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一名小学老师

2018-12-17 09:00郭文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班主任课堂教学

【人物速写】

她是中度耳聋患者,却能听见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声音;她学的是数学专业,却能在孩子们成长路上写满诗篇;她每届学生最多带两年,却给孩子留下了一生温馨的记忆;她没有太多荣誉和头衔,却珍藏着学生颁发的《好老师证》;她没想过要成为学生的偶像,孩子们却想着要“精忠报郭”……她就是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郭文红老师。

她的教育是充满人性的。对教育,郭老师有着朴素的理解:满足儿童的心灵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引领他们的精神成长,细心地呵护孩子晶莹透亮的童心,捍卫孩子的童趣,让他们保持一尘不染的童真。把每个孩子都放在心上,这就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教育。而且,在郭老师眼里,“人”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整体的,而是具体的一个又一个孩子。因此,她关注班级的发展,因为这是个体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她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郭老师都把自己当作儿童,童心未泯,尊重孩子的处境,倾听他们的声音,和着他们的心跳想事情,做事情,让自己的爱心和孩子们的童心交相辉映。

她的人性教育是富有智慧的。所谓“智慧”,按一般人通俗的理解,就是点子多,办法新,会化解难题……但对教育者来说,更应该有对不同儿童心灵世界的了解,以及在对他们认知发展规律的把握和理解基础上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说,不但要爱孩子,更要懂孩子——“懂”就是专业,而只有专业的老师,才是富有智慧的老师。郭老师正是这样的富有智慧的专业老师。这突出体现在她对“特殊儿童”的关心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告诉她,对一些特殊的孩子,仅仅靠语重心长的谈心是远远不够的,脑神经发育的差异性带来的难题不完全都是“思想认识”以及“道德品质”的问题,郭老师以自己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医学常识,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特殊孩子的日常行为,以专业精神研究特殊孩子每一个细微的异常动作和表情,进而再以专业的方法予以引导和矫正。

她的教育是散发诗意的。教育,总是和儿童打交道,孩子的精神世界,总是和“情趣”“浪漫”“幻想”相联系,这也应该是教育的色彩与芬芳。无论是教育的人性,还是教育的智慧,在郭老师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都同时呈现出一种诗意和妙趣:茶场的惊奇、荷塘的欢笑、学生讲座、纸桥大赛、神奇魔方、智慧九连环、疯狂“水仗”、机场探秘、电厂追寻、军营正步……连她的数学课上,学生们也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展示诗歌、小品、唱歌、舞蹈。一个孩子爱牵着鸭子去散步,爸爸妈妈却希望孩子多做几道奥数题,郭老师则说,去他的奥数题吧,我们要鸭子!郭老师让孩子们轮流每天写班级日记,而每一则日记都是孩子们纯洁心灵的展示,也是他们富有诗意的班级生活的记录。毕业时这些文字汇集成书,书名叫《6543纯真记忆》,这是郭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创作的童话。连写评语这样一件也许在有的老师看来有些“模式化”的事,郭老师也格外用心,一则则评语个性鲜明,情趣盎然,俨然就是一首首诗。郭老师所做的这一切,无不符合童心,蕴含智慧,同时又充满诗意。现在人们常爱说“诗和远方”,对郭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来说,“诗”并不在“远方”,就在每一天的身边。

郭老师曾说:“和孩子交往是我生命里一首优美的诗,与教育同行是我人生中一首隽永的歌,如诗如歌,又如朝霞祥云,在映红天空、照亮人间的同时,也展示出自身的美丽与绚烂,在缤纷的阳光中尽情地享受着多彩的人生。我愿用全部生命谱写这首诗,我愿用全部心血演唱这首歌。”

【人物档案】

郭文红,南京市芳草园小学,高级教师,南京師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被教育部特聘为班主任国培班授课教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远程网络班主任培训讲师。

