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行合一”的态度看高职预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2018-12-27 02:03李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6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知行合一

李丽

【摘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是新疆高等职业院校预科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为学生将来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基础,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要依据当地的条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本文从文化习惯的渗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实践的落实三个角度出发来谈高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望各位同仁能给予一些建议或意见。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文化习惯 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31-0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交流工具,因为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等原因,像新疆这样少数民族聚居地还是有很多人习惯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对于高职预科的学生来说,这会是他们将来学习与发展的阻碍,因此在高职预科的学习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就必需要引起重视。

一、國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文化先行

中国不但幅员辽阔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并在历史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状况,因为各地风土人情各异,所以即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各地也依然会形成各种方言,更何况是本就有自身民族文化特色与语言习惯的少数民族!

语言虽是从功能上看是用于交流的工具,但它同样也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语言从产生至今,所有的改变与进步都有历史与文化的沉积,每一种语言也都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在预科学生中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之时,也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比如作为古代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三字经》确实不是教材所包含的范围,但笔者却认为其不甚复杂的语句正是语言与文化学习的最佳“助手”,不管是教材中《学会宽容》还是《善有善报》其实都能从《三字经》的语句中找到相似含义的句子,类似于“融四岁 能让梨 悌于长 宜先知”就包含着宽容、礼让、尊重等等文化含义。

二、语言渗透,多元碰撞

如果说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融合是在推行汉语的内在精神,那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推行就是在教学形式上为学生提供助力。我们必须承认,即使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如今的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达到平均,笔者所在的学校自然也是如此,因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等等原因,当地的教育资源相比于大城市确实还有所差距,但是所有人也都在为此而进行努力,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逐步丰富化。

比如网络与影视资源,如今一些年轻人所喜欢的文化产品确实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促进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字、词以及句式,同样可以将经过挑选的歌曲、影视作品等引入课堂,就如同在英语课堂中引入西方影视一样,音乐、影视同样可以调动起预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会带给他们学习语言的氛围,当他们沉浸于音乐或故事情节之中时,环绕在耳边的语言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并且学生在听之外还可以以此为蓝本进行模仿,在有剧情的情况下进行对话练习,对预科学生来说是有趣且能快速接收语言信息的体验,倘若能在加上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实时而灵活的提问,预科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在多种形式的刺激下,则会更加快速而有效率,使得课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充满活力与生命力。

三、知行合一,落实实践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语言学习最终的目的也都是为了交流,不管是听、说、读、写的哪一种交流形式,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内容。就像学习英语最好的方式就是可以去欧美国家生活一段时间一样,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一样需要语言环境以及交流实践的加持。

当然,对于在校的大多数预科学生来说,在上学阶段去其他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并不可行,以学习语言为目的单独去其他城市更不切实际,但是语言的练习也不能就此放松。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创设交流情境,前文已经提到对影视剧中情境的模拟表演,这虽然也是语言练习,但毕竟预科学生此时还是属于接收者,而当主动创设交流情境时,而是考验学生对所学到的“再说”“并且”“把……当成……”等等词汇与句式的综合运用,情境的设计自然不排除学生使用他们日常中所见到的人、事、物,这在某种意义上又达到了文化的一种融合。除此之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内应用最广的语言,预科学生不用离开学校也可以找到汉族学生来进行交流练习,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锻炼学生主动交流的意识,鼓励他们主动去应用,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综上所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是对一个“陌生”语言引入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用心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知识学习与实践的双管齐下才能最终培养出对国家通用语言有清晰认知的预科学生。

参考文献:

[1]高会成.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课互动探究教学模式[J].语言与翻译,2008(03):64-68.

[2]王欢.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汉语教学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0):142.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知行合一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让 巧妇”不再难为“淘”米之炊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