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

2016-03-12 06:33沈雪
考试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沈雪

摘 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目标和内容要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但在农村中学,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农村中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薄弱现象进行了分析,从而探究出对策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充分有效地发挥语文课程的作用。

关键词: 表达能力 语言运用 城乡差距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但在农村中学,学生大多表达能力薄弱,课堂上很少见像城里学生那样滔滔不绝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诵、明确独到的个人见解,取而代之的是畏缩、为难。现就学生的表达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探究一些对策,希望在课改的今天,农村中学生也能很好地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一、薄弱现状

(一)口语表达能力薄弱。

1.朗诵表演,缺乏自信。在教学诗词或文质优美的文章时,朗诵是最好的情感体验方法。课堂上教师会请朗诵好的学生上台表演,但是在农村中学课堂朗诵却是让老师棘手的问题——找不到朗诵好的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畏畏缩缩、毫无情感地朗读一遍,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2.感悟评价,空洞单一。“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有独特感受。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评价鉴赏能力时,课堂上教师会要求学生阅读完作品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农村中学生的回答基本是“很好”、“很美”、“很喜欢”,缺少具体生动的表述。这并不是学生没有内心体验,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3.合作讨论,无话可说。课改提出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出现小组合作交流、同桌合作交流等讨论形式。但是在农村学校语文课堂中,讨论交流的现实是成员大部分无话可说,或仅仅个别成绩好的学生说说,甚至个别学生一言不发。

(二)书面表达能力薄弱。

1.阅读理解词不达意。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题,会出现两种典型问题:一种是缺少恰当的词汇、语句表达意思,导致表达有偏差;一种是理解意思但不会组织成完整连贯的语句,回答过于口语化。

2.写作能力普遍较低。作文教学向来是一个死角,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弱,主要有两大表现:一是作文语句不连贯,文字驾驭能力弱;一是无内容可写,乏味枯燥。

二、原因探究

(一)根本原因:缺少积累。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得多了,积累丰富了,表达就会行云流水。但是,在农村中学,正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学生的积累量少,直接影响表达能力。有如下因素:

1.基础教育参差不齐。现阶段农村中学的生源大部分是外来民工子女,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并且大多属于贫困落后地区,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不扎实,甚至连拼音都不会,更不用说词汇量,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连正确书写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能使用优美词汇、语句表达。

2.硬件条件限制。农村中学大多教学条件较差,没有图书馆或图书馆藏书少,学校的文化氛围也较差,学生平时很少阅读,积累的东西更少。

3.家长的培养意识单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可能不像城里,不会主动引导和要求孩子多阅读,他们对于孩子的愿望可能比较简单,这样家庭教育的影响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直接原因:积累的素材不会运用。

“新课标”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背诵优秀的诗词或文段,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与阅读,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不管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过程中,学生仍然是肚里空空,嘴上平平,经过老师的点拨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优美的词汇诗句可以运用到表达中,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自己积累的素材不知道如何运用。所以,虽然学生可以背诵很多篇目和诗词,但其表达能力还是很薄弱,积累的素材仅仅停留在背诵阶段,不会巧妙运用。

(三)其他原因:缺少历练平台。

农村中学,各种展示活动或者竞赛活动较少,学生除了上课和日常交流之外,很少需要特别的有文学性的表达。正因缺少了各种展示的平台,所以学生自我表达的意识比较弱,与城市中学里有丰富的活动相比,缺少历练的农村中学生表达能力自然就薄弱。

三、初步对策

通过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现状的分析与原因探究,初步设想并实施以下对策:

(一)利用多方媒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积累量。

1.农村中学虽然条件差,但是教师基本配备电脑,教师利用闲暇时间,可以挑选一些好的素材保存下来,提供给学生阅读,并且这些素材可以形成一个教学资料库循环使用。

2.利用好图书馆,教师可以去图书馆挑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登记借阅,既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素材的积累和写作。

3.争取家长的支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帮助,让家长营造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二)教师的正确引导。

1.营造轻松氛围,建立学生自信。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当处于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可能会滔滔不绝,尽情地演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回答的热情,并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赶走恐惧,建立自信,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后,学生会逐渐喜欢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有了锻炼才会提高。

2.具体提问,恰当示范。针对学生整体感悟无从下手,交流讨论无话可说的情况,在表达能力训练的初期,教师应该提供“阶梯”,让学生“伸手可取”畅所欲言。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重要的一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像刚大学毕业的新教师更要从点滴做起,说标准的普通话,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给学生做好示范作用。例如在让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可以提示学生结合文章从中心思想、构思、写法、修辞等方面进行感悟评价,并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这样学生可以进行模仿,经过训练之后学生还能有独特的见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开展多种文学活动,提供学生展示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达能力训练在丰富的活动中能得到锻炼与提升。开展一系列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达、展现自己,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有效提高。例如让学生做导游介绍某处景色;开展辩论、朗诵比赛;开展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四)帮助学生梳理素材。

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会使学生积累的素材杂乱,造成疏漏遗忘,导致表达时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定期梳理积累的材料,分类归纳,这样才能条理清晰地运用,有效地提高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考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老虎》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关注句子教学 重视语言运用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制度变迁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