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位,甘继宏,李梦琦,苏海明,邹山峰,钟文波,秦永文
作者单位:1 830000 乌鲁木齐,新疆军区总医院心内科;2 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
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部分患者以血压升高为唯一表现,有时可掩盖前者症状而造成误诊、漏诊,导致严重不良临床结局,因此临床中需提高警惕。
病例1:患者男性,54岁,主因“阵发性血压升高10 d”入院。患者10 d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及头晕,院外测血压150/100 mmHg(1 mm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病,予以卡托普利治疗。患者为求系统诊治至我院。既往体健,吸烟30余年,约10支/d。平素喜好健身,每天大量运动,时间>1 h,无特殊不适。入院后监测血压呈阵发性升高,可自行下降至正常。活动平板试验阳性(下壁ST段压低约0.2 mV)。结合其长期吸烟,建议完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检查,但患者拒绝,劝说后同意行冠脉CT检查,结果示三支病变(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回旋支中度狭窄,右冠全程粥样硬化并有70%~95%狭窄。择期行冠脉造影:冠脉右优势,左主干未见异常;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粥样硬化并重度狭窄,最重约90%,回旋支未见异常;回旋支自左主干发出后分出高位OM1,近段约50%~70%弥漫性狭窄,OM2开口处约75%狭窄,近中段次全闭塞,血流TIMI 2级。右冠全程呈弥漫性粥样硬化,最重约90%狭窄。行前降支近段、右冠全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共植入4枚支架,前降支Firebird(微创)3.0×33 mm 1枚,右冠Partner(乐普)由远及近分别为2.75×36、3.0×36、3.5×29 mm)。造影及PCI术结果(图1),该患者随访中,无MACE发生,生活质量正常,血压至今正常。
图1 右冠全程弥漫性重度狭窄(图A:PCI术前,图B:PCI术后)
病例2:患者男性,70岁,主因“阵发性血压升高7 d”入院。近7 d来无诱因出现血压升高,伴头痛头晕,血压最高170/100 mmHg,有胸闷心悸,与活动相关不明显,血压升高时伴紧张焦虑。为诊治高血压入院。入院心率:100次/min,血压:152/104 mmHg,心电图提示窦速,大致正常心电图。心肌酶、血常规均正常。既往病史:4年前造影提示前降支近中段部60%局限性狭窄,回旋支远段60%局限性狭窄,建议药物(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他汀)治疗。但未规律服药。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史。入院后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冠降压、吸氧等对症治疗后血压夜间降至100/60mmHg,停用降压药后血压仍正常,动态观察心肌酶正常,心电图无动态演变。次日下午血压再度突发升至160/95 mmHg,伴心率增快、颜面潮红、情绪紧张,复查心电图无动态意义的改变。
择期CAG检查及PCI术,造影结果:冠脉右优势,左主干未见异常;所有冠脉呈弥漫性粥样硬化改变,前降支根部95%狭窄,近段多处节段性60%~70%狭窄(图2),血流TIMI 3级,回旋支远段70%局限性狭窄,右冠未见明显狭窄。于前降支近段植入Firehawk(微创)3.5×18 mm支架1枚(图2)。术后日常活动无不适症状,未用降压药血压正常。目前随访中,血压正常,无MACE事件发生。
高血压是冠心病常见的传统危险因素[1,2]。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均与遗传代谢、年龄、环境紧密相关,临床上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及促进。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浆ACE水平及基因型水平均较对照组高[3],而高血压的发病也与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有关,说明两者发病有共同的机制参与。推测也有可能是共同发病机理后的不同临床结局。单纯高血压病,症状多为头痛头晕,主观易发现,通过血压测量即可明确;积极控制血压,临床预后通常良好。而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表现有以腹痛[4,5]、牙痛[6,7]等为首发症状。因机体处于全身应激状态,可继发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如只重视了血压管理,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对无高血压病史者,血压升高除需排除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外,还应考虑其他易忽视的原因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时伴血压升高已成共识,但无前者症状者的血压阵发性升高为首发症状的报道尚不多见。“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已成为众多专家的共识[8-10]。本报道的2例病例,既考查了我们临床基本功是否准确把握了临床特点,同时也反应了结合现代的先进影像学技术如冠脉CT及心血管DSA造影机,使患者最终得到了正确及时的诊治,避免了延误病情及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临床结局良好。
图2 前降支根部PCI术后(图A:前降支根部重度狭窄;图B:PCI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