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辉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将会持续助推乡村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并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更为重要的调节作用。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体制、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政策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障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推动了乡村农业产业结构由单一种植业向林业、渔业、畜牧业等多种业态调整。
围绕组织领导机制、综合协调机制、联合执法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多规融合机制五大方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成立党政统筹的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市场监管、执法、投诉受理工作的有效协调机制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改革创新全域旅游综合执法队伍,落实分工考评机制,强化全域旅游规划与各类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并形成多规融合的全域旅游的规划体系。
从全域旅游发展全局出发,发挥地方党政领导作用,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成立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探索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强化政府领导,共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领导参与的旅游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旅游发展重点难点问题,联合下发文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全域一盘棋管理模式,统筹解决全域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强化协调合作,明确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全域旅游建设工作的有效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各部门要把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放在本部门日常工作中来统筹考虑,加强人、财、物保障,确保有钱办事、有人做事。
将全域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体系,并成为主要考核指标。提升全域旅游工作在政府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坚持把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目标任务列入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切实强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鼓励性、约束性考核,构建精准化全域旅游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各项工作指标的责任部门;对各项工作指标的落地实施进行督导。各责任主体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把各项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人。
“多种规划融合”不是意味着只有一个规划,而是强化系统思维,在制定全域旅游规划时强化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各类规划确定的参数一致,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用于全域旅游发展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重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形象推广和旅游人才培养;引导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对符合条件的旅游新业态、重点旅游商品研发和销售、有突出贡献的旅行社企业等给予适当奖励;对列入国家、省市区重点的项目和对重大项目年度完成率较高的进行奖励等。
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联系,提升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援,引导金融机构将低成本金融资源向全域旅游产业链内中小微企业、扶贫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家乐等各类经营主体倾斜;创新开发全域旅游信贷产品和模式。积极开展景区经营权质押、门票收入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拓宽全域旅游多元化融资管道。充分发挥银行、证券、保险的金融合力作用,结合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推进的旅游金融支持体系。
加强与保险金融机构沟通,利用保险公司通过手机APP、在线服务、机构驻点和电视广告等形式向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快捷的保险咨询、风险管理和行程预安排等服务。加强旅游保险紧急救援和医疗服务,在具备条件的旅游景区设立保险救援和医疗服务点。发生重大事故案件,联系保险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及时按照保险责任给予赔付。
推进优质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本高效对接,着力培育充满活力的现代旅游市场主体,拓宽旅游资金筹措管道。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入门坎。在符合规划和明确利益分配的前提下,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大力培育新兴旅游发展主体;二是通过投资控股、参股和租赁、合作等方式,着力引进大型投资公司、房地产企业、工业企业以及网络公司等有实力的企业跨界投资旅游产业,参与景区开发建设;三是启动闲置资产,加快乡村旅游、汽车营地、精品客栈等业态建设,构建混合所有制主体,实现景区保值增值。
一是推行PPP、股权融资、金融租赁等新型投融资方式,为全域旅游发展筹措资金;二是引导本地旅游企业科学利用债务融资工具,利用旅游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景区门票的收费抵押进行融资;三是成立旅游投融资公司,推动旅游产权改革,盘活旅游资源;四是强化金融支撑,对于旅游产品加工企业申请固定资产贷款,适当放宽抵押担保等条件,简化审批手续;五是将“招商”和“招客”结合,充分利用旅游推介活动,引进龙头旅游集团、上市公司和品牌企业。
一是加快培养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充实和强化旅游干部队伍,把懂经济、懂管理、懂旅游、懂城建规划的干部充实到全域旅游建设一线,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建立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旅游院校高水平人才的双向交流机制。
二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培养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有计划地选送一批企业领军人物和优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到省内旅游院校进行系统培训;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旅游企业家国际论坛,传递旅游前沿信息,介绍旅游成功经验,扩大旅游网络交流;支持和鼓励整合校企资源,开展专家教授深入企业送教上门。
三是加快培养旅游服务技能人才队伍。按照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企业岗位要求,制定开发各类旅游服务技能人才标准,以标准促进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和聘用工作;搭建平台,举办各种类型旅游服务技能大赛,层层择优选拔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加大旅游行业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开设各种短期培训班和专题培训班。
四是加快培养乡村旅游创业人才队伍。大力发展乡村本土旅游产品,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创业培训,力争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思路上有创新突破;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乡村旅游创业培训体系,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创业示范基地;举办乡村旅游创业知识讲座、服务技能培训班、网上培训辅导等形式,提高乡村旅游人才创业创新能力。
成立旅游专家智库,智库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旅游企业的知名教授和行业精英组成,咨询专业领域涵盖旅游规划、景区投资、景区运营、旅游市场、旅游营销等。旅游专家智库为政府在全域旅游建设过程中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将旅游高端人才引进纳入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旅游人才引进工作。加大高层次旅游人才引进、培育、创业、发展的力度与精准度,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化、领军型的城市旅游综合体高级运管人才与团队以及实用型、紧缺型的旅游规划、旅游营销、高级导游等人才。
依托旅游高校合作建立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对领导干部、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旅游专业培训及质量提升培训:一是开展旅游发展专题考察调研,组织领导干部对国内旅游发展的成功模式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借鉴旅游发展经验;二是开办全域旅游发展专题培训班和经验交流研讨会,对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分批培训;三是加强对旅游企业负责人和乡村旅游建设骨干的培训;四是不断强化对旅游一线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制定旅游人才奖励机制。奖励的资金在旅游专项资金中单独列支,用于鼓励旅游人才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鼓励旅游人才参与各类社会项目,鼓励跨行业交流;对荣获大赛奖励的优秀旅游人才,给予通报表彰、物质奖励以及外出学习考察机会;旅游企业根据制定的相关条件,对优秀旅游人才给予晋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