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5)
无论是汉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学习者都会遭遇到歧义现象,如果不能进行有效自我调节,将会产生学习焦虑与不安情绪。从定义上来说,歧义容忍度指的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面对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并且不熟悉的线索时,通过自我知觉加工存在歧义的环境刺激信息的一种处理方式。
阅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言语交流与提升个人认知的重要形式,而阅读理解则是通过阅读的方式从文字符号中提炼相关的含义信息并进行加工的一个过程。中国大学生长期处于汉语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语言学习环境的限制,因此常常借助阅读完成英语语言输入,相应的在进行语言学习成果检验过程中,阅读理解能力也成为了一项关键的衡量指标。从形式来看,阅读主要可以分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相互作用三种模式。不管是哪种阅读模式,阅读理解的顺利进行都是建立在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语法与词汇积累基础上的,同时还要求学习者能够有效了解英语与汉语至今存在的差异性。事实上,英语与汉语除了在具体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相关的价值理念、民族文化背景上也区分明显。在进行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会遭遇很多陌生的、复杂的模糊情景,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歧义容忍度,那么将会很难处理这些情况,相关的阅读策略很难实施,也就无法有效理解文章的意思,阅读效果大打折扣。现阶段我国很多语言研究学者已经针对歧义容忍度与英语阅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学习中,学生个人的歧义容忍度会影响到阅读效果。
人的认知风格是存在很多不同的维度的,不同的学者在研究认知风格时都对其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歧义容忍度就是其中一种认知风格维度。最早提出歧义容忍度概念并开展研究的是Frenkel-Brunswik。在她看来,歧义容忍度是人从自身情绪与感知能力出发存在的人格变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歧义不容忍是人内心存在的一种过早对模糊观点进行定论、倾向于黑白分明的答案的一种偏好。根据Budner的研究,歧义不容忍度则被定义为将模糊的情景视为一种潜在威胁的趋势。在Norton的研究中心,歧义不容忍度则是将表现出模糊、不完整、碎片化、矛盾的、含义不清晰的信息作为一种心理威胁的倾向。上述对歧义不容忍度的定义都是非语言学习做出的划分,而在语言学家群体中也存在一些与歧义容忍度相关的观点。在Chapelle and Roberts看来,歧义容忍度指的是个体对模糊情景进行冷静、理智处理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即使面临模糊、有歧义的环境,也能够快速适应,主动去接受歧义,而歧义容忍度比较低的人常常会因为所遭遇的容忍模糊的事物感到不安。分析归纳不同学者对于歧义容忍度的观点可以看出,歧义容忍度实质上就是衡量学习者对学习中遇到的具有歧义的、陌生的学习内容与对象所具备的态度,一般表现出或消极抵制或主动接受两种截然不同的层面。
根据张庆宗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歧义容忍度会影响到学习者在学习中对学习策略的选择与使用。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喜欢的学习策略,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又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学习方法与方式。通常来说,歧义容忍度比较低的学生表现出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模糊事物的较低的承受能力,因此在学习中更倾向于完美,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的任务明确为准确地解释与翻译文章句子,自下而上的阅读是他们常常使用的模式,对文章逐字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新单词容量,一旦遇到成分比较复杂的句子,就会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去对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造成阅读耗时过长,并且对文章的理解率过低,这是一种典型的见木不见林的做法。对歧义容忍度高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更多的是建立在对一篇文章的一般意义为标准的,侧重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不过度追求对单个的单词与句子的理解,从上往下的阅读模式是他们常用的方法。在具体阅读过程中,他们会先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与积累对文章进行整体的预测与推断。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适度歧义容忍度学习者,他们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阅读模式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充分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与积累完成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同时还能够为了提升理解的准确率,在必要的时候求助于相关的书籍,实现阅读速度与阅读效果的统一。
大学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阅读歧义现象根据其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在词汇上存在的歧义,这又包括生词、同音异义以及一词多义等不同的情况;另一种是在语法上表现的歧义,换句话说,就是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解释。在遭遇歧义现象时,如果学生歧义容忍度比较低,他会不能忍受阅读中存在的歧义与理解上的不确定性,为了一个或者几个语言点,耗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无法从整体上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所以虽然阅读时间很长,但是阅读的速度却很慢,甚至阅读情绪受到影响。而歧义容忍度高的学生却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选择对应的阅读方法,即使部分语句与词汇存在不确定,也不会花费时间纠结,确保对文章能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获得更高的阅读效果。比如阅读流行小说或者杂志时,他们会有选择性地去浏览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其他部分他们会不进行深入阅读。
歧义容忍度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时无论是阅读模式还是具体的阅读方法与策略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应的最终呈现出来的阅读速度与阅读准确率也会表现出不同。一般来说,歧义容忍度过高的学生由于对歧义的态度过于宽容,面对歧义大多采取忽略的态度,不认真寻求理解其在文章中的确切含义,因此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会误解原文意思,阅读准确性会受到影响。而歧义容忍度比较低的学生由于过度追求对单个词汇与句子的准确理解,耗费过长时间进行求证,阅读的速度不高。
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停地遇到大量的陌生词汇与句子,会见识不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断遭遇歧义的过程,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适度提高歧义容忍度,减少歧义容忍度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影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拓宽个人的词汇库,并完成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的积累。当个人的知识存储达到一定程度,在阅读中遇到歧义的情形会越来越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进行英语阅读,将阅读技能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开展精细阅读,将课外阅读作为一个英语知识积累的过程,主动去挑战有难度的阅读材料。
英语阅读必然会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但是也要意识到,生词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在理解的过程中要将其放置在文章、放置到具体的句子中进行理解,一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猜测出单词的含义。教师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生词词义猜测的方法。通过语境分析、构词分析、联系上下文、因果关系分析等方式都能够进行词义猜测。在平时的课堂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陌生的单词替换学生熟悉的单词,让学生对陌生单词的词义进行猜测,以此锻炼学生的猜词能力。
在大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具体可以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阅读作业,用任务的形式在高压状态下帮助歧义容忍度低的学生矫正过于在乎阅读细节而忽略全文阅读的毛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注重阅读速度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确保阅读的准确性保持在一定的高度。
当学生对自身的歧义容忍度具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后,学生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策略,教师也能够因材施教,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对于歧义容忍度比较高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中语言细节的分析与鉴赏、对生词的理解等能力,而对于歧义容忍度比较低的学生,则要侧重于培养其对文章的整体分析概括能力。
歧义是语言学习与交流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在大学英语阅读学习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果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不能合理处理与歧义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度的歧义容忍度认知水平,那么在阅读中遭遇的歧义模糊现象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歧义容忍度的重要性,合理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歧义容忍度认知,尽可能地减少歧义容忍度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