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让智障学生学会运用生活数学知识与技能

2019-01-03 02:05崔小燕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灵动课堂智障学生

崔小燕

摘 要:智障学生的智力通常比普通人要低,他们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注。在智障学校生活数学课教学中,教师需构建灵动课堂,让智障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

关键词:灵动课堂;智障学生;生活知识与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1B-0104-02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生活化学科,在智障学校称之为生活数学课,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智障学生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动手实践能力不强,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其智力水准打造灵动课堂,增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全面提升运用生活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促进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营造和谐轻松教学氛围,引导智障学生乐于运用

智障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在生活数学课教学中,教师需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智障学生,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其乐于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数学教师可以与智障学生一起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动手操作,合作完成任务,融入他们,构建亦师亦友的关系。

例如,在开展《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时,教师设疑: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讲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并板书1/2,指导学生结合课件中的月饼图讨论2和1分别表示的含义,让他们知道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接着,师生一起进行折纸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把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的1/2折出来,展示部分典型折法。设问: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能折出它的1/2,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2来表示?让他们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针对上述案例,师生共同完成折纸任务,教师积极的教学风格在无形中感染智障学生,引导他们探讨和研究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使其乐于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

二、灵活调整数学教学内容,促使智障学生收获成功

由于智障学生智力欠佳,在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中通常会遇到障碍或困难。在智障学校生活数学课教学中,为培养智障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与深度,使其通过努力即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数学教师要给予评价与鼓励,恰当委婉地指正错误,使智障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倍的认识》教学中,当学习完新课后,智障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数与数的倍数关系,教师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数字计算转变为画图形式,设计一个练习题:2的4倍是多少?指导他们先在纸上画2个小方块,运用同样的方法在下一行画4份,一共是8个小方块,使其逐个统计,然后对比两行小方块的数量关系。接着,教师要求第一排学生站起来两名,设问:第一排起立学生的4倍是多少?提醒第二排学生自行站起来8名,第三排学生判断其中的倍数关系,他们在画图与起立中更为深刻认识“倍”,为乘法的学习做好准备。

上述案例,教师根据智障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转变知识学习模式,使其结合情境建立“倍”的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让他们收获成功和喜悦。

三、科学引入趣味教学方式,吸引智障学生主动运用

在智障学校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为让智障学生学会运用生活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师可引入一些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像讲故事、猜谜语和做游戏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进入灵动课堂。對此,智障学校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小游戏,吸引智障学生在游戏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分与合》教学时,教师先列举一个生活实例:我带来一盒糖,给班内同学每人分一颗,合起来又是一整盒糖,这里面的分与合是什么意思?组织智障学生自由讨论和回答,然后一起做手指游戏。发出口令: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询问:现在有几根手指竖着?他们知道是4根。接着,教师要求智障学生把自己竖着的4根手指分成两个部分,使其尝试把手指分开,根据他们的反馈结果画出简笔画,发现一共有三种分法,即1和3、2和2、3和1。随后让智障学生把手心对着自己,观察手指,思考几和几可以合成4。

如此,教师科学引入有趣的手指游戏教授“分”,吸引智障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学习“合”,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使其通过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强化智障学生运用能力

当前,随着多媒体设备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给智障学校生活数学课教学带来更多便利。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把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直观化、动态化和立体化,便于智障学生理解与记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演示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不断强化他们的运用能力。

在这里,以《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一个动画课件,搭配花果山的情境图。画面中展示树上有两只猴子,树下又跑来三只猴子,提问:现在一共有几只猴子?(小棒代替猴子)先拿出2根小棒,再拿出3根小棒,他们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猴子的数量了。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课件中的树上飞来4只小鸟,过一会儿飞走1只,设问:现在树上还要几只小鸟?提示学生仍然用小棒来操作,先拿出4根,再取走1根,发现剩余3根,即为树上还有3只小鸟。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活泼生动的情境,让智障学生感知数的计算和生活的关系,使其在直观情境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积极开辟社会生活课堂,培养智障学生实践能力

智障学生运用生活数学知识与技能,仅靠有限的课内教学是远远不足的,关键在于让他们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实现生活与数学的有机整合。因此,在智障学校生活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辟社会生活课堂,组织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时,课堂上,教师先带领智障学生认识不同的人民币面额,知道单位有元、角、分等,及单位之间的进率,怎么用较小面额的人民币兑换大面额人民币。

接着,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生活深入教学,设置问题:100元人民币能够做些什么?能够购买多少自己喜欢的物品?如果给你100元,你如何使用?鼓励智障学生结合个人认知与生活经验自由回答,并要求他们在课下使用人民币购物。或者组织智障学生在课堂上用人民币模拟购物情境,使其在定价引领下使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购物,注意找零,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这样通过积极开辟社会生活课堂,渗透应用意识,让智障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帮助他们积累操作、思考、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使其学会使用人民币。

在智障学校生活数学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制订教学方案,增进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从多个层面倾力打造灵动课堂,使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邱月妹.开发生活数学课程,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新课程,2018,(12).

[2]温满英.浅谈生活数学教学中智障学生数感的培养[J].现代特殊教育,2019,(11).

猜你喜欢
灵动课堂智障学生
适时等待,灵动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谈美工教学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打造“灵动课堂”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高年级智障学生职业准备教育的个案研究
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让课堂灵动起来
提升教学智慧,铸造灵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