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来,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战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告:“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其他诸多行业一样,“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1.教学
传统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互联网改变了这种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如今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对于教师授课的依赖性明显弱化。教师的单向知识灌输转化为“互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者地位转化为学生的“服务者”“辅助者”。“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在互联网上完成知识的视频学习,在课堂进行“交流”“评估”。换句话说课堂承载的功能发生变化,由“被灌输”转化为“答疑解惑”“评估成果”。
“翻转课堂”模式的出现对传统学校的教学模式带来挑战,学校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与技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性、不干预学生选择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2.教育机构
传统教育的主要载体为“校园”,而依托互联网教育资源得到了重新的整合预分配。许多新型教育组织、社会教育机构凭借灵活性、免费性等优势给传统学校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使得教育机构由“单一”走向“多元”。例如,Udacity、edX等慕课平台对传统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市场带来可巨大的挑战。Coursera等平台专设“specialization”栏目,在该栏目完成一定要求的课程学习可以获得世界顶尖大学颁发的专业证书。而国内的许多名校如清华、上海交大等也在着手开始与国内外慕课平台全面合作。
互联网对教育机构带来的影响势必会对现有的招生以及学历制度产生影响。校园作为革新的“策源地”自然不能忽视或者拒绝这种变化,应当本着“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角度积极适应这一变化。
3.教学资源
传统模式的教学资源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校园内,使得教学资源只能满足固定人群的需求。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存储性和交互性特点,能够迅速现大量信息形成巨大的“信息库”,而用户利用网络终端连接不断上传信息使得“库存”持续扩容。
“互联网+教育”催生了风靡全球的“慕课(MOOCs)”等教学模式。MOOCs这个单词的第一个O是“open”,代表了“开放”。用户注册一个邮箱之后就能够免费学习绝大部分的课程,短短几年就吸引了数百万的学习者。可见,依托互联网教育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海量的教育资源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有可能真正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
4.学习
传统校园教育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安排到相应的教室听课。而互联网使得学习成为一种“无时不可”“无处不可”的事情。只要通过终端设备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学习,学生不需要依赖课堂和课本。学习突破了校园限制实现了时空的自由。
以“在线课程”为例,一些先学习的人们可以在网上与他人分享学习经验,对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评价。“在线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变革给“学习”带来两大方面的影响。
其一,“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以用户为中心”。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教育需要将学习者作为服务对象来满足其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其二,认识到自主学习的负面影响:①“碎片化”的问题,海量信息“唾手可得”,许多内容都只是浏览略过而无深度思考。②缺乏强制要求,学习追求“娱乐化”体验,难以耐下心来学习枯燥的理论基础。③缺乏引导,尤其是一些低龄学习者,在没有正确引导的前提下难以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和加工。
1.“互联网+教育内容”
“互联网+教育内容”是“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核心竞争以及基础资源。高职院校可借鉴“慕课平台”等创新样本的经验。在校园管理机制上应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校际隔离”,重视课程设计,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深度整合集成各类优质教学资源。
2.“互联网+教育管理”
应用互联网实现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信息的互通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升学校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和快捷化。“智慧校园”工程就是“互联网+教育管理”的产物。其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新型校园,还可以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宽,如教学状态监测、虚拟校园社区、学校决策支持等。
3.“互联网+教育体验”
“互联网+教育体验”强调了以学习者的体验为核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根据资料,已有网游公司着手对教学类网游的开发。通过结合自主学习和游戏的趣味性,在游戏中体验现实中可能接触到的世界,通过竞争和奖励机制调动学习兴趣。
4.“互联网+教育评价”
“互联网+教育评价”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大方面。其一,基于大数据技术丰富评价依据,克服传统评价信息的单一化和片段化问题,通过互联网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信息采集。其二、通过互联网平台便捷评价应用,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双向评价。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在将来从事食品质量检验和监控领域工作意义重大。
1.确定目标
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岗位标准,依托学生认知规律与职业发展水平,将《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与职业资格、岗位工作标准,教学过程与岗位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和信息教学手段进行虚拟场景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试验效率和针对性。力求构建一个集技能熟化、知识验证、效果评测、实时交互于一体的教学环境。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在课程内容上充分的发挥“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明确校园服务性定位(服务于教育)和面向对象(公共需求),利用互联网搜集大量课程与市场信息,结合真实工作对学习任务进行设计,共创设了5个学习情境,如表1。
(2)确定任务。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准把握,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智能分析学习者的兴趣、倾向、能力、目标设计“互联网+教育”内容,使得学习的过程更加简便和有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本文对每个情境作为工作任务来设计“工单”(14个子情境),重新规划“课前”“课内”“课后”三个阶段,实现基于问题的六步教学方法模式。课前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教学视频,布置教学任务,由学生依据任务收集资料,遇到问题可与同学或教师协商解决。课堂分组讨论,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为主,由教师总结。课后利用网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不知心的问题或者将未解决的重难点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加深学生的理解。
(3)考核评价。结合考试系统与网络教学平台,采用个人、小组、教师评价结合的形式综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等平台组织答疑讨论区,利用微信、蓝墨云班课、班级群等形式进行师生交流,摆脱教学的时空约束,搜集学生成绩、心理倾向、实践能力等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评价,拓展教育评价的内涵,教师可以透过信息反馈对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进一步调整优化。家长也可以及时通过数据信息了解学生和学校情况。如此一来,使得学生与家长都成为了评价的主体与对象,促使教育评价更加深入。
(4)知识拓展。依据所学知识以及学生掌握情况,引进“MOOCs”“SPOC”等学习资源拓展学生视野,突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起到巩固与提高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复杂实验的适应能力。
本文以“互联网+”对教育理念的重构入手,分析了“互联网+教育”理念的设计和构想,并以高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为例讨论了“互联网+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模式实践应用。在“互联网+教育”环境和新的教育模式的助力下,结合理论与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工作与生产研究一线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