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技巧

2018-12-24 02:33林土振
关键词:提问初中语文教学

林土振

【摘要】  课堂提问作为影响整个课堂质量、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在上课时绝对不可以忽略的问题。课堂提问非常具有技巧性,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进程以及教学目标等进行巧妙地设定,有时甚至要具有趣味性去起到带动课堂气氛的作用。足够巧妙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调动与发展,因此,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需要各大教师掌握的学问。本文的主要目的便是探讨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9-056-01

提问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调动学生思维、集中学生在課堂中的精神状态、促进学生形成愿意思考的习惯和自觉提高思维能力的习惯。从某种程度上,适时的巧妙提问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课堂氛围一好,学习效率自然高,对于教师来说,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教学上,教学质量也会提高。初中语文本来也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提问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高质量的提问更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动些脑筋。

一、善于抓住关键词进行提问

一篇文章篇幅很长,可以产生无数个问题。以整个文章为基石提问固然可以,但是过大过宽泛的问题不利于着手进行思考和回答,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或理解。而有关键词、有针对性的问题则不同,它能够引导思路、促进思考。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句里的“这里”指哪里,又有着什么样的意境?这样的问题抛出,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去理解文章的整体意境,还能将目光聚在局部,将思维从大到小进行自由伸缩。而本问题的“这里”,不仅指的是紫罗兰瀑布,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意境,是关于生死的看淡,关于疾病的释然,关于人生的顺其自然。而想分析出这样的内容,不仅要对文章的整体有所把握、对句子的内容有准确的理解,甚至要对作者的生平有所了解、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作者是宋璞,写这篇文章时,他的弟弟身患绝症,情绪非常悲痛,恰巧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从花儿的自衰到盛,慢慢释怀,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是应该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二、抓住矛盾进行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混淆不清的问题,教师要首先将这些问题弄清楚,在课堂上抓住易混淆问题的矛盾点,有一定技巧性地进行提问,比如通过反面假设进行提问。也许各位老师和各同学们都见过这样的题目:给某个现象或问题下一个定义,或者针对某个句子、某个词作诠释,那么大家分得清“下定义”和“作诠释”吗?这两个概念便是所谓非常容易混淆的问题了。

这里有一个例子,比如说“语文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语文”的定义,实际上,这只是“语文”的诠释。如果正向不容易理解,那么反过来思考也许会容易理解一些,比如思考:“语言、文学和文化就是语文”,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这样以来就可以在学生已经有自己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对“下定义”和“作诠释”作出进一步详细的区别性讲解,加深学生们的理解。“下定义”是用简洁并且明了的语言说明白某件事或某物的内在本质、相关外延和相关内涵等,而“作诠释”则是类似于“下定义”的反向,把本来浓缩简练的难理解的概念,进行一个更详细明白的解释。这样,抓住两个概念之间的矛盾点,利用反向思维,将一个“走到尽头”的思维结解开,成功解决了一个不易理解的问题。

三、抓住看似平淡的问题

有许多简单的问题,也许是根本就不被注意的问题,其实都有很大的思考空间。比如经常说的“新闻”,大家都知道这个词的存在,也知道这个词所包括的大概的范畴,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新”指什么,“闻”又指什么,那么这些大家都以为“好像都懂了”的其实值得深挖的问题,便是可以平淡出奇的问题。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为什么桃花源里的人会见到渔人“大惊”呢?写下这句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是一个也许会被忽略的问题,但是这一句已经在暗示最后会再也没人能找到桃花源的结局了。“大惊”说明渔人是本来不该出现在这里的,间接说明这里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新面孔的出现,这次渔人的闯入纯属意外,也就是说是偶然之举,暗示通往桃花源的通道并不是打开的,所以之后再去找,很大可能都是找不到的结局,为结局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的结局。

再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课,作者在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中的“已”代表着什么,许多学生可能觉得,“已”仅仅是一个句式,是为了句子押韵或者表示时间概念的一个字,但其实这小小的一个字却包含着作者对父亲深厚的感情。“已”说明情绪上感知到的时间长,作者一直心心念念着和父亲的见面,才会觉得这不见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漫长。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决定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只有在不经意的地方设置提问,才能唤醒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进而对文章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语文是中华文化一些部分的浓缩,无疑是博大精深的,值得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俗话说,学习的最好方式是产生疑问,因此好的提问可以促进思维运作、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思路的梳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找准关键词、找到并抓准矛盾、观察细节,只有教师自己做好这些方面的思考,才能问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用提问来带动整个课堂的运转,用提问来让课堂更美好。

[ 参  考  文  献 ]

[1]刘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技巧》教育观察,2010.

[2]金培军.《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的运用》都市家教月刊.

猜你喜欢
提问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