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
[摘 要] 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兴趣,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增加肢体语言使用频率,借助乐器增强节奏感的学习,尤其是要创造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这样就能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方法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地位在小学得到了提升,音乐课重新受到了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与理解,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适当的取舍以及优化,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节奏感。
一、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意义
节奏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重要桥梁。学习与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形式和内涵的理解,发现音乐的价值,体验音乐独有的教育功能。掌握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发挥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与理解能力,在更深层次上帮助他们提高音乐素养,体会音乐对他们成长的益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此外,在培养节奏感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手、口、眼、手、耳的协调配合,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以及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锻炼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学生节奏感培养现状分析
音乐属于艺术类学科,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艺术类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并不高,长期以来都是作为边缘学科存在。当前,很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唱歌技巧,而对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较低,所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新兴的教学方式敏感度较低,对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认识程度不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音乐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第二,对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流于形式,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三,音乐教师自身对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缺乏正确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中,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不足,认知水平较低,对于音乐节奏感的认知较为肤浅,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与训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喜好的音乐,然后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元素加入到教学中,这样有助于开展节奏感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教学内容在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更具针对性。此外,在节奏感教学的音乐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较强的歌曲,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知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跟隨自己喜欢的音乐节奏,自主深入地进行节奏感的学习。
(二)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
在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引进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改变音乐教学的侧重点。节奏感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上音乐节奏感课的过程中,应该不再侧重于对节奏感概念的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倾听、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节奏感的含义。
教师在音乐节奏感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缩短理论讲解的时间,而将重点放到实践上。教师可以选择音乐旋律较强、节奏感明显的乐曲用于节奏感教学中。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乐曲中蕴含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此外,在教学实例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高雅、动听的音乐,这样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能够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积极作用。
(三)在教学中增加肢体语言使用频率
在音乐节奏感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肢体语言的使用频率。教师借助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感的感受与学习,同时能够加深对音乐内涵的感受与理解。通过跟着教师的肢体语言感受音乐节奏感,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音乐知识,而且能够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作品,如《歌声与微笑》《采蘑菇的小姑娘》《我是一个粉刷匠》等,这些音乐作品都具有欢快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感,教师在教学这些曲目时,可以搭配使用更多的肢体语言,并让学生模仿。通过肢体语言的使用,能有效感受与表现歌曲的内涵,帮助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师在音乐节奏感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自己设计并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应地改变动作,这样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借助乐器增强节奏感的学习
在小学音乐节奏感教学中,除了使用以上几种方式,还可以借助乐器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整合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携带乐器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乐器对音乐节奏感教学的积极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自己使用乐器教学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乐器学习中来,鼓励学生使用学校提供的乐器资源,也要倡导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不同乐器的演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众多乐器中,架子鼓、锣、大鼓、小鼓等打击乐器奏出的音乐通常节奏感最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使用这些打击乐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并为学生提供使用乐器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小学音乐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性,了解当前音乐节奏感教学的现状,在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过程中,注意合理使用各种方式方法,多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这样就能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宋扬.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管窥[J].黄河之声,2015,(17).
[2]施云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2).
[3]崔海鹏.浅谈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J].新课程(上旬),2015,(6).
责任编辑 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