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校,吉林 吉林市 132000)
数学这门学科具极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但是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其思维相对形象。而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需要以数学知识以及学生为对象,在前者的抽象性与后者的形象性之间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使其发挥桥梁的作用,可以促使抽象性转变为形象性。所以,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降低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欲望,促进其思维发展,创设充满趣味性的良好数学课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调动其学习动机,是两方面的决定性因素。我们都知道数学是相对抽象和无聊的,并且知识引入相对生硬,对学生产生严重影响,使其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使其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问题含义为依据,创设生动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其潜在能力。从进入课堂教学环节开始,便明确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引入。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讲授面积公式,学生同样会计算面积,不过学生兴趣相对缺乏。所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拍摄喜羊羊和懒羊两个区域的照片。然后让学生猜一下是否可以交换两块地?由此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推导与猜测等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即底×高。最后,两个草原之间的交换问题得到了解决,恢复了两个草原的规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掌握新知识,并且发展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相对抽象而且乏味。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呈现更为生动形象的内容,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还可以欣赏数学之美。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颜色、形状、形象来思维的。因此,借助直观性,会更容易和更巩固地学习一切。”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作用于数学知识,使其在学生进行思考时由抽象转变为形象,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掌握、例如,在推导“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时,教师先在屏幕上呈现“应该用3厘米长、5厘米长的棍子做一个矩形吗?为什么?”要求学生思考表面积计算方法,拓展自身思考。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应呈现,在画面逐渐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三组各个面的活动过程,即上下面的面积:(5+3)×2=16(平方厘米),左右面的面积:(5×2)×2=20(平方厘米),前后面的面积:(2×3)×2=12(平方厘米)。由此总结表面积计算公式,也就是(长×宽+长×高+宽×高)×2。此外,再例如“平移和旋转”,在其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将各种动态过程呈现于学生面前,比如窗户移动等,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平移或是旋转的运动。在对“对称”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确认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由此导入,使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为数学的来源。
在同一个屏幕上,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齐头并进,通过这一方式作用于学生,在视听方面对其产生巨大冲击,且引起强烈的故意关注。与黑板上相对静止的粉笔相比,它的优越性是可以想象的。例如:当教授“长方体的特征”时,教师可以使用多条棱各个方向的平移动画,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棱条数,共有12条,能够分为三组,并且棱的长度一致。长方体以恒定速度旋转,长方体的六个面清晰有序地显示,并根据六个面逐个分解,并且布置成相等有六个面,相对面的面具有相同面积。然后将四组棱一个接一个地分开以获得12个棱,并且相对的棱具有相等的长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综合处理功能,可以清晰地显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以及面动成体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相应帮助,使其更为容易且直观地掌握数学存在的规律。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包含有丰富多样的信息,并且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必须理解与掌握。教学上的困难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绊脚石。若是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其解决,势必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以及基本技能的强化产生直接影响。举例而言,
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表面积计算公式的难题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分别展开,并使用每个面和每个棱的名称,可以分为前后面、左右面以及上下面,其中前后面包括长与高,左右面包括宽和高,上下面包括长和宽,在此基础上得出每一个面的具体面积,在求导前后面面积时用长与高相乘再乘以2,在求导左右面面积时用宽与高相乘再乘以2,在求导上下面面积时将长与宽相乘再乘以2。如此一来,便可实现数学知识的转化,从抽象性转变为形象性,可以更为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构建起相对清晰的表象,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并且针对相关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突破。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优化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