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传统体育运动文化探源

2018-12-17 12:19邱兆福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达斡尔族体育运动文化

邱兆福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进行研究。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来源于“波依阔”文化、竞技体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舞蹈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化。达斡尔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发展史。他们勤劳勇敢、骁勇善战, 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维护祖国统一大业,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达斡尔族;体育运动;文化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014 — 03

一、特色球类文化

“波依阔”文化

据有关专家考证,曲棍球运动是世界性的体育运动,有着四千年悠久历史。在古希腊壁画“浮雕”、古代埃及金字塔精美的雕刻中,都绘有曲棍球比赛场景。中国唐代的步打球、宋代的步击球,同达斡尔族曲棍球(贝阔、博依阔、波罗球)等,都属于同类性质的体育活动,是古代世界文化组成部分。在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中,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是个强项。在本民族各项体育活动中,名列首位。曲棍球运动是达斡尔族传统体育节目,有着悠久历史。考察其球场两端各设球门(阿纳格)、营地(耶热)即洞口的意义看,可能起源于狩猎生产时期。早在大辽王朝时期,这项运动就相当盛行。辽圣宗统和九年(991)七月,有“上与群臣分朋击鞠”的记载,所谓“击鞠”运动,便是契丹族的曲棍球运动。在辽代的南京,(即今天的北京)外三门之南,有曲棍“球场”〔1〕。

(一)传统曲棍球运动

曲棍球运动对于达斡尔族,既是民族体育运动,也是娱乐观赏活动。在达斡尔族中,最初的曲棍球运动是在春、秋两季举行。特别是每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由莫昆出面组织男性成员参加。它适合于各种年龄的人参与,最小者八九岁,最大者四五十岁都可以登场〔2〕。运动场所比较灵活,民间一般在大街上举行。人数多少不限,少则数人,多则十数人,一般是以对等为原则。这项运动的场地,在达斡尔族民间由最初不规范,到发展为规范,经历一个完善过程。早年以街道为限,或是南街对北街,或是东街对西街。两相居中画线,以球过界为胜。后来,场地逐渐规范化,从最初的四五十米,或“球场两首相距半里之遥”〔3〕,逐渐演变成以200米为限。正规玩法是在场地两端各设大门一座,每队各设守门员一人,守前门2人,前卫、后卫、前锋各数人,从中界开球,以球入对方门为胜。

早期达斡尔族三种曲棍球运动各有分属,一般是少年儿童玩毡球,成人玩木球。火球多是在夜间。这种球类竞赛主要不在于胜负,目的是观赏,在火球往返,穿梭和滚动中,给人们带来欢乐,用以解除一天劳动所带来的疲劳,具有体育加娱乐两重性,是民间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总的来说,达斡尔族民间曲棍球运动,是中国北方山林民族生活环境的产物,它有助于培养达斡尔族男性不怕艰险、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勇敢向上的斗争精神。

(二)现代曲棍球运动

众所周知,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是继承先民契丹族之旧,加以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今天民间体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曲棍球运动在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有较好的开展。那里被誉为“曲棍球之乡”,在一定程度上,它填补了我国这项体育运动的空白。

近世以来,曲棍球运动作为世界体坛重要运动项目,重新兴起。20世纪8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60多个国家、300多万人投入这项运动之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鉴于这项体育活动有一定危险性,曾经停止开展。但是,1986年,有威尔士队和英格兰队在英国举行第一次比赛之后,引起我国体育界高度重视。在世界曲棍球运动有力推动下,鉴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在这项运动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便加强组织,奋起直追,组成以达斡爾族青年为主的内蒙古队。他们不负众望,在1978、1979年的全国比赛中,先后夺得两项冠军〔4〕。1985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杯曲棍球东区预赛中,获得第三名;夺取1986年在巴基斯坦举行的亚洲杯曲棍球赛参赛资格〔5〕。这样,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体坛上,也为新中国体坛增添不少光彩。目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已经普及这项体育活动,并以曲棍球为题材,拍成电影《莫力达瓦人》。显而易见,在新的历史时期,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极大地鼓舞着自治旗全体人民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一般竞技比赛

在中国北方各个少数民族中,有三项运动几乎普遍流行。从古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是北方少数民族尚武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当今世界体坛所重视的比赛项目和达斡尔族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射箭技术

