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英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莆田351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以已出现病变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供血量迅速中断或减少的状况而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最终出现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此病患者不但病情重、发展迅速,且并发症多、致死率高[2]。治疗此病的重要办法就是在发病的24小时内尽快开通梗死的有关血管,使心肌血流灌注恢复,拯救濒临死亡的心肌[3]。无缝链接护理模式通过以患者为中心,将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密切相连,增强工作效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本次研究以本院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其中实施无缝链接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其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具体内容如下。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男30例,女34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58.65±3.24)岁,其中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学历分别为16例、18例、20例、10例;对照组男32例,女32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59.66±4.01)岁,其中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学历分别为17例、19例、16例、1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对其进行心电图、心肝功能、心肌酶谱检查,并给予相应护理,如心电监测、服药、卧床休息、吸氧等。入住CCU后给予镇静、镇痛、嚼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r-tPA溶栓。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加无缝链接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无缝链接救护小队。队长由急诊科主任担任,队员由CCU医护人员、抢救时医护人员、120急救人员、急诊科护士长、心内科主任等。可建立微信群、QQ群以便联络。对小队成员进行无缝链接护理模式培训,内容包括急救知识、操作技能、规范记录相关资料、每个环节交接流程和操作等,所有人员均通过考核。(2)日常准备。将AMI急救小药箱常备在救护车以及急诊抢救室内。小药箱内可放置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为方便保存,所有药品均选用铝箔包装。(3)院前救护。120在接到电话时可指导患者或身边人员进行自救或救助。当患者可能是AMI时,需要进行以下办法:①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描记12导心电图,特殊情况可进行18导心电图。为了方便下次检查时正确定位,可在胸导联定位点上用记号笔做好标记。②建立静脉通道时尽量选用留置针,并进行血标本采集,更好的协助心肌标志物的检测。③选取适合患者的体位对其进行吸氧护理,并保持氧流量在5L/min。④当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损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手机拍照并将图片发送至无缝链接护理小队群,电话通知小队成员查看图片并进行实时指导,告知院内采取相应的急诊救护措施。⑤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不过敏者给予服用。⑥当医护人员根据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检测以及其表现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时,在运送过程中需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治疗措施以及溶栓治疗的重要性,尽量得到患者同意。(4)院内救护。患者到达医院后马上进入CCU,主治医生接诊后告知其病情以及快速得到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还需要完成以下事情:①针对此类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住院免交押金等绿色通道。②采取留置针双静脉通道。③心电监测使用除颤监护仪,电极板为双导联式,提前预留出除颤位置后粘贴电极片。④护士遵医嘱进行溶栓治疗,使用溶栓专用r-tPA箱进行药液配置和应用。⑤在进行溶栓治疗的120min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统计并记录两组救治时间,包括:发病到FMC、FMC至心电图、告知至获取知情同意、进门至开始溶栓、进门至胸痛缓解、住院天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包括:发病1个月内死亡、严重心律失常、血栓再通、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
两组救治时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救治时间比较(±s)
表1 救治时间比较(±s)
?
观察组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血栓再通、心力衰竭、发病1个月内死亡率分别为4(6.25)、37(57.81)、54(84.38)、15(23.44)、5(7.81);对照组为17 (26.56)、35 (54.69)、29 (45.31)、30(46.88)、6(9.38)。其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病1个月内死亡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栓再通、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就是早期、快速、完全开通梗死有关动脉。优质的护理将有效缩短在救治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抢救效果。无缝链接护理模式通过对救治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做到有备无患,大大缩短中间环节时间,为救治患者提供时间。
虽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并没有得到普遍关注。本文在基层医院组建无缝链接小队,对患者实施无缝链接护理模式,形成绿色通道。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有关知识以及急救技巧,在入院前就可以做好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检查等检测项目,对院前急救医生提供便利,方便救护小队现场协助。常备AMI急救品,可保证快速为患者使用。为了更好了缩短溶栓前期准备时间以及患者决策时间,对疑似AMI患者未进院前就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开始溶栓措施、血样本采集、建立静脉通道等,召集急救小队成员,病情通知、得到知情同意书移到院前进行。到院后省略急诊科部分马上进入CCU,救护小队成员合理分工,缩短溶栓过程中时间。上述环节无缝链接,减少急性畸形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得到珍贵的治疗时间,增强救治效果,改善预后。根据翟小娟[4]研究结果可知,在基层医院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无缝链接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无缝链接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其进门至开始溶栓时间、胸痛缓解时间、血栓再通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方胜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诉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无缝连接护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效果。所以,实施无缝链接护理模式对于救治患者具有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