摘要:郭文红老师的专业成长,经历了从刚入职的新老师到年轻的“奥数金牌教练”,从卓有成效的只抓分数到寓教于乐的全面育人,从关爱每一个孩子到影响每一个家庭,其中“超越自己”的理念贯穿于全过程。这不仅仅是教育眼光的拓展,更是教育实践的深化和教育智慧的累积。教师成长之路,就是坚持不懈的学习之路。

关键词:专业成长;课堂教学;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9B-0004-07

斯霞老师一辈子做一个小学老师,并为做一个小学老师而自豪。而我一直期望向斯霞老师学习,学做一个小学老师。32年前的夏天,我满怀着当好一名小学老师的憧憬走进了小学校园,开始了自己的教育工作生涯。

一、学做一个“眼中不只有分数”的小学老师

工作后,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分数”。分数,能说明重要问题,但是,不能说明一切问题;要分数是正确的,只要分数是不够的。

初为人师的日子是兴奋与激动的。天真的我觉得,只要我全身心地投入,只要我勤奋刻苦,只要我把书本上的那点“加减乘除”全部告诉了学生,我就是一个好老师。我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从早到晚泡在教室里,不遗余力地按照教案上的程序向学生讲解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然后盯着他们写出每一个算式,算出每一个答案……

新鲜激动过后,丁点耐心耗干之后,年轻而又浮躁的戾气夹杂着焦虑和恼怒接踵而至。为什么我都这么用心了,有的学生还是不会?当时的我断定,就是学生的态度不端正,自己“不要好”造成的。于是,从坊间老师处习得了各式各样“整治”学生态度的高招,进门就要冷面冰霜,说话就得疾言厉色,犯错就是横眉竖眼……总之就是不能有一丝笑模样。这其中最让学生害怕的就是“磨”这一招了,下课不让休息,放学不让回家,午饭时间继续补课,直到家长“打”上门来,自己还振振有词:他不休息我不也没有休息啊?他没有吃饭我不也没有吃饭吗?

无知的我把自己的行为理解为有责任意识,把自己的做法解释为我这都是为了学生好。这样的日子不仅学生无趣,就连我自己也觉得无味,这哪里是我期望的当个好老师的生活啊?那时候,学生有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的,我也心灰意冷没有半点职业生趣。

1.追寻向往的课堂

在我蹒跚寻求不知所措的时候,特级教师赵啸平老师的课堂令我眼前一亮。我被学生积极自主、乐学善问的热烈场面所吸引,被赵老师那行云流水、潇洒自如的教学技艺所折服,这不正是我向往的课堂吗?

我下决心跟赵老师好好学习,每周三的听课是我雷打不动的最重要的任务。一大早告别不满周岁的孩子,骑车前往七公里之外的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听赵老师的第一节数学课,再疾车赶回自己学校,去上我的两节数学课。白天紧张工作,晚上一边带孩子一边反思。我从简单模仿她的课堂,到看懂她风轻云淡背后的举重若轻,到被她追问着开始思考教材的编撰结构,再到自觉反思自己每天的课堂……我明白了自己教学的最大漏洞——我是直接按照教案在照本宣科,学生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记忆,俗称“油是油,水是水”。

感恩赵啸平老师,她把我真正领进了教学的大门,让我成为一名有尊严感的小学数学老师。当时未满28岁的我也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2.反思教育的真諦

大量接触了所谓的“奥数”题后,我突然发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学生如果学会一些带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题目,再回到课本题目,就会觉得易如反掌,就好比让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做三年级的题目,焉有不得高分之理?于是,为了高分,为了毕业班,为了小升初,我竭力挥动“奥数”这面大旗,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踏上这条幸福的康庄大道。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要想完成这种高中乃至大学才接触的题目,难度可想而知。别说是学生,有时候就连是老师也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连猜带蒙地琢磨出一题。

然而,对于这种严重违背教学规律、违背儿童认知规律的事情,我却浑然不觉。因为这时候,我调入了生源较好的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盲目地、一窝蜂地学难题、做难题似乎没有给学生带来过多困扰,学习成绩又在全市名列前茅。这一切反倒更让我坚信“抢跑”是一个好法子,每日里钻研“奥数”成了我的必修课,抢课、占课是家常便饭,课上讲、课后也讲;听得懂的讲,听不懂的更要讲;在学校我讲,回家后让家长接着讲……

