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颌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2019-01-03 17:04穆彦辰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颌面部人性化护理人员

穆彦辰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眼科颌面外科,辽宁 大连 116000)

颌面部外伤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其诱发因素以交通事故、坠落等为主,骨折后可严重影响患者语言功能、进食功能以及面部美观性,若情况严重甚至可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不利影响[1]。焦虑、抑郁等属于复杂情绪反应,不利于临床治疗及相关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对治疗效果造成干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新型人性化护理可对患者不良情况予以改善,提升治疗依从性,缓解临床症状。在加之现阶段护理干预工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占比较重,属于不可缺少部分之一。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颌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颌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76例,按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5.50±27.50)岁,骨折位置:上颌骨骨折13例、下颌骨骨折12例、髁突骨折5例、眶底骨折4例、牙槽突骨折2例、多发性骨折2例;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50±27.50)岁,骨折位置:上颌骨骨折11例、下颌骨骨折10例、髁突骨折5例、眶底骨折4例、牙槽突骨折6例、多发性骨折2例;在统计学中比较分析2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显示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临床比较价值。

2 方法:对照组施以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施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强化沟通,主动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在接待时积极主动,并在第一时间向患者自我介绍,彼此熟知后可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医院环境、注意事项、病区设施使用方式等,以促进患者快速熟悉环境。后续可依据患者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使用简短易懂的语言表述颌面部外科手术主要流程、方式以及可达到的效果、会出现的并发症状,使其对疾病具一定了解。增加患者信任感,同时消除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与心理负担[2]。为其提供清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强化与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家属理解与支持。(2)负性情绪缓解。颌面部外伤患者因自身面部外形突然发生变化,易在受刺激后出现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交流,鼓励其述说内心苦闷,对其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情况予以观察,后续再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及干预。并采取肌肉放松法、放松训练等方法促进患者身心放松。此外,可播放舒缓的音乐、观看影视作品、探讨患者爱好等方式对其注意力进行转移。还可邀请治愈患者返院现身说法,将以往治疗经验、情绪缓解方式传授给患者,增加患者治疗信心。护理人员需在不同时段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以保障家属可在精神上与经济上给予患者充分支持,消除患者顾虑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3)健康宣教。由于颌面部患者创伤处于面部位置,故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具有重要意义。在宣教期间可采取多媒体、图片等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含括药物作用、饮食摄入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等,需确保健康宣教同样具备针对性特点。可要求家属也参与到健康教育中来,以在后续更好的配合患者开展康复训练。

3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2组护理前后焦虑(SAS)、抑郁(SDS)改善情况,生活质量(SF-36)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Ⅰ级满意、Ⅱ级满意、Ⅲ级满意,于患者出院前发放由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所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基本调查内容为患者诉求处理及时性、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是否开展健康知识宣教等,采取百分制,其中90分及以上为Ⅰ级满意、65-89分为Ⅱ级满意、64分及以下为Ⅲ级满意,满意度=(Ⅰ级满意+Ⅱ级满意)/总例数×100%[3]。焦虑、抑郁评分标准采用SAS、SDS评分量表判定,其中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情绪越差,需予以缓解、消除。生活质量评定指标: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躯体角色、情绪功能等,其中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5 结果

5.1 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比较:观察组(n=38),护理前:SAS(57.64±5.94)分、SDS(63.44±7.64)分,护理后:SAS(36.41±3.33)分、SDS(40.69±3.98)分;对照组(n=38),护理前:SAS(56.98±5.87)分、SDS(62.08±7.47)分,护理后:SAS(50.94±5.16)分、SDS(53.67±5.43)分;(护理前:t=0.487,P=0.628;t=0.785,P=0.435;护理后:t=14.585,P=0.000;t=11.885,P=0.000),经组内比较显示2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存在统计学比较价值。

5.2 2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观察组(n=38),躯体功能(78.54±12.50)分、社会功能(63.64±11.43)分、躯体角色(75.69±13.67)分、情绪功能(72.94±13.76)分;对照组(n=38),躯体功能(63.47±9.47)分、社会功能(52.89±7.38)分、躯体角色(64.85±8.50)分、情绪功能(65.89±11.67)分;(t=5.924,P=0.000;t=4.871,P=0.000;t=4.212,P=0.000;t=2.409,P=0.019),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比较价值。

5.3 2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n=38),Ⅰ级满意21例、Ⅱ级满意16例、Ⅲ级满意1例,总满意37例,占比97.37%;对照组(n=38),Ⅰ级满意9例、Ⅱ级满意17例、Ⅲ级满意12例,总满意26例,占比68.42%;(x2=11.228,P=0.001),就护理满意度而言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比较价值。

讨 论

在以往临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一般以疾病基础护理为主,对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生活诉求等予以一定忽视。现阶段伴随医疗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干预中[4]。其中人性化护理即以充分尊重患者隐私、人格以及生命价值等为重点内容,开展创新性、整体性、个性化、有效化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暖、清洁及安静的住院环境、氛围等,且确保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可感到满足、满意、温暖。人性化护理模式较为重视患者实际诉求与感受,可在护理过程中体现出关怀、理解、尊重等,使患者在医院即可感受到关心与关爱。就实际情况而言,人性化护理并非固定的护理模式,而是依照患者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临床护理服务[5]。站在患者角度,并从该角度出发,在患者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均开展针对性护理。此要求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在后续护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方式或手段干预其不良情绪,最终达到消除的目的。且在交流时,应运用技巧对患者心理情绪及想法作正确引导,使之逐步向积极方向转变。此种方式所达效果不但在护理中适用,还可对患者出院后情绪、想法产生影响,远期效果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相较于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而言优势更加明显,且最终相关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方面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颌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在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可于临床中广泛运用。

猜你喜欢
颌面部人性化护理人员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