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芳
【摘要】每个大学新生融入新环境都会有一个适应期,只是不同个体面临的问题不同,适应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因此,在这段适应期内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本研究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的效果。研究通过相关量表的前测后测,收集了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的数据,分别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和人际关系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社会适应能力较好和人际关系情况较好的学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因而在高职院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宜在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中有针对性的实施。
【关键词】大学新生 团体心理辅导 人际关系 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27-02
团体心理辅导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用以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1]。但是基于资源和师资的限制,高职院校较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大一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探讨高职院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随机选取我校机车车辆学院2017级新生共五个班级。选取其中三个班作为实验组,两个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的班级学生接受团体辅导。对所有五个班的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的前测和后测。
1.2方法
从我院2017级新生班级中,根据课余时间,随机选定机电1701班、城轨1702班、动检1501班作为实验组,动检1703班和车辆1701班作为对照组。首先在开学军训结束后,对五个班级学生进行两个量表的测试。因我校心理咨询师人员紧张,于是面向華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招募在校心理学硕士生进行团体辅导。共募得六人进行每周一次,为期四周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开展前期,召集所有团队领导者开会,讨论活动目标,活动计划和方案。讨论通过后,按照方案分别开始团体辅导活动。
测量工具的选取。《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本量表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交谈方面、社会交往方面、接人待物方面、异性交往方面,共 28 个问题。总分在0-8 分之间,说明在与人交往方面的困扰较少。总分在 9-14 分之间,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往困扰。总分在 15-20分之间,就表明交往困扰较严重;超过 20 分,则表明人际关系的行为困扰很严重。此量表题目少,操作简单。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是由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反映个体适应能力的量表[2]。社会适应能力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编制,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分为社会学习适应、社会人际适应和社会生活适应三个维度,总分越高代表社会适应能力越强。
1.3施测
被试采取配对组设计。实验组共有被试124人,配对组83人。被试均为男生。实验采用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对实验组、对照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操作为对实验组进行4次团体心理辅导。每周一次,一次90分钟,对照组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
1.4统计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结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社会适应量表的分析结果如表1.1
实验组、对照组样本不相关,前测差异不显著。可视为同质被试。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显著(t=-1.917, p>.05)。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增加。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显著(t=2.778, p<.01)。对照组前后差异显著,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下降。
2.2 实验组、对照组人际关系量表的分析结果如表1.2
实验组、对照组样本不相关,前测差异不显著。可视为同质被试。实验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t=-.254, p>.05)。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显著(t=-2.121, p<.05)。对照组前后差异显著,人际关系分数显著下降。
考虑对数据整体进行分析可能不充分。于是,将被试的前测数据进行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区分,再来两两配对进行分析。根据《社会适应能力量表》的解释,将分数小于等于16分的作为低分组,低分组代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高于16分的作为高分组,代表社会适应能力较好。根据《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解释,将大于等于9分的,作为高分组,表示人际关系存在困扰,小于9分的作为低分组,也即人际关系良好组。
分析结果如表1.3。
结果表明,社会适应能力的低分组也即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困扰组,实验组前后侧差异显著,社会适应能力分数有所提高,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团体辅导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被试的社会适应能力。而社会适应良好的被试,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社会适应分数显著下降。但是实验组下降的平均数为3.25,对照组为13.46。相对来说,实验组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该组数据表明,团体辅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低分组,也即适应力差的困扰组有显著的适应能力提高作用。
而人际关系较差的高分组也即困扰组,前后测差异显著,人际关系明显好转。对照组则不显著。表明团体辅导提高了人际关系较差被试的人际关系能力。而人际关系较好的低分组被试,则均表现了人际关系能力的显著下降。因此,团体辅导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的被试,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3.讨论
3.1 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人际困扰学生和社会适应较差学生,能通过团体辅导得到较大的改善,而人际关系融洽和社会适应较好的学生通过团体辅导并不能得到较大提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3.2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团体辅导的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以自然行政班为大团体进行团体辅导。根据研究结果,虽然整体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对于人际关系困扰和社会适应较差学生的改善作用明显大于其他被试。因此,采取自然行政班级进行团体辅导的有效性值得商榷。并且大班团体辅导虽然前期工作要更为简单,但是实际的团体辅导过程更加耗费时间和精力。根据研究结果,更有效的团体辅导应首先筛选被试,选择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存在一定困扰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或能获得更大的改善。
3.3 高职院校开展团体辅导的探讨
目前高职院校多采用SCL-90和EPQ量表作为新生入学心理测评的参考量表。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我们发现这类量表也许是因为学生抵触测验、有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施测环境不够理想等原因,往往实际工作中遇到有精神病和神经症的学生并未在当初测评的预警名单中。而往往精神类疾病学生伴随着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所以应完善相关机制,建立相关制度。对于人际交往存在一定障碍和困扰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帮助他们度过大学的过渡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月琴,李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22卷09期
[2]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大学生心理健康丛书之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3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