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琴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知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学习兴趣;轻松氛围;创设情境;实验操作;多媒体技术;优化练习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进行学习,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我自己的数学教学体验,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兴趣化”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乐学”,首先应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将自己视着是学生当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朋友。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应引导学生讨论,同时参与学生的讨论。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充分得到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中,题意: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小林每分钟骑250m,小云每分钟骑200m,周日早上9:00 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我先让学生交流题意,然后请两位学生根据题意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做啦啦队,喊口令出发,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跃跃欲试,轻松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热情,授课语言上力求典型与简洁;并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探究的兴趣。教师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主动深入学习。
如教学“是3的倍数的特征”时,可在复习“是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呢?”然后请学生用“3、4、6”这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进行设疑,就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便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了丰富大家的体育生活,学校派老师去买60个足球。我了解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足球的价格都是25元,但各个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为了节省费用,你们帮老师算一下:应到哪个商店购买,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小学生特有的性格特点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重视实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操作,在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得到的。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 我在教学中,让各个学习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操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明白:圆无论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充分肯定学生探究成果,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印象深刻,形成学生对自主学习数学成功的自豪感,同时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學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推导过程,尤其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色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这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周长的一半、圆半径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了。
六、优化课堂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练习是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关系之中,实行转换迁移水平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灵活的要求。要使课堂练习达到优化,必须正确处理课本、例题、习题、补充题之间的关系。做到铺垫练习引人入胜,尝试练习激发求知欲,巩固练习步步深入,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丰富的情境,还运用多媒体技术,甚至优化的课堂练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数学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兴趣化”,帮助学生更好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叶祖献,潘燕.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课有感[J].成功(教育),2013(16):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