我“带”出了奥赛一、二等奖的学生,成了“奥林匹克金牌教练员”,班级的学生屡屡在各种调研、分班考中取得佳绩,我沉浸在“优秀老师”的志得意满中,不断加码,不断提高,仿佛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是我的唯一使命……

面对永远也做不完的题目,孩子们难以承受,甚至出现抑郁的状态。学生的痛苦让我揪心,问题让我沉思,学习成绩真的和“汗水”成正比吗?为什么有些非常努力、一心要好的学生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一个舞蹈、绘画、唱歌样样精通的学生怎么会在小学阶段就这般忧愁?无边的习题,无数的考试,无言的烦恼,无声的反抗,无奈的忍受,无聊的生活,上课、做题、吃饭、睡觉,这仿佛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考出一个又一个高分,让老师高兴,让家长满意,如若不然,轻则责骂,重则鞭打,哪里还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可言?静下心来想一想,难道这些真的是生活的全部吗?这些学生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教育有人性吗?

人到中年的我又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做的真的都是对的吗?我真的是一名好老师吗?就在这迷惘之时,敬爱的斯霞老师的话像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前方的路。斯老师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高分低能现象非常担忧,发出了“减轻学生负担,救救孩子们”的呼吁,她说:凡加重学生负担的经验,都不是成功的……

二、学做一个“脑中只有儿童”的小学老师

卢梭说过,儿童是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儿童。儿童是与我们人格平等的人,但是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归根结底,儿童还是儿童:这是我教育的落脚点。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等著作中认识了李镇西老师。他说:“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随意挥洒的快乐……”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既有学生成长的幸福,也有教师自己成长的幸福;既有教学目标实现的幸福,也有教育过程的幸福;既有今天享受教育时光而怦然心动的幸福,也有明天回眸教育人生而热泪盈眶的幸福……”

这些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时豁然开朗:我和我的学生以前不能说一点幸福都没有,但那种幸福是片面而狭隘的,更多的只有来自分数的幸福。而李老师书中那群快乐的学生和老师,他们那自然又深刻的生命状态震撼了我,让我对那洋溢着幸福和欢笑的教育生活充满了向往。

后来我见了李老师,正式拜师学艺,和他建立了联系,成了他的追随者。我通过电话、电子信件和QQ向他学习,向他请教。他给我许多具体的指导,也给我严格的要求,有时候甚至还有严肃的批评。我努力按照李老师的要求去做,主动申请当班主任,开始读书,开始追问,开始笔耕,开始思考,一次次的心灵碰撞,一次次的泪流满面,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提升了自己的教育境界。

如果说,第一次遇到了赵啸平教师,打开了我数学教学业务之门,那么,李镇西老师则打开了我教育人生的大门。我从关注“分数”转向了关注“学生”,由此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诗意与快乐,激发了我“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愿望。

从“眼中有分”到“目中有人”,这是我教育生涯的重要转折和提升。在这里,“人”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群体的,而是每天面对的一个个具体的孩子,让教育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

1.走近儿童——“谈心本”里的小秘密

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儿童,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而没有意义的。

为了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每天除了批改学科作业之外,还要批改一本“谈心本”。我用“每日一事”的记载方式让学生将一天中最快乐,或者最伤心,也可以是最郁闷、最想告诉老师、最想让老师帮助的事情写下来。我每篇都认真阅读,并选择一些给予悉心地点评。这是我和学生之间的悄悄话,是我了解学生的途径,走近学生的桥梁。对我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孩子们和我说悄悄话的时候。有人说过,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通过每日笔谈,我与孩子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无名的烦恼,快乐的瞬间,中肯的建议,真诚的心愿。每日笔谈不但启迪了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形成教养,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就像一粒粒美妙的种子在岁月里悄然播下,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这样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每天都能够让我的心被一种纯真的快乐所充盈。

