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价值检视

2018-12-17 12:19伍康钦肖晓哲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辅导员核心素养

伍康钦 肖晓哲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当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议题。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是在从事本职业实践中所塑造和沉淀的,一种终身适应、自身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项必备关键的综合素养。它是辅导员众多素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具有政治素养鲜明性、业务素养精广性、纪律素养严明性、作风素養公正性的特性。加强高校辅导员核心的培育,理应把握好辅导员选聘入口关,扎实核心素养的基础;完善好辅导员培训研修机制,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打通好辅导员理论和实践研究渠道,促进核心素养质的飞跃。

关键词:辅导员;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120 — 03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1〕,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活跃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线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促进高校日常正常教育教学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核心素养”成为当下国际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热点和难点课题,“既是对整个教育目标与教育使命的反思,更是对教育立意的实现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探索”〔2〕。因此,核心素养成为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首要标准,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概念,掌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的核心素养,是“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3〕,确立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核心素养,“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4〕,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调动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用性,从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5〕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核心素养内涵与特性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和学生日常事务领导者、管理者、实施者,成年累月奋战在学生工作队伍的一线。他们深入和贴近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最深处,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作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确保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助推者,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高校教育改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卫者,更是确保高举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护航者。因此,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是在从事本职业实践当中所塑造和沉淀的一种终身适应和适合人类社会进步和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和必备关键能力的综合素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6〕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的基本表现,为此,笔者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核心素养特性概括为“政治素养鲜明性、业务素养精广性、纪律素养严明性、作风素养公正性”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核心素养内涵与特性。

(一)政治素养鲜明性

追溯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自1952年,我国清华大学最早设立政治辅导员知识,就明确提出了辅导员政治素养鲜明性,她是要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7〕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8〕,所以,作为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首先必须具备鲜明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素养。譬如,《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明确规定职业操守首要任务就是爱国守法,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得有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再如,《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的职业基础知识部分强调,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等。再者,辅导员具有鲜明政治特性的核心素养,在面对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疑惑时,能及时给予引导教育。

(二)业务素养精广性

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核心素养,除了具备政治素养鲜明性以外,还必须具备精广的业务素养。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者,其职业角色本身面对众多琐粹的日常工作,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宽口径的业务知识储备,需要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及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具备与管辖学生的相应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以便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业导论、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相应的释疑解惑。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业务素养精广性,正如教学原理有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也如《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指出,高校辅导员“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9〕

(三)纪律素养严明性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7年修订)关于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条件明确规定了“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遵纪守法,为人正直”〔10〕,一直以来,高校以师生比例1:200标准来配备专职辅导员岗位。不可否认,当下仍有很多高校严重超出这个比例,在繁忙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必须树立严明的纪律,才能很好地管理庞大的学生工作队伍,特别是在在重大政治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严肃自身组织纪律定力,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教育。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言行一致起到表率作用,雷厉风行,不拖延不推诿,形成良好的纪律作风,注重自身仪表与形象,塑造健康心理状态,营造严明的纪律氛围。

(四)作风素养公正性

作风素养公道正派是高校辅导员基本职业操守,也是辅导员敬业爱生的重要表现,更是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风标。《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指出,“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11〕无独有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7年修订)也强调了高校辅导员“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廉洁自律”〔12〕。因为辅导员作为掌管着学生事务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在整个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肯定会牵扯到学生自身利益的事务,如奖助评优评奖、入党选干等,难免有时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干扰,这是就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作风公道正派的素养,把握好公正的杆秤,切实地维护好学生的利益。

二、培育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路径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非全面的”〔13〕,她只是作为辅导员职业定位和素养的核心部分,而并非是是现实工作中面面俱到的各种素养或者工作能力的简单叠加或者汇总。因此,培育和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明晰辅导员工作岗位边界与职能,增进辅导员职业自信心、职业归属感、职业成就感,化解辅导员现实工作中出现各种职业倦怠感、职业身份认同感迷失、职业技能老化、职业愿景迷惘等,调动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得感。

