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英
【摘要】 核心素养的讨论与探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相关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很多教师纷纷紧跟潮流,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尝试。然而在我看来,一线教师面对改革,不能盲目跟风,迷失自我。核心素养在如今尚处于摸索、探究的阶段,概念与内容都没有形成定论。此时,我们应该先冷静下来,想明白要坚守什么,然后再去探讨要改变什么。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9-201-01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也许理论与教学方面与课改专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就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而言,要比专家熟悉得多。故而,一线教师首先要坚守的就是自信。一线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积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自身教学的绝对优势。专家再怎么有水平,在所教班级应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方面,我们一线教师绝对比专家的建议要更专业,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核心素养的提出,一定会给教学带来变革,但这个变革的前提是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否则,这种变革就是失败的。
教学的基本立足点不能变。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应始终是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然而,不管要求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提升学生的什么素养,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一切教学改革都只能是口号,不可能有实际的成效。
教学的基本方法不能变。讲授法应该是也必须是教学最常规的教学方法。在核心素养、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情景创设等教学方法成为了新课堂的代名词,很多教师纷纷采纳这样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公开课、比赛课上,仿佛不采纳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没有跟上改革步伐,是因循守旧的表现。这样的方法有它独到的一面,在有的学校取得了成功,但对乡镇中学、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一般,教师不详细讲解,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光焰绚丽的外表下,貌似课堂很活跃,课后学生的反馈则是不知上课学了点什么。
那么,在核心素养的潮流下,除了坚守外,我们又需要改变什么?
其实,不管核心素养的要求如何,改革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都必须有一个最大的前提:教师丰富的知识和极高的专业素养。教师是推动这场改革的主体,怎么改或许是专家研究的结果,但改成什么样,具体如何操作,全都取决于一线教师。故而,一线教师的知识与素养,是核心素养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首要变革的就是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水平越高,越容易推进教学改革的进行。
教书育人,历史学科承载着世界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历史科本身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中外的地区与文化,增加见识,拓展视野,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而形成为实现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的理念。故而,历史教学的改革,教师应从这个方向多使力,多想办法。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逐步建立起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对各地区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评价,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消除学生崇洋媚外的心理,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早已结束,新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然而社会上仍然坚信洋货优于国货,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杜绝盲目排外的心理,家国情怀的教育自然是重要的,但不可超越理性的范畴,尤其是对待日本的态度,历史必须铭记,但未来需协力共进。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当前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固步自封与随波逐流都不是一线教师应该持有的态度。要适应教学改革,就必须消化改革,为自己的教学所用。一线教师应坚持有所变有所不变得原则,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才能真正达到改革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才能迎合核心素养背景下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