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圣白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互联网+”是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让各个行业和互联网形成广泛的融合,从而使人类生活开启了智慧生活的新模式。“互联网+”背景下,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智慧化程度也呈现出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为基础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研究方向,形成了新的研究生态。而多模态教学理论就必须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设备来传递被编辑处理过的语言资源和信息,让学生通过视、听、说和触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此来营造出一种多模态交替互用的教学情境和场景。其中多模态指的是不同符号的模态混合体,也指的是在一个特定文本中不同符号资源被运用来建构意义的多种方式。[1-2]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多模态教学理论构建的小学英语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模式,不但能充分调动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创造真实多样的英语语言环境和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并有助于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同时感受多模态协同所构建出来的英语交际氛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依据互联网平台,多模态协同就是将语言、音乐、材料和肢体语言等多种信息传递模式形态通过良性整合形成有效互动,互动的结果不是将信息输入简单地传递给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接受者能够通过多模态的多维互动从而运用系统中最有效的表达模式来加强理解。学生在“互联网+”多模态协同的教学环境中必定使用不同感官来进行感知和学习,教学内容能得以全面呈现,教学效果能得以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教学环境中,多模态协同具备指导行为原则和效率原则。[3]多模态协同的指导行为原则不但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指导而且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具体而言,在多模态协同教学模式中,教师被引导有针对性地传递教学信息和语言信息,学生则被指导有的放矢地组织整理、获得习得教学知识内容。而多模态协同的效率原则就是能够对多元的音频资料、生动的视觉影像和动态的教学动画进行高效处理,使其彼此之间能够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效率,在短时间加强学生语言信息量的获取和语言知识重点的理解,实现优质的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次开放性的变革。依托互联网平台将多模态教学理论的内涵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从而建构的小学英语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能依据小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层次进行个性化教学,这将势必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已成为多样化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并多元化地拓展了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广度与深度。正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与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4]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多模态可包括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味觉模态、嗅觉模态和触觉模态等。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小学英语教学必定具有多模态的属性,必定包含语言文字、音频、图像动画、副语言、音乐、肢体语言等多种模态。基于此,“互联网+教育”要求:首先,小学英语教学多模态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必须注重内容选择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既要有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多模态教学资源,也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操练训练的多模态教学资源。其次,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还要注意体系结构的完善性,在构建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资源体系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也要确保教学资源体系中语言知识点的整体性和关联性。最后,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要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能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水平和状态有效挑选多模态教学资源,从而呈现出多模态教学资源体系的实效性。简而言之,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资源体系构建要注重实用性、高效性、针对性、趣味性、连贯性和协调性。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要特别重视培养小学生在多模态协同教学环境中的初级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多模态小学英语教学任务体系设计要注重模态的综合选择和优化整合,从而使学生通过调动自身多种感官来达到英语语言习得和交际的目的。在设计多模态小学英语教学任务体系时,教师应遵循教学内容多样化、具体化和形象化的原则,在选择模态时应充分考虑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否能够通过多种模态的组合再现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交际情境。与此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教师在进行多模态组合时应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际的教学环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多渠道和多途径地提供语言意义和知识的表达方式。具体而言,在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一种模态不能满足语言交际者的语言意义表达时,就可使用其他更多的模态来进行适时补充,从而让其意义的表达更具完整性并更有利于理解。教师在设计多模态教学任务时,在充分了解每种模态形式的各自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再借助音频、视频、文字、图像和色彩等各式元素,并实施不同模态的协同互补使多模态教学任务体系更富现实意义。
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中的多模态小学英语教学任务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问题引导,情境创建;对话演练,视频模仿;短文讨论,游戏互动;课后巩固,师生交互。首先,教师在问题引导和情境创建过程中,可使用图像、影片等模态形式再加上文字来补充课文背景知识,活跃课堂的整体气氛,拓展学生文化认知,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多模态教学能有效创建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声音、图像、语言、动作等符号资源快速融入教学环境,积极发挥其学习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其次,在对话演练和视频模仿教学任务中,视频模态作为语言信息的直接载体,能得到学生的喜爱,让学生能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发音和表达形式,并在愉快的演练过程中构建英语思维模式和表达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学习效果。再次,在短文讨论和游戏互动教学任务中,教师可利用多样的媒体模态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主动习得短文信息并提升其阅读水平。