(一)把握好辅导员选聘入口关,扎实核心素养的基础

高校辅导员职业本身具有特殊性,政治素养鲜明是选聘高校辅导员的首要标准,业务素养精广、纪律素养严明、作风素养公正是辅导员选聘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4〕,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是育人、树人、化人的工作,需要紧紧围绕“紧贴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理念宗旨,提升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从而促进而得自由而全面发展;这要求辅导员政治鲜明尤为突出,作为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者,在选聘辅导员入口关时,需要考虑到辅导员本身所具备某些关键与综合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学科背景上,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及学科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事务,此外,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网络信息甄别等方面能力也是必备,这样才更好地贴近“95”和“00”后大学生思想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

(二)完善好辅导员培训研修机制,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培训研修是提升整个辅导员职业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就目前国家对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发展节点看,主要涵盖了岗前培训、入职培训、职后培训三种层次的培训,不同阶段的培训与研修,内容侧重点和聚焦点是不一样,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初期知识储备阶段、角色换挡阶段、成熟稳定阶段;正如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将其归纳分类为:初级、中级、高级,根据不同的级别和阶段设立不同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在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相关理论和知识要求四方面素养要求上作不同要求和界定,但是不同阶段衔接节点上的一体化培训流程尚未建立和打通,面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多元化背景下,一部分辅导员在专业素养、基本技能等方面处于稀缺的状态,这种培训与研修体系在不同阶段培训过于模糊、跨度范围过大,难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限辅导员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辅导员职业角色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所具备核心素养的枷锁,因为培训与研修本身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并非通过一次性培训能完成提升”〔15〕,它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稳步推进的过程。除此之外,完善辅导员岗位交流与深造制度,也是提升辅导员核心素养重要举措之一,特别是推荐“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业、基层等挂职锻炼”〔16〕,通过实践锻炼,加强同行之间经验交流,实地感受先进的工作理念,寻找自身不足,开阔视野,拓广思路,提升核心素养。

(三)打通好辅导员理论和实践研究渠道,促进核心素养质的飞跃

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是新形势下促进辅导员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通好辅导员理论和实践研究渠道,是实现辅导员群体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保障。不可否认,辅导员忙于日常学生事务中,“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导致在学生工作实践当中无法进行理论整合和凝练提升,当然,束缚辅导员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枷锁仍有其他外在因素,主要概括为四类,第一,辅导员岗位性质决定角色本身就是事务型人员,并非科研型人员,一旦扎进理论和实践研究,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第二,辅导员工作岗位是定位于主要是学生工作,而非科研,主次颠倒;第三,辅导员是学生的“高级保姆”,主要管好学生不出事为佳,无需从事科研工作;第四,学生工作是事务性活动,不是一门学问,没有学科基础和理论支撑,无从谈科研,这些思想枷锁,成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和核心素养瓶颈,“天花板效应”的效果愈发明显。打通辅导员科研晋升通道,促进辅导员核心素养质的飞跃,成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紧迫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7年修订版),将“理论和实践研究”作为辅导员工作职责的之一,并积极“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17〕,搭建辅导员科研平台,设立辅导员博士专项、学生工作专项基金项目,畅通辅导员学术水平渠道,“推动辅导员角色从“事务型”人员向“事务型+科研型”双重身份人员的转变”〔18〕,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保障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向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此外,辅导员专业道路职称渠道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辅导员职称单列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职称评审权力下放,辅导员职称评审难度加大,无疑又是成为辅导员从初级向正高发展道路的阻碍,出现入职到退休看不到任何职称上升的尴尬情境,实践丰富性与理论苍白性脱节成为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的瓶颈。因此,高校辅导员“立足于工作实践,避免与工作实践的脱节,关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切准实践中的“真”问题,聚焦新形势下“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科研工作”〔19〕,促进自身核心素养质的飞跃。

〔参 考 文 献〕

〔1〕〔1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6-12-08.

〔2〕孟昭苏,夏晓新.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7,34(01):112-114.

〔3〕〔4〕〔5〕〔6〕〔9〕〔10〕〔11〕〔12〕〔16〕〔17〕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2014-03-27.

〔7〕〔8〕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2017-09-29.

〔13〕王丹丹,张聪.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结构分析及培养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2017(8):52.

〔15〕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张娜.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18〕何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6.

〔19〕王占仁,曹威威.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81-8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辅导员核心素养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