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敏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一中,河北 邯郸 056000)
在现今教育制度下,信息技术不作为高考科目,导致从学生到一些教师再到一些领导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够,都认为信息技术课会考很简单,等于是“鸡肋”课。但调查发现,高中生都很喜欢信息技术,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操作,学生都非常热衷。可是,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和上机操作实践毕竟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构建高效的课堂非常必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教学前,要对这一节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将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在编写教学方案时,要根据信息技术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这样就可以在进行教学时,能够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易到难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2)在编写教学方案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使教学方案适合所有的学生,从而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3)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针对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视频、图片在课前准备好,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使用[1]。
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内在原因,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维持并内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高中信息技术课多以操作为主,注重操作技能的应用。因此,教学内容要充分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做到伸缩自如;教学中要注意讲练结合,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如在进行Excel表格教学时,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简单的表格数据输入,合并单元格等操作,教学时这部分内容就可一带而过,而重点讲解常用函数的应用、图标的制作等知识点。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但每个学生的电脑的基础各不一样,如果利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势必造成部分学生学不了,部分学生学不够的现象,不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购置了电脑,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电脑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父母知识水平的限制,或者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要么没有买电脑,要么有了也无人指导,不少家长仅仅有一些电脑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所以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既是一门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才能进行实际操作,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理论知识才具备了其存在的意义。
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引起重视,因此人为的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割裂开来,不仅增加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困难,也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困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一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一边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及时的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付诸实践,还能及时的理解与掌握知识,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学科学习,学科教学的质量自然得到了有效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具有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来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并且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技之长和实际操作能力。课堂练习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通过上机实践练习,改变了教师把学生当做是容纳知识的容器的传统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图表的使用”时,学生了掌握了图表使用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可以布置练习任务,教师给学生提供“员工的工资表”,让学生输入并美化相应的数据,然后利用Excel计算数据的功能计算工资表中员工的合工资,并将得到的数据存放在“合计”栏中。任务练习使学生知道探究的方向和内容,从而在练习中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强化学习过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灵活应用能力。
总之,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样,我们只要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