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习方式 促进儿童学习 提升数学思维

2019-01-19 06:11王美亚
求知导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学习方式数学思维

摘 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转变学生“纸上谈兵”的学习方式,笔者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力求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具体学习活动设计如下:人手一份学具,让学生尝试自主预习;合拼一个图形,让学生感知图形特点;独创三个图形,让学生内化图形特点;借助自制学具,让学生体验“图形易变”;巧用“七巧板”,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

关键词:学习方式;活动经验;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6-0062-02

引    言

《认识平行四边形》属于“图形和几何”领域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有安排。但是基于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一学段侧重于学生学会辨认平行四边形;第二学段侧重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同年级教师在集体备课二年级上册《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时,觉得这一课内容比较简单,但是教材涉及的学习资源比较多样,有三角尺、钉子板、七巧板、数学小棒等。如果让学生备齐这些教学资源,又比较麻烦,于是教师一致赞同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呈现在PPT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看、认真想,努力在脑海中建构平行四边形的形象。

一、人手一份学具,让学生尝试自主预习

在单元学习前,提前向家长告知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在家长的支持下,给每位学生准备统一的三角尺、七巧板、钉子板、数学小棒等学具,提前发给学生。新课学习前一天,指导学生按照教材内容,自主预习,该拼的拼、该摆的摆、该围的围、该做的做。学生利用购买的学具,将书上动手操作的任务先独立尝试一遍,遇到不会自主操作的问题标注记号,课堂上一起解决。

教学实践证明:人手一份学具,保证了学生自主预习的质量。学生在“依葫芦画瓢”中自主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虽然此时他们的认识是零碎的、模糊的,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感受。他们将带着自己的理解,更主动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中,积极与同伴交流、与同伴互动。

二、合拼一个图形,让学生感知图形特点

新课伊始,教师首先让学生从挂衣架、篱笆、栏杆等图片中找出四边形;接着让学生说说这类四边形的特点。由于学生经历了自主预习,因此,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不再是零起点,大部分学生都能叫出这类特殊四边形的名称——平行四边形,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平行”一词不甚理解。

为了突破难点,基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由于学生的三角尺中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尺,因而学生在自主预习时不能独立完成这个操作活动,缺少了活动经验,由此也影响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图形特征的感悟。因此,在新授环节中,教师重点组织学生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块相同的三角尺,合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明确合作要求:(1)怎样又准又快地拼成平行四边形?(2)同桌依次用手比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

经过一番交流演示,大家比较赞同一种拼法:三角尺有三条边,先将最短的边拼在一起,如果组成一个更大的三角形,那就把其中一块三角尺翻转一下,就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将第2长的边拼在一起,也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把最长的边合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比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直观感悟“平行”的含义。

教学实践证明:同桌合作,用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平行四边形,既帮助学生积累了拼图的活动经验,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这为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探究面积计算埋下了伏笔,可谓一举两得!

三、独创三个图形,让学生内化图形特点

在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独立在钉子板上,用3种颜色的橡皮筋,围出3个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由于学生已经有过自主操作,因此对钉子板并不陌生,对如何使用橡皮筋也是“信手拈来”。此时,他们个个屏气凝神,灵巧的小手不停飞舞,一个、二个、三个。在围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围成的四边形是否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对于学生独创的图形,师生间、生生间要及时评价反馈。对于优秀的作品,全班投影展示以示鼓励;对于围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则请上台和大家分享经验。学生介绍的方法中,有两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共鸣:一是先围一个长方形,再把一组对边稍微移动一下,就成了平行四边形;二是先围相邻的两条边,再圍另外相邻的两条边,也能很快围成平行四边形。

对于一些典型的错例(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则不平行),教师要放缓教学节奏,组织全班交流,重点说说错在哪里?可以怎么改?然后再请围错的同学当堂改正,力求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独创图形的活动,最大的优点是能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点的感知外显出来,教师通过学生作品,对每位学生的内化理解程度一目了然。有错及时改之,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正确的平行四边形的形象。

四、借助自制学具,让学生体验“图形易变”

考虑到巩固练习中有一道操作题,学生自制学具有困难,因此,提前寻求家长帮助。在家中寻找合适的材料,仿照教材上的示意图做一个长方形框架,然后捏住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轻轻拉一拉,看看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由于各家原材料有限,因此,独立完成本题任务的学生只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为了让其他三分之二的学生也能充分体验,于是教师把带有自制学具的学生请到讲台前,一字排开,像小教师一样,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操作演示。通过仔细观察,其余学生也发现了“秘密”——这个活动框架的形状可以不断变化,最大的时候是长方形,变小后成了平行四边形。为了进一步加深体验,教师让三分之一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小组,将自制学具借给其他组员,让没有自制学具的同学也来动手拉一拉,亲身体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

有了亲身的体验之后,紧接着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学校大门的视频:一天中午,学校大门紧闭,这时让学生看看铝合金钢条围成了什么图形?学生异口同声说“平行四边形”,这时一辆汽车想进入校园,大门徐徐打开,慢镜头呈现:铝合金钢条围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所有的邊都挤在一起。此刻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伸缩大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呢?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教学实践证明,自制学具,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合作、一起探讨。用简单的模型清晰地解释了生活中看似复杂的“伸缩门原理”,学生既体会到了操作的乐趣,同时也体验了“图形易变”的特性。学以致用,学生从中真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五、巧选“七巧板”,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

七巧板有七块板组成,分别是5块三角形(2大、1中、2小)1块正方形、1块平行四边形组成。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平行四边形:⑴任选2块板,每人独立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人小组为胜利组;⑵任选几块板,独立拼出平行四边形的个人为胜利者。

首先,教师鼓励学生从简单的方法入手,选用两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用2块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教师让学生独立尝试选3块板、4块板、5块板、6块板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的同时,用手机拍下学生有特色的作品,以便全班交流作业情况。

教学实践证明,巧用七巧板拼搭平行四边形,学生的思维从开始的无序,到最后的有序;从开始的简单,到最后的复杂;开始的低阶,到最后的高阶。学生的思维得以在操作中优化,在交流中逐步提升。

结    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1]。

[参考文献]

王玺强.让学生在“分割”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6(11):78.

作者简介:王美亚(1973.1—),女,江苏太仓人,中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学习方式数学思维
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