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课也进行了教学改革,引入了新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微课”。这样提高了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本文阐述了初中化学课中微课程的教学优势,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我国在全面提倡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新型的互联网教学模式走进了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给传统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在初中化学这类由各种实验和理论知识组成的学科中,微课教学对提升教学效率和优化课堂氛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 认识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教学优势
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大部分由各类化学实验组成,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大多很抽象、枯燥。很多学生认为化学课程既麻烦、又无聊。因此,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课堂教学新体验,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参与到化学课堂中。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教学具有的直观性和影音优势,能最大程度弥补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教师通过微课教学直接让学生清楚观摩正确的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结合音频功能进行课前的导入性预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 了解我国传统初中化学的教学弊端
我国很多学校的初中化学课堂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许多弊端,导致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越来越低。
首先,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者。无论是在课本知识的教学中,还是化学实验的指导中,教师都忽略了对学生真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了解。导致许多学生丧失了对化学的主观学习意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自然学习效率也会每况愈下;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带有极强的功利性,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以应对化学考试为主要目标,对考试范围中规定的项目反复教学、不断要求学生练习;最后,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手法单调,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既不能提出实验目标,也不能参与实验内容的规划,连实验过程都要按照教师的要求,一点一点进行操作。这就消耗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耐心。
三 提出关于化学课堂的微课运用策略
(一)运用微课教学,丰富教学手法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常常把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分开,两者之间没有进行联动。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容易让学生学习时产生疲厌。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法,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进行“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把“燃烧和灭火”“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中的理论知识,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根据实验阶段现状,结合理論知识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深刻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验中的具体表现,不仅能加深理解记忆,还能将课本知识与化学实验相互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微课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过去,初中化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方式呆板、无趣,课堂氛围严肃、压抑,青春飞扬的中学生自然很难对化学课程提起兴趣。现在,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法,以全新的面貌激发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应用微课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化学学科的学习涉及诸多微观世界,微观的世界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想象和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对微观神秘的世界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有效运用微课来对教学中的难点进行突破。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中的音、动画等功能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成形象直观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再者,还可以利用微课的重复播放、慢放等功能,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比如,在进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相关内容教学时,微粒是比较抽象的,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学生微粒观构建,利用微课视频对水分子的微粒进行直观化的呈现,再通过水的通电分解相关动画对水分子进行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的微观世界体现,这样学生就能够迅速有效地对水分子的微观变换进行理解,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化学课引入“微课”互联网教学模式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化学老师应该改变观念,精通微教学,并灵活运用,以提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允焦.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
[2]刘阳.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
[3]侯丽卿.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