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摘 要:本文以观摩活动《洗洗鹌鹑蛋》为例,将教学内容回归幼儿生活世界,通过分析活动中的精彩之处及存在问题,寻找最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幼儿都能更好地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科学,教幼儿正确地观察、分析、操作、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及操作能力。
关键词:小班科学 观察比较 实验操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63-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如果能引发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求知,能很好地帮助建构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本文以小班科学活动《洗洗鹌鹑蛋》为例,对如何组织好小班科学教育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
1 观摩活动记录
记录1:比较鸡蛋和鹌鹑蛋的不同。
教师请幼儿观察鸡蛋和鹌鹑蛋的图片:并说出鸡蛋和鹌鹑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得出结论:原来,鸡蛋大,鹌鹑蛋小;鸡蛋粉粉的,很可爱;鹌鹑蛋身上有斑点,看上去脏兮兮的。
记录2:操作环节,洗洗鹌鹑蛋。
创设情境:帮鹌鹑宝宝洗澡,换身衣服,进行以下的操作活动。
操作一:清水洗洗鹌鹑蛋。
师:我们来给鹌鹑宝宝洗个澡吧。(出示清水,教师示范)把鹌鹑蛋轻轻的放在盆子里,然后拿棉签轻轻的给鹌鹑蛋宝宝洗澡。要注意哦,一定要轻轻地给鹌鹑宝宝洗身体,如果太用力了,鹌鹑宝宝就碎了,这样鹌鹑妈妈会伤心的!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来,宝宝们,洗了这么久了,你们的鹌鹑宝宝洗干净了吗?先让你们的鹌鹑宝宝让鹌鹑宝宝休息会吧,把鹌鹑宝宝送到小盘子里去。(分别请幼儿回答。)
幼:没有!
师:那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请1-2名幼儿回答)
……
2 观摩活动分析
2.1 生活化是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回归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因此,教师要教育培养孩子,社会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材。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大自然中的奇妙。
在孩子的眼中,每一次的探索与发现都是一种惊喜。也许是惊喜鹌鹑蛋与鸡蛋的不同;也许会好奇鹌鹑蛋身上的斑斑花纹;也有可能是感叹白醋的奇妙用处。不管是哪一种惊喜都是对生活认知的反馈,也是对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
2.2 创设游戏情境,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开展探究
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班的孩子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新鲜,但孩子的注意力,兴趣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助于激发小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帮助他们主动学习,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鸟妈妈要给蛋宝宝洗澡,怎样才能洗洗干净呢?”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让幼儿探索、观察、动脑、动手,在给蛋宝宝洗澡的过程中渐渐地了解了白醋的特性。
2.3 科学教学中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
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通过动手操作,感知醋和鹌鹑蛋这一简单的化学反应现象。”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其内涵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操作、思考,报告自己的发现,得出自己的结论。
活动开始部分是对事物认知的过程,幼儿发现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一个身上白白的,一个身上有斑点,引发如何清洗鹌鹑蛋斑点的思考,在操作中,让幼儿主动发现用清水不能将蛋宝宝洗干净,由此引出白醋这一概念,让幼儿猜测拿白醋是否能洗干净,给幼儿一种神秘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随后的操作中,幼儿能够再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原来白醋能将蛋宝宝洗干净,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这一神奇的现象,从而完成科学活动的目标任务。
2.4 选择材料时,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生活经验而定
陶行知说:“教育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不适当的操作材料会让幼儿进入一种误区。因此,选择适宜小班幼儿的操作材料十分重要。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应合理、科学、有序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所投放的材料具有可操作性,不应是只供幼儿观察,能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双手,这样小班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更强。
确实身边的物体材料很多,但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的材料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于是教师准备了学具:清水、白醋、棉球。活动中,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材料,试一试,仔细观察鹌鹑蛋的变化,很快就得出结果。显然,提供便于儿童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让幼儿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孩子从中获得了快乐,逐渐建立起科学的探索精神。
3 教学建议
3.1 教师应热情支持鼓励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里,教师应注意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与探索空间。始终把幼儿放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同时,应注意自己的语气是否亲切、语速是否适中。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向师性强,教师如果能做到在活动中富有热情、富有激情,那么幼儿处在宽松和谐氛围的环境中,会觉得有安全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才能真正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发现和敢于创造。
3.2 提供尽可能多的可操作性材料
小班年龄的幼儿正处于由直觉行动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根据此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体验“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中充分的运用了感官,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思考。
幼儿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从观摩记录中不难发现,幼儿在操作环节一中的实误材料只有一种——清水。众所周知:蛋壳的主要材料是碳酸钙,当它遇到白醋就产生了化学反应。因此,在出示白醋前,教师完全可以增加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的实践机会。例如,提供牙膏、肥皂水、洗衣粉等,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在经历较多的失败后所获得的成功才会令人印象深刻,体验更多的乐趣。
总之,解放幼儿的眼、解放幼儿的手就是教师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通过自身不断的实验操作,尝试错误,得出结论,真正在活动中实现: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幼儿的最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槐青.回归儿童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21).
[2] 赖娟华.浅谈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策略[M].教育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