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开始后,一些教师对二轮专题复习的模式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在此笔者提供一些小建议,希望能对二轮专题复习有所帮助。
知识的深度处理是专题复习的主要标志。专题复习中,教师应加深对历史概念的讲解,还应对一些教材中涉及不多的内容进行补充。以“科举制”为例,在一轮复习中,侧重于从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进行讲解和复习。而在专题复习中,教师应在此基础上从科举制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提炼出相关问题进行相应的梳理和总结:如科举制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如何;北宋、明清科举制发展的新特点及影响;晚清废除科举制的双重影响;科举制对近代文官制度的影响等。这些概念和内容都需要教师进行深度的思考,同时在复习中给学生讲解透彻。
加深知识和能力的活学活用程度也是专题复习的重要目标。专题复习下教师应打破一轮复习按部就班的模式,打破教材的原有体系,按照考查的重难点来设置专题,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轮复习中,教师侧重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而在专题复习中,教师则应强化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专题复习中的“活用”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对能力与素养的应用上,因此专题下的问题设置都要围绕此点展开,这样方能解决学生的“固化思维”问题。
专题复习之前,教师如果能够对近五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在复习中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因此,教师要根据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规律来设置专题复习的相关内容。当然,教师更应加大对“考试说明”的研读力度,彻底理解高考对知识与能力、素养的考查方式。
专题复习要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就需要以通史的方式掌握古今中外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如中国古代史中常考的汉代、宋代等时期的发展特征下可以设置诸多小专题。例如针对汉代,可以以汉武帝的有为措施为切入点,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如政治上的“推恩令”、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经济上的重农抑商、盐铁专卖、丝绸之路,思想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这种专题复习,对提升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极大。
中外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是专题复习的重要部分。例如,古代史部分的专题复习,侧重中外文明差异性的比较,而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教师可从这个时间分界开始,重点把握中外知识的有机联系,如对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对中国的影响等进行特定的专题复习。在此观念指导下,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小专题复习,如“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1850、1900、1950年前后的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高考历史贴近现实、服务现实。因此专题复习过程中既要联系民主法治、民生保障等长效热点问题,也要联系周年纪念大事、年度大事记等。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训练不能局限于对相关知识的梳理,更应通过相关情景材料,设计相关问题,从而来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