达斡尔族射箭运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少年男子射踝骨,又称“打射石阿”。比赛是在数十步之外,进行射击,中者为胜。他们的弓(讷莫)料,多以桦木、榆木或稠李子木为原料制成。箭镞制法是在“箭端装置铁制箭镞,箭杆两侧饰两道对称羽毛”,用以平衡和提高命中率〔6〕。另一种是成年男子射箭比赛,以射靶(通库哈日博贝)中的为准。成年男子的弓(瓦德尔·讷莫)比较大,弓力相对说亦比较强,射程多在16尺(每弓5尺)或18弓左右。靶的直径约两尺,厚两寸左右。比赛时分马赛和个人站立赛两种。在早年达斡尔族中,各个莫昆都以自己拥有著名射手多寡为荣辱。凡是多者都相当自豪,从而形成民族尚武风气。由于受到全民族崇尚,激励着民族向上精神。每到射箭比赛时,各个莫昆都将比赛视为神圣之举,都要举行隆重仪式,杀牲共食。比赛之后,还要享受莫昆长老赠送肉食奖励。凡是比赛失败者,将支付杀牲费用,以示惩罚〔7〕。

(二)赛马活动

达斡尔族一向过着多种经济生活,其中牧业经济在民族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牧马在诸种牧畜中更受到主人特殊青睐。崇尚良马已经形成社会风气。如果哪家有一匹久经赛场,具有不败记录的快马,或者骑上稳坐如毯的“走马”,那将是主人最大的骄傲和自豪。在达斡尔族民族生活中,人们在四种场合有机会显示自己的良马。在狩猎生产中,当群体追逐野兽时,快马当先,最先将猎物捕获或击伤者,除主人荣取最大好处之外,还会因为自己拥有一匹良马在众人面前沾沾自喜。当外敌入侵时,与敌人同仇敌忾,与主人冲锋陷阵,能够一马当先,那将被视为民族英雄。达斡尔族人普遍有崇尚良马,每次走亲访友时,亲友们将不约而同地闻风而至。人们对客人寒暄几句,转身就是欣赏客人的良马。每当春节或在公祭敖包会等大型场合,都要举行赛马比赛。一般分为两种,速度赛和耐力赛。速度赛是短程三、五公里竞赛;耐力赛是十、二十公里越野赛〔8〕。事实表明,达斡尔族崇尚良马的风气,是北方民族尚武精神的具体表现。

(三)摔跤、扳棍运动

北方民族体育活动多种多样,摔跤、扳棍两项体育运动在民间普遍流行。摔跤运动在蒙古族、满洲、鄂温克族等其他民族中,同达斡尔族一样受到重视。摔跤又叫“角力”。达斡尔语称作“布库”。凡是男性莫昆成员,自幼在村中玩耍,常常将诸多小朋友分作两队,从排头算起,逐一对阵。两相角力,以上身倒地为败。较量结果,哪一队倒地人数多,即是败队。少年儿童比赛同成年人比赛不同。 成年人除个别情况外,凡是比赛都有一定规则。一般是一对一,进行个人角力。在莫昆举行摔跤比赛时,出场的都是著名摔跤能手。他们有特制服装,腰扎宽带子。比赛多半采取三局两胜,单人淘汰赛。参赛者一律是手对手,足对足,以勾、绊、压、背、晃、踢、旋、抬等为技巧,进行个人或团体对抗赛〔9〕。获胜者被人们视为英雄,荣称“布库”,表现达斡尔族人民崇尚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歌颂智慧和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每个莫昆都以自己有众多的“布库”而感到无限骄傲和自豪。1989年,新疆塔城地区在举行传统比赛时,阿西乡的达斡尔族人获得摔跤比赛第一名,并为新疆体育界输送数名优秀运动员。对于这件事,阿西乡文化馆馆长达斡尔族人甲孜,在谈到此事时“得意之意溢于言表”〔10〕,反映出达斡尔族人民具有较强的民族进取精神。

扳棍运动是达斡尔族民间,特别是农村相当流行的体育活动。分正式比赛和随意自由竞赛两种。凡是正式比赛,使用大约长两尺,直径在3厘米左右的光滑的棍子一根。比赛时预备姿势是,两个人相对而坐,伸直两腿,脚对脚。双手交叉,紧握棍。这是正式角力之前的基本要领。当评判者一声令下,两人各自奋力向后拉。以将比赛对方臀部拉离地面为胜。但必须是两腿未分,手不松棍,身不斜倒为准,其中有一项不合要求,都以败论。这项运动是群众性体育活动,在比赛时,围观的群众都为自己的运动员呼号、鼓劲,场面很是热闹。在正式体育运动的同时,这也是民间娱乐活动。所谓“随意自由竞赛”,就是不拘场合,比如农民在田间地头,每当休息时,以锄柄为棍,或以其他东西带为棍,进行劳动间隙比赛。这里有时注意输赢,多数境况下一笑了之。

