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 徐乃琴
微课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了传统手段难以替代的优势。微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课堂的教学变得趣味横生。因此,微课的出现与运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那么如何让微课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去呢?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认知活动不仅与个体的兴趣有关,同时也与知识呈现的方式有关。”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只有化抽象为形象才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微课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让学生的信息接收形式更丰富,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体积”时,就利用微课的演示功能展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的个数的关系。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导出问题:“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需要多少个?”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内容演示过程,让学生对长方体体积公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再加上老师的提问与引导,使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实践证明,利用微课演示教学内容可以把数学图形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认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利用情境引入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微课作为一种展示情境与内容的先进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有专家认为: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感,着重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及时地改变教学方式。而微课手段的运用,为我们培养学生数学感知能力提供了可能。例如:在教学“认识米、分米、厘米”时,就利用微课视频播放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思维来感知长度单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思路来认识这些单位。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视频展示一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分别用米、分米等单位确认。当学生认识出现偏差时,就利用微课再次演示过程。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去交流学习,从而对长度单位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正是由于微课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的过程需要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只有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才能深入地理解知识、内化知识。随着微课教学技术的出现,它能从各个环节呈现知识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微课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来呈现知识,得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就通过微课视频把很多长度单位展示在大屏幕上,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简要地把长度单位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式等内容展示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铅笔作为长度单位与展示的对象进行长短比较。经过这样的过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练习后及时地反馈情况,并且及时地指出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利用一些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宽、高以及教室的长、宽、高等。这样,利用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从微课中了解到的知识过程,从而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程度。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比较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数学教学活动从各个环节中凸显它在教学中的作用,那么如何按照数学规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呢?这就需要从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逐渐形成有序的学习方法。微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化功能,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就用微课播放《感知勾股定理》知识,让学生明白“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存在密切关系”。这样,就有效地巩固了面积计算方面的知识,由此可见,微课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利用微课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紧贴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来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这样就可以做到传统教学手段与微课技术的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微课技术强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微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及内化数学知识。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大胆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微课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