2.发现儿童——“班级之最”点亮自信之光

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我努力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她自己独特的禀赋与才能,使他们产生“我有着其他人都不可能有的智慧”的自尊和自信。

一开学,我就鼓动全班同学自己申报“班级之最”——只要觉得是非同一般的特长都可以申报,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增强自信,感受自我价值。大家都积极踊跃地申报,班级里一时间热闹非凡。我特别关注的是班里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處,感到自己的长处。于是,一个弱小的女生成了“自护能力之最”;“中草药知识之最”的桂冠戴到了一个顽童的头上;一个成绩总是倒数几名的男孩却因“书法之最”脱颖而出,成为同学们羡慕的“明星”……

除了“全班之最”,我的班上还常常举行“学生讲座”。每周的班队活动课,就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让孩子们讲他们知道的,展示他们擅长的,例如“回族的习俗”“潘姓的由来”“奇妙的电脑”“钢琴常识”“生活中的医学”“美丽的舞蹈知多少”“奇妙的扬琴”“汽车发展史”“滑板表演”“美食的诱惑”“美妙的长笛”……因为是自己身边熟悉的同学为自己上课,所以话题更贴近孩子们自己的生活,更符合孩子们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语言也更符合儿童的天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互相学习,共同快乐成长。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精彩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和赏识每一个生命,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帮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发现,也让我每天都生活在惊讶、惊喜和敬佩之中……

3.唤醒儿童——“年度人物”彰显品德

善良从欣赏美开始。当学生互相欣赏的时候,他的眼中看到的都是美好。

基于这种认识,我还在班里进行了众多“评优选先”活动,每月一次的“善良大使”“每月一星”“最佳责任星”“最美的人”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年底进行了班级年度人物的评选活动。活动举行得很成功,同学们认真选出了让他们感动的同学。评选的过程就是一次让每一个同学发现身边真善美的过程,是一次充满感动的教育过程。

但是仅仅选出了几个同学,这项活动的教育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让孩子们给自己心目中的感动人物写“颁奖词”,这个写的过程又是一次教育的过程。最后再进行一次“颁奖活动”,让同学们对获奖者宣读“颁奖词”,让获奖者发表感言。同学们在提炼、宣读获奖者感人事迹并向他们表达敬意的时候,是一次心灵洗礼。获奖者接过鲜花并发表感言的时候,也是受到同学们鼓励和激励的时刻。

小学生年纪小,处于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年纪里,给他们的心灵种下爱和善的种子。我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唤醒孩子的爱心、善心远比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无情的批评和指责重要得多。

4.善待儿童——特别的爱给每一个你

越是走近学生,越是了解学生,就越会明白有的学生之所以“不听话”“成绩差”,并不完全甚至有时候主要不是品德原因,而是身体或精神有问题。把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当作品德问题的孩子来“教育”首先就违反了教育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像斯霞老师那样有着仁爱之心,不歧视任何一个,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学生只是趴在了桌子上,哪怕是被错误评判,也永远坚守“童心母爱”……一个有爱的温馨集体,可以让每一个特别的学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只有感觉到被承认、被接纳,有了保护,感受到被爱,才可能融入集体生活。然而教育之爱又不能仅仅是情感的付出,更应有专业的智慧,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甚至还有必要了解一些特殊儿童的医学知识。

曾经班级里有一个中度自闭的孩子,刚开始,他一整天只能靠家长陪读,蜷缩在教室的一角,甚至一天都不能离开那个角落,也不上厕所。在友善的班级氛围中,他从能够独自坐在教室听课,到能够接纳同学坐在身边,到能独自去上厕所,到课间能离开座位在走廊里轻微活动,到在同学的陪伴下离开教室到专用教室上课,到学会跳绳,到开始写作业……一年半之后他的自闭指数从中度恢复至临界状态,这是爱的奇迹,更是信念的坚守。

