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丽
(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 510130)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多用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力衰竭等疾病中,可快速恢复心脏规律跳动,改善机体心脏有效射血,提升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但患者实施起搏器植入术后,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囊袋切口出血为其常见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会引发囊袋感染造成手术失败[2]。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止血可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将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用于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旨在观察其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5例行起心脏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根据止血方式分为研究组(n=18)与参照组(n=17)。研究组男8例,女10例,年龄57岁-91岁,平均(76.85±13.71)岁。参照组男7例,女10例,年龄57岁-93岁,平均(76.88±13.74)岁。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中相关适应证与指征;近期未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者;合并血液疾病者;近期有外伤出血史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精神疾病者;配合性较差者。
1.3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沙袋压迫止血,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使用冷藏后的500 g沙袋对囊袋切口进行压迫止血6 h,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 h。
研究组行弹力绷带压迫止血,采用15块常规止血纱布,总厚度在4 cm-5 cm左右,将其置于伤口敷料上方,采用两条10 cm×35 cm的弹力绷带对患者伤口进行交叉绷紧,术后患者不用卧床,可进行自由活动。24 h后将弹力绷带撤掉,术后每天更换敷料1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压迫止血后出血程度,轻度:皮肤存在瘀斑,囊袋位置有>5 cm×5 cm的皮肤瘀斑,但触诊无波动感觉;中度:触及囊袋有隆起、波动感觉,皮肤张力较小,患者未出现较明显的症状;严重出血:触及囊袋有隆起感,局部存在较重肿胀、疼痛感,需进行再次手术对囊袋进行处理。统计两组压迫止血后切口渗血、囊袋积血、盐袋移位等并发症情况。发放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对本次止血的满意度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为SPSS 17.0,%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出血程度比较 研究组轻度出血3例,中度出血1例,重度出血1例,出血率为27.78%,参照组轻度出血4例,中度出血2例,重度出血2例,出血率为47.06%,两组出血率相比研究组相对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率为11.11%,参照组为35.29%,两组并发症率相比,研究组相对更高(P<0.05)。见表2。
2.3 两组止血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止血满意度为94.44%,参照组为70.59%,两组止血满意度相比,研究组相对更高(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出血程度比较[n(%)]
起搏器植入术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囊袋出血为其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囊袋出血可造成局部肿胀、皮肤瘀斑,增加感染风险。起搏器囊袋内电极经静脉进入机体右心室、右心房后,若出现感染,会引发败血症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3,4]。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囊袋出血为保证手术成功、预防感染的关键。
有相关研究表示,电凝止血用于囊袋切口出血中效果理想,但因囊袋内空间相对狭小,使用电凝止血操作不方便,止血后仍会存在轻微出血现象,甚至不能彻底止血,存在一定局限性[5]。起搏器植入术后采用沙袋或盐袋进行压迫为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特点[6]。使用500 g沙袋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为临床传统止血方法,有一定止血效果[7]。但随着临床不断深入研究,马发钰[8]研究证实,将弹力绷带于起心脏搏器安装术后压迫止血效果更显著,可降低出血率,减少并发症。本研究中,对患者使用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后,其出血率显著降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表2 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止血满意度比较[n(%)]
综上所述,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用于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止血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出血率,减少切口渗血等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