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峰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病,其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1]。研究认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探究HbA1c含量和心律失常发生率间的关系,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52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57.53±19.24)岁。纳入标准[3]:诊断符合1999年WHO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程>12个月,病情稳定;近3月未服用心律失常药物。排除标准[4]:其他类型糖尿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衰)、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内分泌性疾病者;恶性肿瘤及严重器质性病变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40例,HbA1c≥7.0%,Ⅱ组88例,HbA1c<7.0%。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吸烟史等。
1.2 心律失常及生化指标通过心电图检测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入院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迪姆软件有限公司,型号DMS300-3),判定心律失常类型。测量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空腹12 h采肘静脉血3 ml,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及HbA1c,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1R)。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2.1 患者基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SBP、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病程、差异性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生化指标分析两组在TC、LDL-C、HDL-C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G、FPG、HbA1c、HOMA-1R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分析两组心律失常类型分析,Ⅰ组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发病率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表3)。
2.4 多元回归分析以心律失常的发生为变量,提出无关变量,将病程、TG、FPG、HbA1c、HOMA-1R作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为独立正相关(OR=2.547,P=0.000),同时糖尿病病程、TG、HOMA-1R也是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4)。
研究发现[5],心律失常患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等问题,研究显示[6],血糖水平每升高1%,其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8%,血糖水平下降1%,则风险降低16%。由此推断HbA1C含量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影响。
Kimura等[7]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约31%,而本研究的发病率为43.69%,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本研究显示,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略多,同时Ⅰ组心律失常发病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提示HbA1C含量高于正常值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显著升高。HbA1c长期含量高于正常值可对微血管和心肌造成侵蚀,破坏心肌传导;心肌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周围局灶性肌肉组织纤维化,即糖尿病性心肌炎[8]。微血管病变造成神经病变,导致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而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其平衡打乱后造成心律失常[9]。而自身神经病变引发的心脏病多以左心室受损较为严重。有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10,11]。HOMA-1R是胰岛素抵抗水平,研究结果显示Ⅰ组患者胰岛素抵抗严重。提示物质代谢异常可影响心肌电生理稳定,而胰岛素抵抗可导致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动脉壁内膜、中层增厚,远曲肾小管吸收钠离子的作用增强,刺激交感神经增强,分析得出,HbA1c含量与心律失常发生具有显著正相关,在临床中对于HbA1c含量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防范,及早做出干预措施。本文不足之处为:研究样本量小,存在一定局限性及偏差,另外本研究心电图检测仅为连续24 h监测,无法完成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的全程检测。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2 两组生化指标分析(x±s)
表3 两组患者心率失常(n,%)
表4 2型糖尿病心律失常logistic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