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英语“好课”标准
——由观摩2018年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评比所想到的

2019-01-14 12:36孟庆忠袁
江苏教育 2019年27期
关键词:课标语篇语境

孟庆忠袁 菁

一、引言

2018年9月27-28日,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2018年江苏省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暨优质课评比活动”(以下简称“大赛”)在泰州市的靖江高级中学举行。来自全省各设区市共14名选手就《老人与海》《阿甘正传》等4个由省教研室指定的语篇进行了精彩展示和比赛活动。笔者以评委和观众的身份认真观摩了大赛的全过程,见证了14位选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创新设计和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教学风格。然而大赛评分结果出来后,不少观摩教师觉得他们认为很精彩的“好课”却没有博得好名次,纷纷探讨原因。笔者认为,这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大赛的授课要求有关,更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英语好课标准有关。

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概述及相关变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123456”来概括,即“一个指导思想,二重培养目标,三类课程要求,四大核心素养,五大基本理念,六大课程要素”[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英语学科作为高中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责无旁贷地为学生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而使学生能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017年版课标的“123456”带来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诸多变化。

1.培养目标由“重育才”向“重育人”变化。

2017年版课标凝炼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凸显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前几轮课改经历了“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但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没有摆脱“育才”的局限,忽视了教育“育人”的本质。而学科素养视角下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定位自己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注意力由“关注教”向“关注学”变化。

前几轮课改虽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总体而言,教师关注自己的教仍多于关注学生的学。2017年版课标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六要素”整合的英语活动观,主张“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3.知识结构由“碎片化”向“整合化”变化。

与2003版实验稿相比较,2017年版课标更强调“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促进。强调在“主题”语境的统领下,以“语篇”为依托的,“六要素”相互交融、相互推动、循环深化的过程。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语境中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灾难防范”等32项子主题。这些“主题”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这次课标修订特别强调的方面,旨在通过多模态的“语篇”输入来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即便是“六要素”中的“语言知识”,也不再是通过传统的碎片化、孤立化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

4.能力要求由“练技能”向“练思维”变化。

以往的课改,强调更多的是“学知识”“练技能”,而忽视了对主题情境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的深层探究,导致学生思维培养的欠缺。2017年版课标将“思维品质”明确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教师需要结合英语语言和英语学习本身的特点来考虑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在听、说、读、看、写等技能的学习行为中,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他们从中获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

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好课”标准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在接受某周刊采访时,曾谈到如何评价一堂好课。[2]她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在“新基础教育”中,她把心目中“好课的标准”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和有待完善。笔者认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英语好课标准与这五个基本内容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1.教学目标要体现立德树人——有意义。

教学目标是体现教学意义的重要因素。有意义的课能使学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在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确立能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中心——有效率。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中只有突出学生中心,课堂才能有生机,教学才能有效率。所谓“有效率”,就面而言,要看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好课堂的教师懂得示弱,要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尽可能强地去体验成功感、成就感,哪怕自己一次次沦为背景也乐在其中。[3]

3.知识构建要突出主题语境——重生成。

英语语言知识包罗万象,语法规则错综复杂,“碎片化”的学习费时多,收效低。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以多模态语篇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语用的角度来学习语言知识并进而领悟更深层次的文化知识。这种生成性的语用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由主题语境引发的最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和能力。基于主题语境的思维活动是相当活跃的,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4.能力培养要突出思维品质——常态性。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的是常态下的心智特征。叶澜认为,一堂好课必须有常态性。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这样的课缺乏思维的碰撞和即时的讨论,脱离生活实际,达不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在常态的情景下重视和强化文本的深度解读,突出对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解读文本的内容、结构、逻辑、语言和写作意图等,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策略、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5.衡量标准要允许碧玉微瑕——有待完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叶澜教授认为,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那种课就不是真正的好课。公开课、观摩课如果要上得“似乎没有一点问题”,那么这个预设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逼迫其做大量的前期准备,最后的效果很难“出彩”。鉴于目前正处在2017年版课标实施的初始阶段,每一位教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开拓者,因此,衡量好课的标准要“刚柔相济”。“柔”在笑看碧玉微瑕,允许教师上过课后对某些过程性设计有反思、改进和重构的空间;“刚”在秉承学生为主体,把“是否突出主题语境下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是否搭建合适的语用平台让学生精彩”看作是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好课标准的最核心指标。

四、“好课”标准在大赛评价中的体现

本次大赛指定语篇中《老人与海》《阿甘正传》是经典名著节选,而《我的太极经历》和《年夜饭》涉及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无论是经典欣赏还是文化传承,都离不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都要秉承“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现选取几个案例说明这些优中选优的好课是如何产生的。

1.生成性思维流动使教者成为冠军。

本次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是执教《老人与海》的常州市的徐老师。她是14位选手中第二个上课的,在出场顺序上不占优势,但她的那节课为何能脱颖而出呢?常州市高中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宋德龙老师的观后感言可以很好地解答这个问题:“课堂,应当是学生思想流动的,而非教师主宰的阵地!徐老师的课有很好的设计,教师素质一流,阅读文本解读到位,教学任务设计巧妙,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生成性实践活动真实有效。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课堂,因为课堂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2.陶醉式“个人秀”使教者跌出“三强”。

如果说徐老师教学素养一流的话,那么,本次大赛中还有一位素养超一流的选手,她执教的内容是“年夜饭”。课堂上教师那模特般身姿、外交家般自信、脱口秀般的口语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环节,给现场评委和观摩教师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评委和现场观摩者,在她的课进行到过半的时候,我们情不自禁地做了心理预判,认为这次大赛的金牌非她莫属了。因为按照当时的教学进程,凭借她自信的表现、优雅的体态、地道的口语和火辣的激情完全可以调动和点燃学生的展示欲望,使结课活动环节在学生的精彩呈现中落下帷幕。但遗憾的是,在那最后的15分钟里,她仍然把控着课堂的话语权,作为教师的她仍然是课堂最闪亮的主角,学生在羡慕和敬畏中不知不觉地沦为了她的“粉丝”和“群众演员”——评委们在惋惜中修改了预判,冲金主帅就这样在自我陶醉中跌出“三强”。

值得说明的是,参赛的14名选手都是在各设区市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式地层层选拔而推荐上来的,他们的教学基本功都非常扎实,教学设计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凝聚着教师本人及其团队的智慧,进入前“三强”是好课,没进入前“三强”的也是好课,笔者由衷地为他们集体点赞。上述案例实属“优中选优”的好课,讨论之意不在分出伯仲,而是阐述笔者秉持的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好课标准,即“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和有待完善”。

猜你喜欢
课标语篇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跟踪导练(三)2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