同时在课堂游戏环节中,学生能充分观察、参与和互动,在轻松有趣的多模态教学环境中构建自身的语言知识结构和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最后,在课后巩固和师生交互的多模态教学任务中,其重要的教学目的是在课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要通过多模态手段,并借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有效开展课外训练环节,为学生创建和营造语言交际环境,学生在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形式的刺激下能自觉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形成交互式学习模式,提升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多模态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小学英语教学效果优化的必要保障,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入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目前,构建科学客观的多模态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不但能使小学英语教与学的过程变得富有成效,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模态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多元化的评价对象、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和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在现实的多模态教学过程中,多元化的评价对象实际上体现为师生可以互评、生生可以互评、师生自评等,这完全避免了评价对象过于单一的现象,使整个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合理。在评价的过程中,师生的角色事实上发生了转变,学生被提供了更多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评价成为评价主体,这样既使评价过程转变成一种多模态的学习过程,也使评价本身更具有效性和公正性。
多模态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内容设计应是多样化的,应重点评价学生的能力,如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等;也应评价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如微课视频制作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操作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软件的能力,以及多模态形式(如声音、图像、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优化整合能力等。而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就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现实的评价时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多采用鼓励和赞扬的言语,特别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选择不同的评价策略,实施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和手段。简而言之,构建基于多模态理念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能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也能促进小学生全方位能力(如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了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互联网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性和共享化的生态环境。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适时进行全面的反思与调整,从而逐渐不断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事实上,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滥用或者随意选择多模态是错误的,教师要遵循多模态选择的原则,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来实施从优选择多模态形式,从而确保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体系的实效性。在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教师需避免多模态之间的互相干扰和抑制,需充分发挥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的优势并保证彼此之间的适配性,从而有效开启学生听觉、视觉及触觉的学习体验。因为不同的模态各有其特殊的供用特征,有其独特的专业特性,所以它们只有在互补、强化、辅助过程中才能发挥多模态的交际作用。[5]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有所转移并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情绪,就应及时注意利用多模态(如声音、音乐、图形、图像、动画、手势语、口语、书面语、视频、三维事物等)的整合和互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教学效果真正意义上有所提升。
教学环境的设置直接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的交际方式和教学效果。首先,教室课桌的摆放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活动的设计而进行课前调整,例如课桌摆放成圆形或椭圆形更适合小组活动和讨论,课桌移至教室两旁留下教室中央则便于教学游戏和实践演练等。其次,教学环境中所配备的教学设备和用具的优劣也需关注。因为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体系中教师必须操纵先进的录像设备、投影设备和相关电子设备来优化选择多模态,让不同的模态形式彼此进行配合、衬托、互动、辅助、强化和补充,从而全面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最终实现多模态课堂教学的交际目的和教学目标。最后,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需要,教学环境不一定局限于室内也可安排在室外,教师可灵活调用不同的模态和媒体来使教学任务和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总之,在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体系中,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和阶段都要多注重教学环境的最优配置和设置。
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体系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确立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焦点。在小组学习讨论和课堂角色演练中学生从被动的角色转换成主动的角色,从绝对服从从属的地位转变成自主主导的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多模态英语教学能够快速有效地让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但同时对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角色表演的能力、台前演讲的能力、简单英语辩论的能力和英语交际的能力等。与此同时,多模态英语教学中的教师也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在借用多样化的模态时,要运用不同模态之间的协同互补来提高教学信息量和教学趣味性,同时要有效地运用不拘一格的教学环境、现代前沿的教学媒体,幽默诙谐的语言技巧和亲切恰当的肢体语言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将多模态协同理论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是提升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小学英语多模态协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也能够有效地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不同教学目标,从而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拓宽研究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