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07 10:35张长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肠粘连肠管小肠

张长生

(本溪市平山区铁路医院外一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复杂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手术是该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后常常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疗效不甚理想[1]。鉴于此,本研究对37例复杂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接受的复杂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抽取74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7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7~61岁,平均年龄(44.0±17.0)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4.5±1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肠粘连松解术,于右腹行切口,对肠粘连处注入生理盐水并对粘连处进行钝性分离和松解处理,并对肠管损伤部位修补,关闭腹腔术毕。观察组实施小肠内置管排列术进行治疗:麻醉后于腹直肌作为切口点,对肠肠粘连进行松解、分离后,在屈氏韧带25 cm将空肠系膜缘对侧肠壁行荷包缝合,并将肠壁作0.5 cm大小的小肠造瘘口后,插入米-阿氏管毛病使用气囊充入10 mL气体,采用挤捏的方式将气囊逐渐通过小肠、回盲瓣至升结肠15 cm处,并对气囊通过不顺畅部位进行仔细探查,必要是进行部分切除,将荷包缝线收紧固定内置管,对小肠近端性隧道式缝合。将肠管轻轻送回腹腔并做“s”型排列,于右下腹行穿刺口将双腔内固定管引出并将其固定在附近的腹壁处,检查肠管无扭曲后关闭腹腔,术毕。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术后影像学检查状态、肠道生理功能恢复正常、肠梗阻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影像学检查状态、肠道生理功能基本恢复、肠梗阻症状基本消失为有效;影像学检查状态、肠道胜率功能等未恢复、肠梗阻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基本情况,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67.57%,组间比较结果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对比:采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73.17±9.15)h、(48.12±9.44)h,t=11.590,P=0.00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7例18.92%、1例2.70%,χ2=13.643,P=0.000;由此可见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价比较结果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3 讨 论

复杂粘连性肠梗阻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患者腹腔内发生肠粘连、粘连带压迫等情况,从而引起肠折叠导致肠梗阻发生,随着肠内容物的存积,使得肠壁水肿导致肠管梗阻加剧,除少部分是先天发育异常外,大部分是由于腹腔手术、腹腔炎症等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

包洪超等[2]在研究中对粘连性肠梗阻应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术后排气、住院时间和感染发生率等均优于传统手术治疗。任孟[3]在研究中发现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本研究中对复杂粘连性肠梗阻应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后,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有效缩短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通过对小肠进行松解、对肠管内置入支撑管,通过支撑管来减轻患者肠道压力,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复杂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肠道压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且发症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肠粘连肠管小肠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阑尾炎手术后肠粘连是怎么回事
导致肠粘连的原因有哪些
肠粘连的治疗及预防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养好女人小肠经
小肠深处来“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