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源源,樊贤进,张 斌
(巢湖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2007年5月7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同时2016年在广东惠州召开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会上表示:“十三五”时期将是青少年体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国家战略政策的保障下,青少年体育发展环境良好,重大机遇叠加,增长空间巨大。”[2]应试教育思想在当前的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普遍存在,为追求提高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缺乏,导致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不能得到保证,致使我国多年的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剖析合肥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现实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建议,为教育主管部门改善中学生身心素养提供参考。
以合肥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以随机抽取的合肥市初中3所(合肥48中、育英中学、寿春中学),高中3所(合肥七中、合肥九中、合肥十中),共计360名中学生。
1.文献调研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络文献数据库,以“中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等关键词进行网络资料检索,共收集相关文献硕博论文10篇,期刊论文20篇,并对收集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笔者了解该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本研究问卷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按照调查问卷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了 《合肥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并要求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问卷设计合理,信、效度较高,符合社会学调查要求。其中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课题组成员在问卷发放过程中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形式,最终发放问卷共计360份,其中初中生180份,高中生180份,有效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100%。
3.实验研究法
本研究主要依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具体指标,选取身高、体重等形态功能指标,以及50m跑、立定跳远等运动素质指标,针对所抽取6所学校的36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
4.访谈法
设计访谈提纲,访谈了部分中学生、学生家长、中学体育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教师、学校领导以及部分体育学专家,对本次研究所遇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意见进行咨询访问。
5.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所得的调查数据信息进行百分数、频数的统计处理。
1.身体形态指标调查分析
身体标准体重,又称BMI指数,可用于衡量人体胖瘦和标准体重的程度。BMI值=体重 (kg)/身高(m2)。身高和体重是反映身体形态的重要指标,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中学生在近、远期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状况。
从图1可知,初一学生平均身高处于中学生最低水平,男生为156.31cm,女生为153.73cm。高三学生的平均身高处于中学阶段的最高水平,男生平均值为170.91cm,女生平均值为160.35cm。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合肥市中学生在各个年级阶段身高指数总体呈递增趋势,男生身高从初一至高二的增长幅度较大,之后稍有减缓。女生身高从初一到初二的涨幅较大,但总体增长趋势较为缓慢。由此可见,合肥市中学生身高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升高。
从图2可知:初一学生的体重处于中阶段的最低水平,男生均值为44.78kg,女生均值为43.6kg,体重最大值分布在高三男生(均值61.79kg)与高二女生(均值52.17kg)之中。初一的学生中男、女体重值差异不大,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体重也在不断增加,男生体重长幅较大,而女生自进入高中阶段便开始趋于稳定。女生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高中学习压力较大,抗压能力相对男生较弱,引起食欲不振有关。对数据进行进一步调查了解,其中体重低于正常体质标准的占到10%左右,体重超标的同学占到15%左右,尤其是高中生肥胖率远高于初中生。
图1 合肥市中学生身高增长图(n=360)
图2 合肥市中学生体重增长图(n=360)
2.肺活量指标调查分析
肺活量的大小是反映人体每次肺通气的张力,是评价人体肺通气机能的重要指标,并且与人的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状态有着一定的关联性。用肺活量/体重指数能够较好的体现机体肺功能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很好的体现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
表1 合肥市中学生肺活量测试成绩统计表(单位:毫升)
由表1可知,合肥市中学生的肺活量逐级增加,初一阶段肺活量为中学时期最低收水平,男生平均值为2738ml,女生平均值为2075ml。高三到达最高水平,男生平均值为3749ml,女生平均值为2496ml。对数据进行进一步调查分析,其中肺活量测试标准处于不及格水平的同学占总数的34.7%,优秀率较低。目前合肥市中学生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呼吸深度不够,呼吸机能的潜力减少,呼吸机能较差,耐力素质水平不高。教学内的耐力素质的训练,对提高中学生呼吸机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身体素质指标调查分析
(1)50米测试调查分析
50米跑主要测试肌肉爆发力、灵敏性和位移速度,是反映速度素质的重要指标。
表2 合肥市中学生50米测试成绩统计表(单位:S/秒)
依据表2可知,男生的50米测试平均成绩最好是高三为7.58S,最差成绩是初一、初三分别为8.64S;女生的最好成绩是初三为9.42S,最差成绩是在高三为9.73S。随着年级的上升男生的成绩出现增长趋势,这与男生年龄增长及肌肉力量发展呈正比;女生的成绩则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主要由于高三文化课学习压力的增加,体育课被占及女生锻炼意识的减低说导致的。同时合肥市中学生50米跑及格率为59%,优秀率为5.8%,进一步反映速度素质成绩的不太理想,尤其是女生成绩,不及格率占总数的65%,主要因为女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不高,运动兴趣的较低以及针对女生的教学内容较少等因素影响,。
