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标视域下“语感教学”解析

2019-01-14 12:36陈芳君彭小明
江苏教育 2019年27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课标言语

陈芳君 彭小明

“语感”并非新名词,最早见于夏丏尊在《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信念——传语感于学生》,他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情趣。见到‘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诗味来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1]吕叔湘先生也曾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2]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3]2003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对“语感”的重视可谓达到历史新高。据系统整理与研究后发现,2017年版课标在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群等9处提到了“语感”,为语文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指明了方向。在2017年版课标视域下,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语感”培养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培养语感的语文教学目标

李海林在其《言语教学论》当中陈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心理学表达不是别的,就是语感。”[5]2017年版课标在基本理念当中首先强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在基础阶段的前提下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出要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2017年版课标又在课程目标当中的“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中分别强调: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6]从中可以看出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语感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王尚文先生给出过这样深刻而明了的定义:“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语感的培养,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的素质,以期能够自然而然地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懂得深,说得好,写得美。”[7]一句话将语感的内涵深入浅出地进行了概括,将语文能力中的外在表现——听说读写明确展现,并且对其达到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出来。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心理学表达不是别的,就是语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部分,而语感的外在表现是听说读写能力。那么语文教学所要做的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培养语感能力,2017年版课标中跟进指出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的语境当中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加以总结、归纳、反思,使之培养一种规律的、规范的、规则的语言直觉,即语感。

2017年版课标在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中共同对培养语感提出了要求,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课程指向,更应该说是语文教育界的共同倾向或共同认识。语文基础教育者必须要明白,我们应当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8]对语言进行分析教学、总结规律,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必要的,没有规律的专凭借语感进行教学是不够严谨的,但语文教师一定要分清,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而语文知识是作为辅助支配的。

二、确定学习语感的语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门学科的核心,由教学目标决定,通过教学方法传达。过去的语文教学改革当中,多在教学方法上做学问,语文学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在新课改后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但追其本源,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改革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呈现。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语感能力强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阅读欲和说话欲,因为他的语感图式时时处在渴望新信息来平衡要素关系的状态之中。当新的信息输入弥补、调整了原有的不平衡,同时又带来了新的不平衡,于是需要新的信息输入来弥补、调整……人的语感就是这样不断得到发展的。在王尚文先生提出语感图式后,语感教学理念就有了相对完善的体系,人的所有知识组成一定的单元,语感的培养就是在学生已经形成的语感图式中不断地提供新的要素与之顺应、同化而产生新的单元存储在大脑中,当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境出现那么语感将调动语感图式中的存储来选择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建构学生的语感图式,形成语感。学生语感能力培养得好,其语言表达就会更加得体更有自信。

2017年版课标最大的亮点是将课程内容部分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将教学内容作为单独大章节提上版面,相对2003年版课标成熟了很多。其内容包含:从古代到现当代;从中国到外国;从跨媒介到跨文化;从文学到学术;从实用到理论;从积累到思辨,等等。其方式有阅读、积累、实践、研讨、表达交流,可以看出2017年版课标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十分成体系且全面多样。与此同时,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也贯穿于2017年版课标中。

首先,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教学提示强调,“重在过程的典型性,不论是积累、梳理还是探究,都注重发展语感,增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与系统,切忌违背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生硬灌输一些语言学条文。”可以看出,语感教学的重要意义就是不能硬性灌输语言知识,而是要在创设情境的过程当中积累整合,这样的语言教学才能够被使用,而不是只教给学生语言知识。因此语文教育者一定要明白,语感是语言教学的核心,形成语感才会发展语言,语感得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其次,在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教学提示中要求“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将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主要是读。读分为很多种,有朗读、默读,有精读、略读,有泛读、细读,等等,很多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默读,但是默读却将整个阅读材料当中的感情泯灭于无声之中,使得声音当中所沁染的感情变化都趋于平淡。因此,语感教学强调诵读,要将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于语言在不同情境中的感受全部激发出来,读这一过程可以同时让语言完成习得与输出的双重训练,学生通过读完成看同时转换为说,在习得与输出的不断练习下,形成自己的语感图式。

最后,语感的培养,除了诵读、精读外更需要广泛的阅读,而2017年版课标完全符合语感教学的这一要求。2017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的任务群中要求学生要进行整本书阅读,其中包含长篇小说与学术著作。2017年版课标将“学术著作阅读”写入,并且在任务群18“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中要求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写成小论文,这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2017年版课标在文学阅读中要求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艺术方式;还有实用性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习等等,可谓涉及面广、理论程度深、课标要求高、培养方面全。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群后,能够系统且全面地形成语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且能更好地适应今后所面临的各个领域。

三、选择实践语感的语文教学方式

语感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自然言语实践”,一种方式是“自觉言语实践”。“自然言语实践”就是在没有任何指导的状态下,无意识的、无目的的一种习得,比如生活中所听、所看,比如无意识地随意浏览、翻看,比如在与他人的言语交际中所获得的语感。这样的言语实践比较自然、不受约束、随时实践、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但口语居多。相对于“自然言语实践”,“自觉言语实践”就系统很多,它的主要方式是以知识为先导,其优势在于明确的语感目的性和学习的科学性,它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下的学习过程,学生主体的言语结构不断得到主体有意注意的强化和教师有针对性的外部修正。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只有在教师引导而非主导的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言语实践者,但教师要学会安排好任务、搭建好平台、组织好活动,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实践,最终完成语感的培养。

实践语感不仅仅只停留在表达交流的层面,而是要涉及听、说、读、写、思的各个层面,对于学生语感的养成,首先要能听得懂,要不仅能听懂表面含义更要理解语言艺术背后的深层内涵;其次要说,说不仅是交流更是表达,要学会将自己所听所读表达出来,不仅能够表达的深刻、更要深入浅出让听者明白理解,才是表达的真正意义;然后要读,读不只限于多读、泛读、广读,更要学会有选择地读,要能够在知识海洋中学会选择与安排才是读书的至高境界;最后是写,写是在听说读的基础上书面的表达,对于写的要求不仅要写得对、写得通,更要写得独到、写得精彩,这就要上升到思;思是贯穿于听说读写的整个过程的,2017年版课标一直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语感训练的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不断进行思考、总结、思辨、整理,只有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与筛选,才会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不要扼杀学生的某些不成熟、不系统的思考,要在学生语感实践的过程中、在走歪路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斧正和引导,这才是实践语感与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课标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