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文眼”,联系上下文破解文意

2019-01-11 18:26张玉环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眼文意词句

○张玉环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有限,对生活的认识比较肤浅,加之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充分发展,认识事物有较大的局限性,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以《鱼游到了纸上》为例,来探讨如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的训练方法。

师:有些课文中,在开头、中间或结尾处有一些关键语句,其中的关键词我们称之为“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同学们能聚焦“举止特别”这个“文眼”,说明文章已经读懂了。那么大家思考:青年人的“举止特别”表现在哪里?能否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

生:“一句话也不说”说明他是一个聋哑人,“老是”说明他经常来看鱼。“呆呆地”“静静地”写出了青年人看鱼的神态,从中我体会到青年看鱼十分投入,如痴如醉。

师:联系相邻句子抓关键词是体会人物特点的好方法。那大家再找找看周末公园“金鱼缸”边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生:星期天的金鱼缸边满是孩子、老人、青年,他们也都是爱鱼的人,他们有的在说,有的在笑,有的在闹……而只有“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上面的课例,抓关键词围绕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品读相关的语段,体会思想感情,梯次渐进,破解难点事半功倍。

首先,初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能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记叙层次,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其次,抓关键词,建构“文眼”意识。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看事情,包括学课文,往往就事论事,不能解释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交流自己对青年的初步印象”是从主要内容的把握到思想感情的领会是一个抽象概括、上升提高的过程。通过抓关键词,构建“文眼”意识,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文章的中心。

第三,深入阅读,感知人物特点。这篇文章对青年人物的描写点多且分散,文中写青年人举止特别,通过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传神刻画,体现人物的品质。这些内容或段落相邻、或跨越隐含,无不显示文章关键词句与“文眼”之间表情达意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眼”,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是破解难点的有效途径。

纵观本节课,把握主要内容是前提,弄清作者“写什么”是基础,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并加强方法指导是关键。教师立足学段基础,聚焦语文本位,发现文章布局谋篇之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进行涵养化育,破解文章重难点之法。在涵咏语言、咀嚼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文眼文意词句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参考答案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书面表达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