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画论典籍译介和传播中的影响和作用

2018-12-14 08:41张明薇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9期
关键词:海外传播文化交流公共图书馆

摘 要 中国画论典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极具研究与译介价值,要实现画论典籍译介目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需海内外等多方力量共同协作参与,其中公共图书馆作为收藏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组织机构,必然也会在对外的文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画论典籍对外译介和传播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助推中国画论典籍在海外的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文化交流 画论典籍 海外传播 一带一路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9.00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classics of painting theory are of great value in the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overseas cultural exchanges. To achieve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of painting theory, the cooper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various forc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needed. As important organizations for collecting and inheriting fine culture, public libraries will inevitably occupy a place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y will play their due roles in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of painting theory, as well as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and exchange abroad.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classics of painting theory. Overseas dissemination.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畫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简称,是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具体反映[1]。当前,我国正积极提倡“一带一路”建设,其中作为文化交流资源的画论典籍就可以使东西方各国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多方位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要实现画论典籍译介目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需政府、各行业机构和各级地方组织、海内外等多方力量共同协作参与。公共图书馆作为收藏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组织机构,也应在画论典籍对外译介和传播中发挥作用,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贡献一份力量。

1 画论典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学科价值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思想领域就出现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况。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如果脱离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2]这段话为文化典籍的译介工作提供了重要且准确的语境来源、目标定位和指导思想。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曾在1988年的巴黎会议上发表类似观点,指出人类想要在21世纪更好地生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中国古人思想中汲取营养[3]。

中国画论以宇宙生命的广大和谐为最高境界,在对生存的关注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上不仅符合文化“走出去”的思想,更能提升中国画学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说,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自然生命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无一不体现在中国画论典籍中,画论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饱含了古人的生态存在意识,对诗意栖居的追寻和对自然亲和的态度[4],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极具研究与译介价值。

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丹青高手,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他们在绘画理论和技法上的造诣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以清代王概的《芥子园画谱》 为例,其开拓了中国古代绘画美育的第四种形态“以去贵族性为特征的自学形态”,并对日本江户画坛和日本绘画美育产生了深刻影响[5]。此外,被誉为我国绘画历史上的奇才——石涛,其作品在将金陵的历史文化风貌定格于画卷时往往直抒胸臆,石涛在金陵寄居八年中,其足迹遍及金陵各名胜佳境,他在观察天地氤氲之气、领悟山川环抱之势之际,不断参透着绘画艺术的大道。石涛一生笔耕不辍,其《画语录》 被西方的哲学界和美学界推崇为经典画论典籍之一。他在《画语录》 中首度建立了中国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理论架构,提出了“一画”的概念。“一画”的思想渊源来自于禅宗,并融入了道家、儒家和易学思想,体现了三教圆润的时代背景[6]。近代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都曾展出过石涛的画作,并将其列在馆藏典籍名录中,此前从未有中国的艺术家获此殊荣。

画论这种富有中国古代人文智慧、资源与话语,并具有“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思想的文化典籍,与当前全球化进程下世人对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一致的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不谋而合,因此,在“一带一路”中加强对画论典籍的对外译介和传播可以说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对公共图书馆所收藏的画论典籍进行译介可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公共图书馆保存了人类在漫长历史发展时期的智慧,集聚了古往今来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体系中的精华和优秀文明成果,在传播和促进人类优秀文化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外国语大学何明星教授曾说过:“图书馆馆藏量可以衡量图书的文化影响,被认为是检验出版机构知识生产能力、知识度等要素最好的标尺。” [7]

公共图书馆是画论典籍和文献的集中地,拥有丰富的画论研究文献资源,包括与画论历史相关的原始资料、图片、影印本、缩微胶片胶卷、电子读物等各种类型文献。对中国画学有兴趣的国内外研究者,皆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进行了解和学习。当前,我国部分大型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国家的图书馆建立了良好的文献互换关系,如果要了解和阅读相关的画论典籍,即可通过国内公共图书馆网站中的OPAC目录进行检索,也可通过Worldcat(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 快速检索到畫论典籍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类型各大图书馆的收藏情况和详细馆藏数据。

