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鹏,耿雪莲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计划、内容、目的隐藏在大学生周围的物质、精神、制度环境及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大学生无意识间受到引导,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进而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教育方式。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教育的隐蔽性,这也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5G通讯技术的逐渐成熟,借助于网络通讯技术的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又是新媒体的重度使用人群,所以通过新媒体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实施的可能性。
从本次调研的1239名学生上网时间的统计可以看出,有98%的学生平时通过手机获取信息。另外从上网时间上也可以说明,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的重度使用者。在对上网时间的统计中我们也发现,被调研的大学生中有近48%的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在5-10个小时,有33%的同学每天的上网时间在2-5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统计每天上网2个小时以上的同学其比例高达81%。在虚拟世界生活的时间增多,必然导致其受虚拟世界的影响也会增加,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众多新媒体工具,必然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大学生在非有意识的情况下受到影响。如果能够采用一些手段,避免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而放大积极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以相比较传统媒体来说,网络新媒体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其所特有的匿名性、形象性、生动性、开放性等特征,不但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形式上和内容上也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另外,网络新媒体工具还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大大扩大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了参与度,使学生更有代入感。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民办高校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广州工商学院、培正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等高校的一到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问卷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计参与人数1239人,有效率为100%。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都是在大学一年和二年级开设,所以本次调研取样中98.5%的学生是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
本文主要从民办高校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新媒体对学生的观念、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新媒体在民办高校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
1.民办高校运用多样化的新媒体工具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民办高校都能积极地运用多种新媒体工具进行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能有意识地运用新媒体工具,其中微信公众号是最受欢迎的新媒体工具,在被调研的民办高校中,选择微信公众号的有1064人次之多,比例高达27.68%。依次还有QQ群和微信群883人次占调查样本22.97%、学校网络论坛567人次占调查样本14.75%、主题教育网站389人次占调查样本10.12%、官方微博278人次占调查样本7.23%等。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校已经适应了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能够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2.新媒体在民办高校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明显
第一,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重要影响。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调研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新媒体有了一定的认知,大部分学生可以分辨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的差别。因为思想认知是接受新事物的前提,所以学生对新媒体的清晰认知,其实也反映了另外一种可能,即学生愿意接受新媒体这种教学工具,也只在学生接受的前提下,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也证实了本文的猜想,即民办高校学生积极地接受新媒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新媒体传递的信息的影响。在对“新媒体对大学生观念的影响”这问题调研数据统计显示,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是很大的。在“新媒体对大学生观念的影响”的调查中,有87.09%的同学认为新媒体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政治敏锐力和判断力,65.05%的同学认为新媒体工具在培养效率观念和自主学习意识方面有重要作用,还有44.71%的同学认为新媒体工具有利宣泄不良情绪,适应外部环境。68.36%的同学认为新媒体工具有利于培养超前思维、立体思维和创新思维。
第二,新媒体工具对学生的影响还表现在学习方式上;新媒体工具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使大学生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学习已经变成了终身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资源呈现出可复制性与延时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上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学习方式。从统计结果看,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知识的获取渠道多样化,并且由于新媒体工具带来的网络学习革命,使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但同时新媒体工具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28.42%的同学认为过分依赖新媒体工具可能造成学习惰性,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第三,新媒体的隐性思想教育功能还表现在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对社会激烈的竞争有重要作用。新媒体受到大学生的广泛接受和喜爱,正因为如此,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习惯的影响”的调研中,认为帮助自己“拓宽了交往的渠道,扩大了交往的范围”的占了31.21%,“在人际交往中更觉轻松和便捷”占了23.02%,“休闲娱乐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占了27.6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人际交往习惯、人际交往渠道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这个影响是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对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并呈现出多元化。这也体现了民办高校敢于尝试利用新事物来提高高校的办学能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大量运用新媒体工具的同时,在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新媒体工具都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虚拟现实,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而大学生虽然大都已经是成年人,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仍然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特别是西式民主所传递的西方价值观,对“95”后大学生影响很大。
第二,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仍然需要高校对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以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新媒体工具。例如对“上网目的”的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娱乐、购物等方面,其中聊天交友占20.07%,休闲娱乐占20.37%,网上购物占16.19%。如果统计非学习性使用新媒体工具,除了以上提到的聊天交友、休闲娱乐、网上购物外,再加上其他选项的5.53%,这样大学使用新媒体工具进行非学习性使用占了62.16%。这个数据显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工具主要是用来休闲娱乐,学习只占了37.84%。另外,在“新媒体对学生观念的影响”的调研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其中“网络的不良言论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占到了15.2%。
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教师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新媒体工具。只有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新媒体工具,新媒体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才可能变成现实,也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通过上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也要看到,新媒体在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民办高校利用新媒体还停留在为了利用而利用上,这就导致一些推送和宣传的内容质量低下,甚至都是一些过时的信息,很难让学生产生认同感,更达不到隐性思想教育的功能。本次调研中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通过“关于贵校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的调研统计所得,在列举的几大原因中“说教色彩严重,不能和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占了29.4%,也就是与近三分之一的高校在利用新媒体工具上不注重方式方法,而只是单纯地说教。
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进一步整合新媒体工具资源,提高新媒体工具传递内容的质量,同时注意语言艺术,积极塑造一个平等的新媒体环境。大学精神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从教育活动的表象与特质上看大学精神是“自由”与“独立”。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精神强调了大学肩负着对学生“民主”思想的培养,高校只有秉承民主、平等的思想办学,才能培养出具有民主、平等思想的人才。另外,新媒体工具只是一个载体,本质还在于载体所承载的内容,内容如果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再新颖的新媒体工具也只能引起学生一时的兴趣,而不能对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高校在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宣传时要避免过度的道德说教,而要实事求是,联系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提升新媒体工具传递信息的质量。
高校是育人的场所,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影响学生外,还存在一个环境育人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环境是环境的一种,其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补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您目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什么?”的统计中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课堂、与辅导员交流、新媒体工具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几个方面,传统思政课堂占了41.55%,与辅导员的日常交流、谈心占了6.32%,通过新媒体渠道占了31.91%,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占20.1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方面,新媒体工具已经与传统思政课堂几乎平分秋色。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还要加强新媒体工具与传统思政教育的衔接,特别是内容的衔接。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其实是一个强化的过程,所以需要一个延续性的环境来加强学生对新媒体传递信息的记忆,如果课下通过新媒体工具对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强化。而这个强化是通过隐性的形式进行的,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老师和真理的认同,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