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笑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股骨颈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的特殊性,多数患者骨折后需长期制动卧床休养,造成自主活动能力明显降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近有研究发现[1],中医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并发症预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现就此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为2016年4月-2017年8月。(1)纳入标准:均经X线、CT检查确诊,有明确的外伤史,年龄≥60周岁,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类疾病及语言沟通障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为3:2,年龄61-78岁,左、右侧骨折分别17例、13例;观察组男/女为1:1,年龄60-80岁,左、右侧骨折各15例。2组患者以上资料经对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包括病房环境护理、口头健康宣教、饮食与用药指导与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推行中医特色护理,具体如下:(1)情志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结合患者学历水平详细阐述心理状态与疾病康复间的相关性,并阐述康复训练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可通过列举本病治疗相对成功的病例,以进一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树立康复信念。(2)中医按摩。结合骨折愈合各分期特征,按摩患者肌肉,早期动作应轻柔,达到舒筋活血,预防骨折断端位置偏低等目标,恢复期可增加按摩强度与时间,对肌肉功能恢复进程。(3)中医饮食调节。针对骨折3期,依照辩证施治理论对其饮食结构做出合理调节,早期提倡清淡饮食,以新鲜瓜果、豆制品、鲜鱼汤等为主,忌辛辣、油腻等饮食。手术早期应增加饮食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需求。康复期(术后5周),由于患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故此应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解除禁忌食物,引导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营养类食物,实现补充气血、促进骨痂生成的双重目标。(4)中医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鼓励其尽早参与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以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通常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就可有规划的对患肢主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运动,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对健侧肢体进行抬高与膝关节屈伸运动,以预防肌肉挛缩、关节活动度降低等情况。
3 观察指标:(1)骨折愈合评价。①愈合:对位满意,自感无疼痛症状,伸髋正常,屈髋>90°,X线提示骨折线消失;②改善:对位较好,伴有轻度疼痛或跛行,可进行半蹲位,X线提示骨折线消失。③未愈合:不符合以上评价标准。(2)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分别在术后1、6个月进行评估,功能47分、疼痛44分、髋关节活动度5分、有无下肢畸形4分进行。得分越高提示功能改善效果越优良。(3)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分别评估2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共计4个维度,每个维度得分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5 结果
5.1 2组疗效对比:结合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愈合总有效率为96.7%,其中治愈27例、改善2例,未愈1例。对照组治愈19例、改善5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80.0%。经对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
5.2 2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术后1、6个月时,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5.4±4.0)分、(94.7±24.5)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53.7±3.6)分、(81.2±2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GQOLI-74评分对比:术后6个月术时,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对应评分分别为(70.4±5.2)分、(68.7±4.5)分、(69.4±3.2)分、(72.1±5.0)分,与观察组(90.2±6.5)分、(87.5±4.7)分、(86.2±4.4)分、(88.5±5.2)分相比较,均有较明显差异(P<0.05)。
股骨颈骨折的诱发因素较多,以骨质疏松、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缓及外伤等最为常见,是骨科常见疾病,老年人是本病的好发群体,在全身骨折中占3.58%[2]。股骨颈是机体承重的关键结构,在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股骨颈骨折具体是指发生在股骨头下到股骨颈基底部位的骨折,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通常是由暴力或车祸等突发原因造成的。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推进,股骨颈骨折患者人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周边有压痛与纵轴叩击痛是本病典型表现。中医指出造成髋部瘀肿、疼痛、活动范围减缩的原因是骨折筋伤、气血淤滞、血运异常。中医特色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方式,其强调辨证施治,最近几年中有很大临床研究发现,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早期康复、优化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康小娟[3]等人在研究中指出,采用中医辩证理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增设按摩、针灸等疗法,有助于减缩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推行中医特殊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愈合总有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升临床疗效、优化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应激反应,实现对严重并发症的有效预防,进而明显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进程,规避了焦躁、抑郁、恐惧等多种负面心理,有助于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GQOLI-74量表中心理功能评分为(87.5±4.7)分,高于对照组(68.7±4.5)分,提示了中医特色护理在改善患者情志状态方面体现的价值。另一方面,中医按摩与康复训练等特色内容的实施,其是结合股骨颈骨折3期特征进行辩证施护理,以上2种干预措施的原理符合骨折康复的生理特征,有利于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骨再生进程,并能减少或规避由训练过度诱发疼痛、血肿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4]。此外,中医特色护理依照骨折3期特点对患者饮食结构做出调整,保证了营养素摄取的全面性、均衡性,同时满足了机体代谢活动的需求,也规避了传统创伤后营养过度补充或供应不足所诱发的缺陷,对骨愈合进行、优化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陈晴妮[5]等将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中医特色护理。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Barthel 评分分别为5.71%、(72.3±11.2)分,对照组为8.57%、(64.6±10.3)分。陈晴妮等认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检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