三、宗教文化

(一)节日习俗阿涅节

阿涅节(春节)是诸多节日中最大的节日。在初一的早上,达斡尔族家家男女老少,都纷纷争先恐后起早。其民俗认为,谁要是到时候不起炕,而是被他人叫起,那他将被视为这一年中最懒惰的人。这条民俗反映出达斡尔族人崇尚劳动,鄙视懒惰的优良品德。

阿涅节是达斡尔族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与其他民族不断交融发展的节日。早在其先族契丹族时期,这个节日就已经形成。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天天都有讲究,日日各有属性。配合这种属性的认同,安排相应的文体活动,以充实人们的节日文化生活。他们认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11〕。这一古老节日与汉族春节基本一致,或许这是两个民族文化早已认同、交融的结果。在阿涅节期间,每到晚间,中年妇女们集聚在宽绰房间的人家,共跳“路日给勒”,人人尽兴狂欢,直到深夜为止;村中少女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同样欢聚一堂,有的玩“纸人”,有的掷“踝骨”(萨克);中年男子参加赛马比赛;少年男子举行曲棍球运动。在齐齐哈尔市郊尚流行“阿布嘎拉代”等游戏〔12〕。

(二)祭祀文化

达斡尔族的敖包祭与苍天祭,表面上看是一种宗教性质的活动,但从内容和实质上加以剖析,他又是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群众性。“敖包祭”,异称祭鄂博。他是达斡尔族民间普遍流行的重要的祭祀活动。达斡尔族的敖包会,同样具有群众性。特别是“旗敖包”祭时,在八旗官员指挥下,要举行射箭、摔跤、赛马、扳杆子、颈力等比赛。这项活动具有三重意义,是祭祀天、地、山、川诸神;进行军事训练;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凡是“敖包会”举行时,附近各个莫昆的群众纷纷前来观赏。

四、民族舞蹈文化

达斡尔族称民族舞蹈为“路日给勒”,或称为“鲁日该勒”。用达斡尔语解释,“路日给”是“火旺”或者“把火烧旺”的意思。“路日給勒”是歌、舞与词相结合的民间艺术。达斡尔族人民每到春节,或农闲季节的晚上,凡是村中舞蹈爱好者都聚集在房屋比较宽阔的人家,主要是农村妇女参加。路日给勒的舞词,皆来源于达斡尔族人民现实生活实践,有的模仿“格库”、“达齐”等布谷鸟叫,有的模仿熊和野猪等“哈玛”、“嘿嘿”之声。舞蹈动作亦无如此,如有模拟鸟行走的慢滑步,模拟鸟、兽相斗的弯腰跳跃等。对舞者彼此有咬肩及急转身等动作,都表现出粗犷、奔放等风格和特点。同时有些动作更体现较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如有民间采集、提水、挤奶、妇女梳头、照镜子等动作(13)。由于达斡尔族的“路日给勒”无论是歌、舞,还是歌词,都源于民间生产和生活实践,所以这种艺术形式久传不衰,成为极富于生命力的民间艺术。

五、结束语

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化来源于“波依阔”文化、竞技体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舞蹈文化的共同构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中重要宝贵的组成部分;同样,达斡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民族生产与生活文化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和积累。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每一种文化元素都来源于达斡尔族真实的生活。

〔参 考 文 献〕

〔1〕陈述.契丹社会经济史稿〔Z〕.93.

〔2〕齐齐哈尔市郊达斡尔族情况.

〔3〕〔6〕满都尔图.达斡尔族〔Z〕.

〔4〕曲棍球史话〔N〕.内蒙古日报,1980-08-10.

〔5〕石天曙.达斡尔族人的骄傲——我国曲棍球新秀介绍〔N〕.内蒙古日报,1986-01-31.

〔7〕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概况〔Z〕.118—119.

〔8〕〔9〕毅松.达斡尔是酷爱体育的民族〔N〕.内蒙古日报,1990-09-29.

〔10〕杨任志,主编.今日塔城〔Z〕.25.

〔11〕齐齐哈尔市郊达斡尔族情况〔Z〕.74.

〔12〕齐齐哈尔市郊达斡尔族情况〔Z〕.67.

〔13〕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Z〕.258.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达斡尔族体育运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体育运动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谁远谁近?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城镇化对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冲击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呆呆和朵朵(13)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