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沂西郊实验学校)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长期推进的一项教育改革活动,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广为人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考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学生不仅要掌握生字短语以及学会写作,进行正常的对话,同时也要能够借助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我们到底要如何开展工作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专门围绕这一问题来进行探讨。
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其中对于学生成长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道德教育,首先要为教师重视,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施。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对于他们而言,学习知识是一方面,而建立健全的人格品质,培养各方面能力同样重要。所以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而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实施道德教育,具备先天的优势,教师要善于发挥语文的道德教育功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体验,认识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在行为上做到自觉,让正确的道德理念指导学生的健康行为。
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要认识到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要充分的发挥出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并且教师也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要德育责任。在平时的授课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表情动作等向学生传递出来自己对于某些问题和情境的看法和倾向性,从而给学生带去直接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科学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熏陶,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应试教育下,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哪些成长和收获,主要看学生在各种考试中的成绩。然而只看考试成绩,很难体现出学生的综合实力智能知道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掌握了哪些基础的知识,学会了哪些基本的技能。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改革活动离不开考核办法的改革,只有紧跟着考核办法发生改革和创新调整,学生才能够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脱离出来,才能够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之下,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不过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在升学的时候还必然要通过各种考试,考试还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前途的重要事务。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如何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取得平衡。要如何依托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验研究,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才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和头脑变得更加灵活,才能让他们从僵化被动的学习状态下真正独立出来,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活动如果脱离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只是课本上的知识,他们也大多只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考试之中,所以,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具备知识的应用能力,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要认识到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是语文理论知识提炼的土壤,也是语文知识实践到生活当中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理念,将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模拟学习以及真正的现实的实践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提高他们在生活中语文应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技能。
学生好奇心是比较强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优势,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来促进他们自主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是素质教育之下一个重要的培养对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就能够脱离开对老师的依赖,就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灵活机动性。所以,要做一名善于提出问题的教师,要能够放心地让学生亲自进行一些挑战和尝试,这样才能更好地给他们的学习生涯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主独立的道路上收获更好的成绩。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渗透进去,并且素质教育的方法和具体的模式,也需要教师结合语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整合,有效地发挥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让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改革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