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类比教学法
——以一年级数学为例

2019-01-11 16:15湖北省襄阳东风中学小学部陈莉莉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具人教版算式

湖北省襄阳东风中学小学部 陈莉莉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说是终极目标,可往往有些知识对学习者而言既难以理解,又不好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知识,可以使用类比教学法。

一、类比教学法的概念及应用依据

所谓类比, 就是借助于两类不同本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通过比较将一种已经熟悉或掌握的特殊对象的知识推移到另一种新的特殊对象上去的推理手段。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对象存在相同或相似特征, 则二者之间可进行类比。由于自然界不同领域的不同过程都处在广泛的联系中,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或相似的表现形式,因而作为反映自然界不同领域或不同运动形式的自然学科的教学,有着类比的客观基础。不仅如此,人类的认知也是从已知到未知的,所以类比教学也有其牢固的心理学基础。一年级学生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的经验。此外,他们的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差。因此,教师可很好地应用类比教学法来帮助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较为抽象的知识。下面举例说明类比教学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神奇作用。

二、举例说明类比教学法的使用效果

第一例:超市上午卖出5箱苹果,下午又卖出4箱,还剩35箱,原来有多少箱?

这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上的一道题。我相信很多老师对此题印象深刻,“原来有多少”这类应用题在一年级上已经接触过,然而到一年级下依然有很多同学不会做,但在我使用了类比教学法之后全班没有一个人不会做,我第一次体会到类比教学法竟有如此神奇之功效。我是这样处理的:孩子们,老师换个题来考考你们吧:你上午吃了1颗糖,下午又吃了1颗糖,口袋里还有3颗糖,你原来有多少颗糖呢?“5颗”,回答得又快又齐。那现在你们再来做书上这道题,结果很快就有了答案,我又顺势出了几道类似的题,孩子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解答了,而且还是全班百分之百的正确率呀!用“吃糖”这种实际生活体验来类比出“卖苹果”这种不熟悉的事件,学生更容易用已知解决未知,将抽象变为具体,自然更便于学生对“原来有多少”这类题目的掌握。

第二例:89~100之间有几个数?

这也是人教版一年级下教材上的一道复习题,其实在一年级上已经重点学习了这类应用题,但是很多学生习惯的是用画图法或者是掰着手指头数的方法(因为当时学的是20以内的数),可是现在有很多同学却是束手无策了。我问那些不动手的孩子为什么不会做,他们给出的回答是:数字太大,画图麻烦,掰着手指头又数不清。我又发问了:那你想怎么办?有人回答:要能列算式就好。我说:当然可以列算式,你们想知道怎么列吗?就这样,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提起来了。我说咱们先来一道简单的题目吧:1~5之间有几个数?很快有了答案:“3个”,我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有回答说是画图、数出来的等,我引导他们:如果要用列式法,该怎么列呢?有人大胆提出:5-1-1。像这样列算式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检验一下,于是我又出了一道题:3~6之间有几个数?孩子们的回答是6-3-1。我再让他们做书上的那道题,这回就没人迟疑了,全班都很坚定地回利用学具,掌握学具操作的正确方法,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蒙台梭利教具彩色串珠棒、数棒、赛根板、数字与筹码、砂数字板、纺锤箱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数字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合理利用学具,不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使教师更加快速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具的吸引下快速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好帮手、好伙伴。

猜你喜欢
学具人教版算式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怎么写算式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好玩的算式谜
如何提高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