5.向儿童学习——呵护纯净的灵魂

向儿童学习,把学生当作教育者,并不是放弃我们教师的责任。而是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真诚地向学生学习,以完善我们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

一个曾经被我揶揄着去脑科医院看病的孩子,被检查出了真的有感统失调,面对着可能会有副作用的药片,我迟疑地劝慰:“那么就不要天天吃药了,感觉到实在不行的时候再吃吧。”孩子却激动地冲着我大声说着:“不,老师,我要坚持天天吃药,因为只有坚持天天吃药,我的病才能早点好,只有我的病好了,我才能变成一个好孩子!”而那个被他用美工刀伤过的同桌,当我将他隔离单独坐之后,居然在第二天又重回原位,继续和他坐在一起。她的答案是:“他并不是真的想伤害我,他只是控制不住啊,老师,如果我都不和他坐了,那么谁和他坐呢?那他岂不是更可怜啦……”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这样的细节处处存在。与学生相伴的日子里,我就这样被学生感动着、震撼着,也教育着。

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的伟大,在于用一双没有遭受污染的眼睛看世界,在于用一个没有任何功利的大脑思考这个世界。在儿童的世界里,天空是湛蓝的,森林是茂密的,作为成年人,我们经常应该在精神上重回童年,向儿童学习,永葆赤子之心。

6.做幸福儿童——享受诗意的教育生活

过去的学生给我来信或者是回来看望我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好想再回到我们班呀!其实我一直都在想,他们想回来干嘛呢?回来做成堆的作业题吗?回来接受无尽的考试吗?回来面对老师不停的指责吗?恐怕都不是这些呢,留在孩子心底的应该就是那缕充满着人性的阳光。学生是这样说我的:

您是第一个给我们拍照的老师,是第一个给我们录像的老师,是第一个给我们过生日的老师,是第一个给我们选星的老师,是第一个和我们如此谈心的老师,是第一个让我们写书的老师……您与众不同,您让我们安心,您给我们惊喜,我们感到很幸运。

一次学校春游,学生用随身带来的糖果、饼干、果冻、巧克力等小零食,在草地上摆出了四个大字——精忠报郭。这种创意,只有学生能想出来。这种惊喜,数不胜数。

在感谢学生给了我一颗不老的童心之余,我经常问自己,何德何能可以赢得这么一颗颗干净的心?我唯有努力地好好做老师,让他们长大以后不会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事脸红,觉得这个老师值得他们这么做。

三、学做一个“心中有世运”的小学老师

陶行知先生说:“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小学老师更应具有大胸怀,因为,儿童的社会化的第一阶段,在我们的手里。

小学老师何以能够担负如此重大之职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指出: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取决于早年。社会和谐的起点是人,人的起点是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15日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讲话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家”,他反复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家庭教育正是学校教育的底色。

一次常规的“支教”活动,让我从拥有优质生源的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来到了一所普通小学,两年的经历更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小学老师是和12岁前的儿童打交道,对学生的影响虽也较大,但是更对儿童一生起着决定作用的是养育他们的父母们。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靠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于是,我把教育研究和探索的目光投向了“家校合作”。

1.“第三间教室”护航成长

学生成长的第一间教室是家庭,第二间教室是学校,第三间教室是专门为家长开设的教室。我们应将第一间和第二间教室打通,让学生、教师、家长成为同一间教室的同学与伙伴,为家长们打开家庭教育的新世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护航。孩子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的表率,想让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让孩子获得一个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比拥有丰厚的物质财产更重要。

我在班级、年级、学校、区域定期开通“第三间教室”,从“家庭教育决定人的一生”“有效的家庭陪伴”“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去陪伴”等方面开讲,使家长朋友们重新审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如何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第三间教室引导父母用智慧的眼光认识孩子,用智慧的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尊重每个学生的基因时间表成为家校合作的共识,让言传身教和倾情陪伴成为每个家庭育儿的重要任务,让重新认识、接纳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每位父母的研究课题。

