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何为历史概念?简言之,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概括和总结,包括对各种历史因果关系的解释、同一类历史问题本质特征的概括等,掌握历史概念对学好历史非常重要。同理,概念教学在历史课堂中也十分重要,夏辉辉认为:“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方美玲教授指出:“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理解水平,既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概念教学并没有引起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足够重视,其原因大致如下:
(1)中学教材编写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如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民族资本主义、斯大林模式、格物致知、“致良知”、“左”倾、右倾、左派、右派等众多重要历史概念,教材并没有进行定义和解释,这可能让一些教师误认为这些概念不重要。
(2)知识储备不够。许多重要历史概念,一些教师自身都没有吃透。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无法给学生讲清楚,只好采取忽视、绕开的方式进行处理。
(3)对高考试题研究不够。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真题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作为高中教学指挥棒的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所以对高考中高频考查历史概念的特点知之甚少,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概念教学。
通过上述梳理不难发现,一方面,概念教学对高考备考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概念教学却并没有引起广大高三教师的足够重视。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历史概念教学的一些具体课堂实施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笔者在讲授“右倾”这一概念时,联系了“左”倾、左派与右派这些概念,并进行类比。“左”倾指的是超越实际,主要表现为激进、冒进,如博古、李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主张主动出击敌人;“文革”时将阶级斗争夸大化,并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大跃进”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忽视当时生产力水平低的客观实际。右倾指的是落后于实际,主要表现为妥协、投降,如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放弃革命的领导权,面对国民党右派的武装进攻,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右派指的是反动的,如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左派指的是进步的,如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宋庆龄积极维护国共合作,谴责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行径。
又如,将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进行类比,小农经济指的是经营规模小,与它相对应的是集体经济,它的产生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即生产力的进步,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即西周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演变为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作,于是小农经济出现了。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指的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与它相对应的是商品经济(指的是以交换为生产目的的经济形式)。
由此可见,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这两个历史概念的划分标准不一样,前者是以生产规模大小来划分的,后者是以生产目的是否用于交换来划分的。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其经济形式既是小农经济也是自然经济。通过上述的分析与对比,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区分这些概念,而且能将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起了知识体系。
新航路开辟与工业革命既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其中工业革命、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更是受到了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呢?笔者的做法是通过抓住事物的本质理解内涵,通过设问题的方法掌握外延。工业革命的本质是在工业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具体指的是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即为工业革命的内涵。
接下来,笔者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又会带来哪些变化呢?将学生的讨论综合起来,有如下观点: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②工厂取代了工场;③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④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⑤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⑥形成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时间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一些现代意识;⑦促使了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的诞生;⑧引发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张,并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⑨促进了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初步)形成。
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不仅一定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且也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外延,从而使学生将工业革命与当时世界发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也就能够较好地理解这些重大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个时候?如,从工业革命的角度去思考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在1840年?联系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极大提高,一方面生产出大量的工业品,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此时英国的国内既无法消费这么多工业品,也无法满足原材料供应的史实。进一步可推知,中国成为了英国的侵略扩张对象。如此一来,学生就不难理解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在1840年。
商业革命的本质是在商业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股份制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这也是商业革命的内涵。
接下来,笔者让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商业领域的上述变化又引发了哪些连锁反应呢?学生思考后可得出以下结论:商品种类增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贸易范围扩大,使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股份制商业经营新方式的出现,促进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促使处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逐渐衰落,而处在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迅速崛起。
价格革命的本质是在价格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具体表现为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为价格革命的内涵。
然后,笔者抛出了如下问题,物价上涨给西欧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们通过思考得出了如下结论:依靠固定地租获得收入的封建地主阶级衰落了,而从事商品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崛起了,从而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上述问答,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内涵,也掌握了它的外延。
针对雅典民主这一抽象概念,笔者设计了如下情境:
身临其境体会雅典民主政治
(1)情境一: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帕迪干活赚钱,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有津贴。
(2)情境二:帕帕迪和妻子来到会场门口,会场门口的执勤人员冲着他喊道:“喂!你的妻子不能进入会场!”这是为什么?还有什么人如果想来也会被阻止?
学生回答:妇女不是雅典公民,无权参加公民大会。奴隶、未成年人、外邦居民等非雅典公民都会被阻止。
(3)情境三:这天会议的第一个议程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帕帕迪有权投票,但他不识字,只好请旁边一个贵族代写,写了谁也不知道。这项议程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内容?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这项议程属于陶片放逐法,它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上述现象反映了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弊端,即一些无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公民参与到政治活动中,从而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以至于出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4)情境四:公民大会结束后,帕帕迪通过抽签很幸运地成为五百人会议中的一员。不识字的帕帕迪为什么能担任公职?
学生回答:因为任何一个雅典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民主机构中的公职人员。
通过上述情境的设计,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比较生动、直观地解决了雅典民主政治中学生较难理解、容易混淆的一些问题。
笔者希望广大高三历史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历史概念的重要性,让概念教学成为历史教学中的“必修课;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