(2)坐位体前屈调查分析
表3 合肥市中学生坐位体前屈测试成绩统计表(单位:CM/厘米)
由表3得知,合肥市中学生坐位体前屈男、女生最好平均成绩都在高二为12.82cm和14.52cm,均处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良好水平;最差成绩在初一为7.36cm和10.06cm均达到评定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及格要求。对数据进一步调查分析,合肥市中学生坐位体前屈及格率较高,主要集中于及格和良好水平,但优秀率较低。表明合肥市中学生身体柔韧素质较好,同一年龄段的女生柔韧素质均好于男生,这是由于女生的身体特性所致,其伸展性先天优于男生。
(3)立定跳远调查分析
表4 合肥市中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成绩统计表(单位:CM/厘米)
由表4可知,男、女生的立定跳远从初一至高三呈增长趋势,最低的是初一男生平均值为179.8cm,女生平均值为158.6cm。最高的是高三男生平均值为228.4cm,高一女生平均值为173.7cm。整体增长速度较慢,说明合肥市中学生专门针对下肢力量的锻炼有待加强。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较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的及格率占66.6%,优秀率占5.7%。因此,学生应参与合理的体育锻炼加强下肢爆发力改善身体素质。
(4)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调查分析
表5 合肥市中学生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测试成绩统计表
引体向上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对发展上肢悬垂力量、肩带力量和握力有重要作用[6];仰卧起坐主要测试女生核心部位力量的发展水平[7]。根据表5可知,男生的引体向上最好均值出现在高三为3.7个,最差均值在初一为1.8个,整体水平过低;女生的仰卧起坐最好均值则在高二为28.8个,最差均值在初三为24.6个。男生的成绩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上升较为缓慢,同时不及格率达94%,且无良好和优秀;女生的成绩整体呈缓慢增长,处于及格水平线,及格率为66%,达到良好以上等级的学生为11.2%,优秀率仅占2%。由此可知,男生的上肢力量特别差,女生的腰腹力量不够理想。
(5)1000 米(男)/800 米(女)调查分析
表6 合肥市中学生1000米(男)/800米(女)测试成绩统计表(单位:S/秒)
根据表6可知,合肥市中学生男生在初一时1000米最差均值在296.3S,高三最好均值在246.5S。女子800米最好均值初三为246.4S,最差均值在初一为258.8S,合肥市中学生的长跑成绩虽然达到了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但总体成绩偏低,仍需进一步加强。合肥市中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以良好和及格的标准线为主,学生的身体耐受力方面较好,需继续加强,以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发育,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1.学生自身认知与课余生活习惯因素
(1)自身健康认识与应试教育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通过访谈及调查,合肥市中学生中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人达90.5%,学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关注度较高,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约45.3%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26.2%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没有增强作用,51.5%的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满意但也仅局限于没有生病就是健康这一标准。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阶段就是要好好学习,争取在参加中高考取得理想成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这种由于认知不足和片面的应试教育观点的引导下,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升学生自己对健康的认知水平。
(2)课余时间安排情况
表7 中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统计(N=360)(多选)
根据表7可知,合肥市中学生课余实践的安排主要以写作业为主,占总数71.11%,而参与身体锻炼的学生仅占13.3%,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占到27.22%,其他上网、看电视、看电影等其他安排的占到17.78。尤其是初二、初三以及高二、高三阶段的同学由于学习任务的压力,参与锻炼的同学几乎没有,表明合肥市中学生课余体育健身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严重不足。
(3)生活习惯
表8 合肥市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表(N=360)
由表8可知,合肥市中学生睡眠平均时间大于8小时的占到了27.24%,平均睡眠控制在8小时以内占72.76%,少于6小时的占9.17%。有研究表明,处于增长身体的初、高中的学生每天都需要保证8-9小时足够的睡眠,但大部分合肥市中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中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抑制学生的体质健康成长。由于睡眠不足的原因,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打瞌睡,在课余时间不愿意参加活动,失去了良好的锻炼身体的机会。通过对中学教师的访问了解到,中学生的睡眠不足其中很大的一方面是课业负担过重,夜晚休息不足;另一方面是部分中学生有网络成瘾(玩手机等)、抽烟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2.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因素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同事也需要一定的体育器材设施为保障。通过对合肥市中学走访调查可知,合肥市中学体育课时安排主要以每周2次为主,室外体育课为主。但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以及天气原因的影响下,影响着合肥市中学体育课的开展。尤其是针对初三和高三的同学即将面临中高考,以及中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也极大的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状态,达不到体育课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3.家庭教育与引导的影响