2.家长日记共同成长

家长日记,在这里特指孩子的父母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的孩子的成长点滴,自己的育儿心得、困惑以及思考。我所教过的许多孩子的家长用他们的家长日记有效地证明,日有所记,记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通过不断的观察、记录、思考、反省、感悟,不断提升、完善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家长,带给孩子和自己美好、幸福的时光,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有一位学生的母亲,从9月1日开学,到1月18号放寒假,每天坚持不懈,完成了一百多篇家长日记的撰写。她的恒心与毅力,使得收获与成长跃然纸上。儿子也在悄然改变,原先那个经常不写作业、玩心甚重、成绩一般的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先队员。母亲在日记中写道:“因为有了我的改变,才有了孩子的改變,我的坚持和付出都能在日记的字里行间获得赞许和肯定,我们互相认同、彼此欣赏,收获了母子的亲密无间和不断成长的喜悦,这份喜悦让我们信心满满地去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

3.亲子共读彼此鼓励

所谓亲子阅读,也可以说是“亲子共读”,就是以书籍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

一位家长在日记中记录:“写完作业,小娇主动提出想和我一起读诗,于是我放下手中的活开始和孩子一起读诗。今晚我们总共读了三首诗:杨万里的《小池》,英文诗《The star》和卞之琳的《断章》。我们对第三首诗的兴趣最大,相互讨论,到底是谁装饰了谁的窗,又到底是谁装饰了谁的梦,虽然没讨论出个结果来,但我们都挺开心。”

父母爱看书,小学生自然也会爱看书;父母做笔记,小学生当然也会学着做笔记;父母每天坚持,小学生也才能每天坚持。

4.特别颁奖互相感动

在班级管理中,奖励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但通常都是老师或校长为学生颁奖。而在我的班上,我常常请家长来为孩子颁奖,这对孩子是一种别样的鼓励。我还定期在班级评选“优秀家长”,并召开隆重的颁奖大会,让孩子给爸爸妈妈颁奖,这对家长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方式。亲子互相颁奖更能触动双方的心灵,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

在我班,家长为孩子颁奖往往是放在每周的家长讲座之后,班级对该周选出的各方面进步明显、表现优异的孩子进行单项或者综合表彰。家长在颁奖的时候,会逐一点评,提出期望,并会对班级提出积极建议,效果非常好。孩子为父母颁奖则往往是在每学期结束时,先由孩子在班级为自己家长申报“优秀家长”,再让全班孩子公选出十名在撰写家长日记、开展家长讲座、参与班级活动、陪伴孩子成长等方面做得优秀的家长。“优秀家长”的孩子,悄悄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撰写颁奖词,准备奖品(都是背着家长进行的)。颁奖会上,听着孩子们亲口诵读的颁奖词,看着他们送上的小礼品,手捧奖状的父母们常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5.家庭运动其乐无穷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样前瞻的教育主张是蔡元培先生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提出来的。习总书记也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今天,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孩子的身体素质堪忧:部分体能指标呈下降趋势,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为此,我在班里展开各种有趣的体育运动,还把这些运动延伸到孩子们的家里,让父母陪着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有益于儿童成长的运动,这就是我说的“家庭运动”。这种亲子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振作学生的精神,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孩子在童年阶段身心健康发展。通过近三年坚持不懈的跳绳运动,不仅大大提升了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也促进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子关系,增长了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上述实践,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明白,孩子成长绝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家庭、父母的责任更为重大。正如一位家长在日记中所写:“孩子不难教育,难的是我们做不到,难的我们改不了。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其实父母首先应清晰认识到,我们是怎样的人。点滴养成,潜移默化。”

斯霞老师的墓志铭上刻着一句话: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感到自豪。于漪老师也说过:“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做了32年小学老师,我也为自己是一名小学教师“感到自豪”,我也愿意“一辈子学做”合格的小学老师,学做一个纯粹的教师,给每一个孩子以人性的关怀,让孩子的童年五彩缤纷,让我的人生纯净而充盈!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班主任课堂教学
我的班主任①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