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扶贫的路径思考

2019-02-12 12:36李月琴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30期
关键词:学生需求精准扶贫

李月琴

摘 要 高职贫困生资助工作,既要满足贫困学生的基本需要,又要满足其个性和发展需求,这是高职院校针对贫困生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高职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当前贫困生的需求状况呈现多样化特点,存在生活需求、安全需求、人际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需求。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可将高校贫困生分为经济贫困、心理贫困、能力贫困三种类型。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类型贫困生,从学生需求入手,重视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将“助困与育人”相融合,开展精准扶贫。

关键词 高职院校贫困生;学生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30-0057-05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高职院校是为区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应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高职的贫困生工作,更要以精准扶贫为指导思想,把握贫困生的真正需求,贯彻精神帮扶为主、物質帮扶为辅的原则,树立助人自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帮扶目标,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学会生存和生活。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深入现场,实施半结构型访谈,访谈资料的收集采用录音和笔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编码与分析将高职贫困生类型化。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研究者进入常州A高职院校,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式选择访谈对象15名,其中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6名,大三学生4名;男生9名,女生6名,受访者具体情况见表1。在进行访谈前,先根据研究者的文献搜索与背景知识编写访谈提纲。随着访谈的进行,研究者通过被访者的反应与资料收集情况不断修改与完善访谈提纲,以开展进一步访谈。为遵循质性研究知情、同意、尊重、保密的原则,访谈中进行录音事先征求被访者的同意,访谈地点选择在单独的空间(办公室)进行。访谈者及时对录音资料进行整理编码,最后将高校贫困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生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高职贫困生需求状况

访谈发现,基于自身特殊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面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被访者的需求不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贫困生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

(一)衣食“有”忧:生活保障的需求

经济问题是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面临的第一个困难,首先是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例如:A1同学说“每年暑假,我和家人就开始担心下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B2同学提到“我的父母以务农的方式供我上学,对于贫困学生来说,高额的学费是我承受不了的,后来我了解到学校对贫困生的帮助”。C3提到父亲残疾,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是个人主要的负担。进入学校后的生活费问题也成为贫困生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一些贫困生甚至还需要打工挣钱资助自身家庭。例如,A5同学提到自己来自西部,“当年来学校报到时,付完学费和住宿费,身上只剩下百来块钱,生活费都没有了,很害怕”。B5说“因为自己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周末、节假日和放假都在外打工,自己挣生活费,有的时候还适当补贴弟弟妹妹”。由此可见,经济上的捉襟见肘成为高职贫困生学校生活的掣肘。

(二)不想做个“小透明”:融入集体的需求

除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的需求,高校贫困生还有着融入集体的烦恼。例如,B2提到,自己刚入学时面对陌生的集体,充满迷茫,觉得城市和身边同学的一切都很新鲜,很想融入集体。他说老师和同学在他生活和学习方面给予很多关注,自己觉得很温暖。很多贫困生因家庭生活不富裕,为了节约路费,他们难得回家,宿舍和班集体就成为贫困生度过大学时光最多的地方。如A4就提到家较远,路费贵,几乎不回家,节假日会觉得特别孤独。贫困生与其他同学虽然在经济上存在差距,但从情感层面,贫困生很渴望融入班集体,能和同学轻松、简单相处,不受到歧视。再如B3提到,“我身边一些同学经常会有各种‘老乡派和‘小圈子,感觉有时很难融入进去”。在贫困生中,特别是在特殊背景中长大的孩子,比如孤儿或单亲家庭孩子,他们会更向往友情和亲情,渴望得到组织或团体的认可和接纳,拥有一种爱与归属感。

(三)不想孤立无援:建立良好关系的需求

贫困生同样需要与他人交往,希望拥有良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获得他人的关心和支持。例如,A2提到自己是一个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更是缺乏自信,有时候很自卑,不善于表达自己,心里向往与别人交流,也看许多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却总是行动不出,这让我很苦恼!”大学时代的朋辈关系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朋辈关系对个人的影响甚至可以超过教师和长辈。C4提到,当时家里遭遇重大变故时,是身边的舍友和同学帮她走出困境,让她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贫困生有时因经济原因和自身面临的一些困难,让他们不能维持良好的朋辈关系。如B1所提到,“个人很想和同学们一起,但是因为家庭经济不太好,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同学总是会拿出一些新鲜的东西一起玩,而我没有,同学学习也不认真,逃课,让我和他们一起逃课去玩,我很为难。”C2提到,平时不舍得乱花钱,找借口推脱了各种小聚和玩耍的机会。贫困生一方面想要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又顾及自身经济条件以及学习状况,因此十分困惑。

