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是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将情景剧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创造“情景再现”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主动性,造就了大学生在情景剧制作过程和演出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感染力。
关键词 情景剧 思想政治理论课 情景再现 情感共鸣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人才项目 “情景再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Q201642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娟,湖北警官学院思政课部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1.090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此计划提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教学方法改革建议,鼓励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高屋建瓴的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中央文件和习总书记的讲话既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的伟大使命,也为其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在中央文件和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性不断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提高教学魅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将情景剧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分析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教材进行理论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和吸收。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角,教师通过备课和理论知识的储备来为学生开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这种模式最主要的弊端是教学形式太过于单一,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虽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知识,但是因为教师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进行单一的理论知识和案例素材的讲解,学生只负责做一个信息的接收者,学生成为了课堂中的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这样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视听疲劳而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如何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切实让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效果展开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对青年大学生的希望,其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标语和说教,而是中华民族的政治、历史、文化及发展命运的凝练表达,有着其深厚的时代气息和文化积淀。每一段理论知识都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历史脉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若仅仅单靠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很难让理论知识背后的历史鲜活地还原给学生。有关调查显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相关感官功能比单独只使用一种到两种感官印象更深刻,体会也会更为深刻,情感也更容易形成共鸣。而将情景剧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参与课堂,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还原理论知识背后的历史文化情景,使这些情景再现在同学和老师的面前。这种“情景再现”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就能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真正转变为课堂的主角。
情景剧是演员根据剧本在一定的室内场景布置之中运用语言、动作、歌舞、音乐等形式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表演的艺术表达方式。“校园情景剧作为一种新的活动和艺术探索,能唤起和激发学生已有的心理潜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在教师的安排下有计划、有步奏地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可以发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情景,将学生按小组进行划分,让学生根据相关的主题和情景进行自编、自导、自排、自演。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对教学主题和情景进行了再加工和再创作,既使教学情景得到了再现,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又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情景剧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贴合教学主题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旨是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学的内容都应紧紧围绕着大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观念、理想信念、历史觉悟展开。在课程中引入的情景剧也需要仅仅围绕其教育主旨进行,紧密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题,而不能仅仅为了追求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而偏离了教育的主题。例如,在以“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的我的梦”主题的情景剧的编排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自身的梦想,而不是仅仅为了活跃气氛弄出一些滑稽的语言和动作,博得大家的笑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景剧教学的最核心要义是为课堂的教育主题服务,如果情景剧教学偏离这一核心功能,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就显得毫无意义。
(二)启迪智慧的原则
将情景剧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活泼,寓教于乐。但是,情景据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于“乐”,而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富有教育意义能启迪大学生的智慧。情景剧教学所带来的趣味性只是其形式,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情景剧只具有趣味性而缺乏内容的深刻性就会使课堂丧失教育的本质,无论是作为观众的大学生还是作为情景剧参与者的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启发甚少,这无异于大家在一起准备了一场肥皂剧。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剧的编排时,一定要在思想上给予大学生予导向,鼓励大学生将教学的主题和素材深挖、细挖,最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联系历史社会做出具有独创性的思考,呈现出既有新意又有内涵的作品。
三、情景剧教学应达成的效果
青年大学生出生和成长的背景是和平而开放的时代,他们没有经历旧中国的苦难,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红利和精神财富,这对于他们来讲是幸运的,可是也正是因为没有这种经历,他们对历史容易缺乏深刻的认识,更容易受到开放社会带来的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从而滋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缺乏对于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对宏大叙事的兴趣,表现出一种星空冷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受到教育,检验大学生是否真正受到教育的标准不是大学生对教材的文字形成了何种程度的背诵和记忆,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让大学生加深对政治信仰、政治理论、历史史实、民族忧患理解,引导他们对星空、对人生的关注,使他们在“如沐春风”的体会中获得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智慧的启迪。
将情景剧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将情景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辅助手段,也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教学过程中需要贯穿大学生对情景剧的制作和排演。如果情景剧的教学模式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情景再现”的效果,让大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验,那么情景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就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正能量,也制作了高质量的学生作品和产生了优良的课堂教育效果。“情景再现”的效果贯穿体现在情景剧制作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全过程之中。情景剧的教学模式需要大学生在充分尊重历史和客观形势的基础上自编、自导、自演。在情景剧制作的前期是剧本的产生阶段,大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主题进行理解和把握,对素材进行搜集和消化,参加制作的大学生需要将历史史实在自身头脑中进行还原性的情景再现,对理论知识能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创作性的解读。这样,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历史史实有了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会。在制作的中期阶段是情景剧的角色分配、排练阶段,大学生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充分进入自己饰演的角色,演员大学生们所呈现的状态应该是趋向于“情景再现”的努力。到了制作的后期阶段,编排好的情景劇需要向教师和全班同学展现,情景剧演出的最好效果是给师生观众带来“情景再现”的视听感官,使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与情景剧所表达的主题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情感共鸣是教育的完美境界,它能真正触动人的心灵和思想,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1).
[2]魏景荣.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情景剧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