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亨栋 黄庆秩
(德化县中医院,福建德化362500)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on crisis)是指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病情急剧恶化,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的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老年高血压危象的危害往往更大,病情恶化速度快,也影响预后。现有急诊抢救重视患者的血压绝对值,用药上也不尽完善,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研究指出对急诊抢救给予改进能够提升高血压危象的抢救效果,我院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查,所获结果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9例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再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9例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对照组6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69.9±1.4)岁,病程 3-14年,平均病程(6.6±0.8)年。观察组6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63-80岁,平均年龄(69.5±1.7)岁,病程 4-13 年,平均病程(6.7±0.7)年。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所有患者符合老年高血压危象急诊抢救的一般标准。(2)经过沟通,所有患者知情自愿配合调查。(3)患者未发生中途退出情况。
调取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急诊救治方法的不足,并分析改进措施。将相关改进措施应用到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救治工作中。改进措施以《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作为基准,强调结合患者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给药方式为静脉给药,采用半衰期短的药物,并控制低血压情况,对议案不能行治疗给予加强,包括吸氧、休息、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并发症预防等。此前的急诊救治工作片面重视患者血压绝对值,改进后,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血压基础值和上升幅度,作为诊断的主要参考。平稳降压是对常规降压治疗的改善,重视心电监测和吸氧辅助,将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实时了解患者血压,并根据急诊所获的基本资料进行观察,做好脑卒中、心绞痛的应对。给予患者静脉滴注降压,应用静脉泵控制速度,对部分情况不理想的患者家用口服、含服药物,拟定降压指标为150/90mmHg以下,如果患者存在脑卒中、肾脏功能不全、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要求将降压目标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吸氧辅助根据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应用呼吸机作为辅助设备,保证氧流量在5-6L/min左右,维持室内环境和急救周边环境的安静,以免患者出现惊厥。
对于存在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肺水肿情况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进行静脉滴注降压,应用卡托普利片进行辅助。用药剂量以诊断所获标准为主,并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调整。硝酸甘油用量不小于10mg,不大于20mg,将其溶于生理盐水中,生理盐水用量在150-250ml之间,滴注速度为4-25μg/min。卡托普利片用量在25-50mg之间。对于合并脑出血的患者,应用乌拉地尔稀释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推注,乌拉地尔用量为12.5mg。对于出现惊厥的患者,给予苯巴比妥钠进行安定,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基本情况和血压值,记录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情况变化优化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同步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指标信息。
本次调查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急诊抢救的有效率以及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尿素氮、白细胞计数以及谷丙转氨酶情况。其中抢救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患者的血压接近正常值或者有效降低(舒张压降低≥20mmHg、收缩压降低≥40mmHg),临床症状得到控制为显效。患者的血压出现降低(舒张压降低≥8mmHg、收缩压降低≥15mmHg),临床症状好转为有效。患者的血压情况无降低,临床症状未得到控制或者出现恶化为无效,由显效和有效构成总有效率。
本次调查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方面,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优于对照组,包括尿素氮、白细胞计数以及谷丙转氨酶情况,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1 患者的抢救有效率[n(%)]
表2 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s)
表2 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s)
?
高血压危象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分为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收缩压、舒张压突然出现升高的情况,病情往往会快速恶化,并影响心脏、大脑、肾脏等靶器官,造成重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和功能不全[1]。如果患者只存在血压快速升高、不存在靶器官损伤,则定义为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均需要及时给予救治,否则很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对此前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患者入院后,急诊工作往往重视患者靶器官是否存在损伤,借以判定患者病情属于高血压急症还是高血压亚急症,再根据患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绝对值判断患者的病情,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忽略了患者的基础血压以及升高幅值,仅以绝对值判断患者病情和用药剂量、方法,并不完全科学合理[2]。
改进措施着眼于对患者基础血压和升高值的分析,在患者入院后,通过联网信息了解患者情况,如患者未建立电子病历,则通过询问、沟通等方式了解患者此前血压的情况,判断血压升高幅值,提升急诊的和抢救方式的合理性[3]。在此基础上,对用药工作进行优化,拟定、实施了根据患者病情判定用药量、用药方式的措施。同时注意对病房环境的保持,避免出现吵杂情况,导致患者惊厥。尿素氮的含量可以作为患者肾功能的参考,盘点患者是否存在靶器官损伤,白细胞计数则能够直观反映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情况,作为衡量患者病情的一个参考,谷丙转氨酶则能够作为了解患者肝功能的一个参考,评定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结果上看,推行了改进措施后,患者的急诊抢救有效率得到提升,观察组为95.65%,对照组为82.61%,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白细胞计数以及谷丙转氨酶等生命体征情况也相对理想,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常规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急诊抢救手段并不完善,存在优化空间,拟定改进措施并应用于患者的急诊抢救工作中,提升了抢救有效率,优化了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后续工作中可以加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