(四)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承载家庭希望的需求

很多高职贫困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承载着整个家族和村庄的期望,“知识改变命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观念和思想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尤其深刻,他们对知识非常渴求,学习也非常的认真刻苦。例如,B6提到“家里就我一个出来读书,兄妹早已外出打工养家,我非常珍惜现在读书的机会,不能辜负家人对我的期望”。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例如,A2提到“我来自西部农村,视野窄,见识少,与其他同学差距很大,刚来学校时连电脑都不会用,被同学嘲笑过,我决心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肯定。”另一方面,从与受访者的交流中,能深切感受到贫困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希望找到理想工作,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回报父母。例如,B3提到“我希望把专业学好,拥有一技之长,能立足社会,减轻父母的负担。”C1也提到毕业之后找到理想工作,改善家人的生活质量。

(五)我的未来是不是梦: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接受高等教育是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在访谈中很多学生都提到“希望通过学好专业,落实一份好工作来改变命运”。C3提到,“当时,我选择建筑专业,据说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量大,建筑技术人员待遇好、地位高,可以尽快帮家里脱贫。”入学后,做好人生的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成为贫困生的重要需求之一。将来人生规划能否顺利实现,也是他们日常所担忧的,只有就业的愿望实现,才能有自我实现的幸福感、价值感。例如,B3也表明他希望把专业学好,早日实现个人职业理想。

三、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高职贫困生类型分析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创造性地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他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不同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从低到高呈递进关系。马斯洛还将前三种的需求归纳为人缺失性的需求,是人生存之本,是生活所需,它们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2]。后两种需求是成长需要,虽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我们适应现实和未来社会也有重要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得到全部的满足,这种缺失需求让我们得以生存,成长需求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在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迫切需求程度。人的最迫切需求将成为激发人行动的主要动因和动力,较低级的需求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需求的追求。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高职贫困生需求关系

本研究发现,高职贫困生的不同类型需求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恰有融合之处,贫困生对衣食保障的需求和需求理论中的生理需求对应,是一切需求的基础;融入集体的需求是高职贫困生找寻归属感的体现,良好同学关系的需求是需求理论中的社交需求;争取成绩和获得荣誉的需求与尊重需求存在对应;职业发展的需求对应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高校贫困生最高层次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可能会对贫困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甚至还会有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贫困生类型

本研究通过质性访谈和分析,发现贫困生存在生活需求、安全需求、人际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在现实中,这些学生的上述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现有的高校资助政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需求,但其他层面的需求缺少关注。原因是,长期以来,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是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然而,在实际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和访谈里,笔者发现“贫困生”的“贫困”不能单指经济困难,还应考虑到因经济困难而导致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和能力等方面的困难[3]。根据本研究发现的贫困生不同层面的需求,将其细分为经济贫困生、心理贫困生和能力贫困生三种类型。

一是经济贫困生。经济贫困生一般指因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和无力缴纳学费,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家庭负担非常重[4]。例如,C3提到父母年老体弱,常年有病,丧失了劳动力,多子女上学。A5说到“父母下岗,没有稳定收入,我的生活和学费都没有保障。”这是高校最常见的普困生家庭,还有部分特困家庭的学生,例如:孤儿、残疾、单亲及父母重大疾病等,他们家庭生活靠政府救济、学费只能靠学校减免,在生活中处处精打细算。他们大多首先希望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二是心理贫困生。心理贫困生因经济问题常常表现出自卑、敏感、焦虑、抑郁、紧张、孤僻等消极情绪[5]。例如,B3表示“因为家庭经济不太好,我在吃、穿、用方面很节约,时常有自卑感。”C2表示,“每次贫困生申请和评定时,自己会有焦虑感,既想得到貧困生名额,又怕同学知道家里贫困状况,担心同学看不起。”A2表示有时还会抱怨自己的家庭,时常有消极情绪。贫困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特殊性,身上都或多或少隐藏一些心理问题。如身边人际关系的势利和冷漠、经济条件的强烈反差也会给贫困生带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影响,不及时对贫困生进行干预和调适,将直接影响其自身的成长。

三是能力贫困生。能力贫困生是指因经济困难在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就业竞争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相对不足的学生[6]。很多高职贫困生来自西部地区农村或者山区,教育资源落后,教学水平差,与普通学生相比,贫困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天然差别。例如,B6提到,“我们那里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学习内容深浅不一,个人学习能力弱,在基础课程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C1提到从小到大,父母没有经济能力支持个人的兴趣培养,在一些文化活动场合,由于缺少才艺,有时很难融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受经济条件的约束,贫困生群体所拥有的社会和人际资源也较匮乏,加之个人的沟通表达能力、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一些不足,导致其就业竞争力不强,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高职贫困生精准扶贫更应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

通过访谈并结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高职贫困生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贫困,扶贫工作更要注重的是由经济贫困而产生的心理贫困及其能力贫困,而这两种贫困是制约贫困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高职高效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针对不同表现的贫困生,高效精准扶贫工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2.高职贫困生分为经济贫困、心理贫困和能力贫困三类,不同类型的贫困生需求各有侧重

