员”,他们需要更多地承担起“主持人”的责任,备课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设计上。

3.2 课中——采用教学平台新功能激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在课程选择的APP、网站或微信小程序上根据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上课,在以“移动互联网+”方式接收新知识点时,便于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有关事实、理论、立法和案例资料,更善于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将所有问题归纳为几个教学要点问题,采用平台的生动、直观、体验式的弹幕式教学或头脑风暴等功能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或解答问题,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并总结。

3.3 课后——采用移动互联网丰富的表达方式进行数字评价,提升课程考核的精准度

学生在课后需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并以作业和测评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方式主要以锻炼学生的移动互联网表达能力为目标,例如采用抖音、微信、微博、易企秀、搜狐快站、视频直播、短视频制作等模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

我院重视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建设,目前校园内已实现WIFI全覆盖,可借此顺应移动互联网潮流,从而放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大商贸专业法律类课程教学新理念的教学模式。高职法律类课程采用“移动互联网+” 开放课堂,手机进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利用互联网设备提高课堂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创新,对高职法律类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与培养掌握专业实用技术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大商贸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彭燕,钟海峰.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手机多元使用的新渠道、新思路[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05).

[2] 韩福顺,林妍.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3).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课程教学
微美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O2O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