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访谈得知,学生家长对自己小孩进行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体育锻炼的手段和途径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对孩子无法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家长健康观存在偏差,认为“无病即健康”;二是主观认为让孩子吃好喝好,学习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三是家长对体育认知不足;四是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孩子文化课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节假日期间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类文化课辅导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被剥夺,忽略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因此,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1.合肥市中学生在各个年级阶段身高总体呈递增趋势,男生增长幅度较大,之后稍有减缓,女生总体增长趋势较为缓慢。合肥市中学生在各个年级阶段体重大部分呈正常趋势,但低于正常体质标准的占到10%左右,超标占到15%左右。
2.合肥市中学生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呼吸深度不够,呼吸机能的潜力减少,呼吸机能较差,耐力素质水平不高。
3.在身体素质方面:合肥市中学生速度素质成绩的整体呈现不太理想,但身体柔韧素质较好,且女生较均好于男生;下肢爆发力较好,立定跳远成绩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及格率占66.6%,优秀率占5.7%,然而,男生的上肢力量特别差,女生的腰腹力量不够理想;速度耐力素质以良好和及格的标准线为主,学生的身体耐受力方面较好。
4.合肥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由于中学生的自我健康认识不足,应试教育环境、课余活动安排、生活习惯不良以及繁重的学业压力。其次是学校体育课开展不足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再者,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手段和途径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对孩子无法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1.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教育部要求学校必须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各学校应以“测”促“练”,把学生的评奖、评优与体质测试成绩进行挂钩,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可以设置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或竞赛,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体育教师应认真负责,把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视为己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提升体育教师素质
(1)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健身技能学习和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应从学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中学生的体育内容、体育教材和教学模式,不断使用和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度;健全和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8];学校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开发新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条件。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应区别对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教学活动;还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及种族特点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和民族体育活动,在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同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与实践者,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一线队伍。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才能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利于学校早操活动、课间操活动、校运动、学校体育教学、校内体育训练和校外比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多形式、多途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直接影响祖国未来的发展,学校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多样性的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运动兴趣学习班等,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以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认知度。从根本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中国”的发展。
4.采取措施转变家长观念和生活方式
家长的体育意识不强,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合理等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转变家长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重要。社会和学校应加大体育锻炼的教育宣传力度,使家长产生正确的体育观,认识到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课程学习忽视孩子体质健康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大力宣传科学的体育健身方式,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到大众体育健身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