不同类型的高职贫困生的内心需求不尽相同,他们各有侧重:经济贫困生更侧重追求的是生活保障的需求;心理贫困生更侧重追求的是融入集体,建立良好关系的需求;能力贫困生更侧重追求的是求知和求职的需求。见图1。

(二)研究建议

1.经济贫困生——精准生活保障需求扶贫

一是完善资助制度,营造安定的学习、生活环境。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这就决定了“这些生理需要在所有需要中占绝对优势”[7]。如果一个人的吃住行没有解决,其他都是空谈。首先,合理界定贫困生。要在公开、公平的原则下,确定好贫困生的“身份”,确保真贫困生的生活保障,对贫困生的评定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各方面的权重,再进行最终的评审[8]。其次,建立详实而动态的贫困生檔案。对贫困生的界定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每学期,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家庭经济状况、校园卡消费记录等建立贫困生档案,根据调查贫困情况重新进行资格审查,建立能上能下的贫困生资助制度。最后,学校要对学生各种贫困状况进行全面掌控,坚决落实“不让一个贫困生因贫困而上不了学”的工作指导思想[9],要有的放矢地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难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贫困生营造安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是“无偿”向“有偿”资助转变,培养贫困生自力更生能力。高职院校在资助贫困生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有偿资助,如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等方式,减少补助直接发放、学费减免等行为。将“他助”变为“自助”,“我付出、我得到”这才是对贫困生最大的心理支持,能有效避免“无偿资助”带来的各种弊端,既让贫困生获得生活保障,顺利完成学业,还能灌输权利与义务平等的理念。贫困生享受被资助权利的同时,尽到一定的义务,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成本分担、人力资本投资等现代理念。

2. 心理贫困生——精准成长关系需求扶贫

一是尊重贫困生,鼓励其融入集体。马斯洛指出,每个人具有“根深蒂固地要成群结队、要入伙,要有所归属的动物本能”[10],这就是所谓的归属和爱的需要。贫困生希望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希望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首先,让贫困生学会团结协作。要鼓励贫困生学会与同学一起学习、分享和合作,以融入集体。其次,对贫困生要给予家人般的理解和关爱。贫困生资助工作要“以人为本”,老师和同学要能够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难题。最后,利用同辈效应,鼓励和带领贫困生多参与班级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其自信、乐观的性格。

二是上好“大学第一课”,树立正确贫富观。高职院校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个别座谈等方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富观,让学生认识到贫困问题来源于历史、区域、社会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在班级中,引导形成贫困生不自卑、富裕生不炫耀,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生活上提倡勤俭节约的美德。良好的风气能给予贫困生心理上的支持,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

三是注重情感激励,调动其积极性。贫困生在经济上得到资助的同时,在精神上也要给予适当的激励。比如: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宣传高职学生生动鲜活的榜样事例,激励广大贫困生树立克服种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荣誉激励,在教育中,要向优秀的贫困生颁发荣誉证,当贫困生的行为和成绩受到肯定和鼓励时,就会产生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情感激励,不断加强与贫困生的情感交流,以情动人,引起他们心灵之间共鸣,还需根据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因人而异,寻找不同的突破口,坚持一视同仁,以避免引起他们的敏感情绪和防范心理。

3.能力贫困生——精准学业发展需求扶贫

一是做好专业教育,适应大学学习。对刚入学的大学生,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集体,学会认识自我,了解专业、规划未来,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指导贫困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思维结构,引导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自立自强,自我完善和塑造,尤其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扶持。

二是做好就业引领,实现职业理想。许多贫困生来自经济、文化较落后地区,各种资源缺乏,个体存在差异。首先,要把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纳入贫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导他们学会自我探索和注重职业素质培养,提升就业软实力;其次,做好贫困生就业的重点推荐工作,这是帮助贫困生脱贫最直接的途径。一方面,倡导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就业,培养学生“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另一方面,引导贫困生正确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因贫困而妄自菲薄,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是提供交流平台,增强综合素质。大多数贫困生来自“老、少、边、穷”地区,他们缺少见识,性格相对内向保守,要多鼓励贫困生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文体协会及社团活动等,在各个交流、学习和活动平台上,能感受同辈群体的精神力量,不断提高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组织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其树立信心,让贫困生在各个团体组织中找到归属和成就感需求。

参 考 文 献

[1]易棉阳.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16(5):139-144.

[2]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吕明,陈红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01.

[3]陈志丹.高校贫困生非经济资助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34-37.

[4][5]李瑞学.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教育探索,2005(11):90-92.

[6]郑旭,袁峰.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贫困生群体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38-40.

[7][10]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04-105.

[8]林良夫,吕澜,费英勤.高校贫困生助学策略管见[ J].教育发展研究,2004(3):67-70.

[9]夏吉莉,刘景刚.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反思与展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6(12):159-161.

猜你喜欢
学生需求精准扶贫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浅谈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企业文化进驻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