笔者在WorldCat数据库检索画论典籍的收藏情况发现,由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编译的《中国画论》(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 Translations from the Masters of Chinese Art, 1967年Putam Sons出版社出版) 以584本的全球馆藏量居第一位,此书收录并翻译了从先秦孔子至清代沈宗骞的画论文章,共23篇,曾掀起二十世纪西方研究中国画论的热潮。而居全球馆藏量第二位(328本) 的是1977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清代王概《芥子园画谱》的英译本The Mustard Seed Garden Manual of Painting,由美国学者施蕴珍 (Mai-mai Sze) 翻译并整理。这两部译著不仅在国内画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也深受国外汉学家的推崇。可以说,图书馆是海外爱好中国文化的研究者或汉学家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若从画论典籍译介的自身特性出发,即可与海外知名的画论研究者或汉学家合作,或与译入国本土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和图书馆合作,对中国的画论典籍进行译介,以此加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 公共图书馆在中国画论典籍译介和文化传播中的辐射力

多元文化交流活动的发展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特点,主要体现为不同语言符号、思想与宗教系统的多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8]。中国画论典籍不仅是一种直观的文化载体,更是一种承载中国古人生态美学智慧和文化意蕴的文献资料,并以其特殊的方式记录着中华文化发展的足迹,展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

目前,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的图书馆交流也从向发达国家学习吸收阶段,转入相互学习、合作乃至文化输出阶段。中国的诸多公共图书馆正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出强大的文化传播辐射力。如国家图书馆已经与全球1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000多家图书馆、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文献互换关系,供海外爱好者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知识,促进多元文化在国际舞台中的交流和传播[9]。

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图书馆也可利用其画论典籍馆藏,为世界各国爱好中国画者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文化信息服务,展现中国画论典籍中所蕴含着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中国画论中蕴含的“比德”“畅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气韵生动”“中和”等中国独特的美学思想,即可通过译介《芥子园画谱》 作为广大外国读者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启蒙读物和临摹范本。《芥子园画谱》 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不可计数的中国画坛名家,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众多近现代绘画大师都深受其启蒙和熏陶。以此推之,将《芥子园画谱》 作为翻译范本推介给国外的山水画爱好者将多有裨益。

画论典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要积极地向海外学者推介其最新翻译和研究成果,还要不断借助图书馆联盟和中国文化中心数字图书馆等平台让画论作品切实有效地走向世界,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感召力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近年来,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图书馆于2016年先后与土耳其、阿塞拜疆、突尼斯、伊朗、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多个国家的图书馆或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于2018年5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此外,国家图书馆还于2016年12月29日面向所有驻外中国文化中心正式上线“中国文化中心数字图书馆”[10]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画论典籍在海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画论典籍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开拓广阔的市场[11]。

4 结语

图书馆对外交流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大局的一个部分,是实现文化外交使命的一种有效方式[10]。在跨越文化、时间、空间、地域等多重障碍的文化交流中,图书馆理应发挥其画论典籍文献资源优势,开拓更多交流和传播渠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努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7.

王晨佳.“一带一路”概念下的文化传播与译介[J].人文杂志,2016(1):2-3.

GREEL H G. Confucius and the Chinese way[J]. 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1960, 47(1):137-166.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11.

曾仲权.《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1-104,117.

张明薇.生态翻译理论视域下石涛《画语录》的译例分析[J].文化与传播,2018(1):26-29.

何明星.莫言作品的世界影响地图:基于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的视角[J].中国出版,2012(6):11-16.

叶千军.图书情报业务培训全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冯静.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的地位研究[J].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2015(8):94-98.

郭妮.图书馆在我国文化外交中的作用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4):95-100,封三.

张明薇.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画论典籍的译介生态体系构建研究:以清代石涛的《画语录》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3-26.

张明薇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讲师。 江苏南京 210018。

(收稿日期:2018-04-12 编校:谢艳秋,曹晓文)

猜你喜欢
海外传播文化交流公共图书馆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看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构建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参考消息》中的中国电影及海外评论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