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良好养成行为习惯的素质教育也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工作所得经验和我校对大学生“十个一”素质养成教育的要求,尝试性从当前大学生养成习惯的个性表现和重要性视角出发,创新性将“十个一”教育活动内容融入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路径进行探析,以求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十个一”; 养成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路径
1.“十个一”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十个一”教育活动载体主要内容为:一个总结,每学期在班级公开一个总结:每个学期子啊班上公开自我总结,检视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二封书信,写给亲人和老师的信,铭记亲情,不忘师恩;三个场地:第一场所是学术报告厅、交融思想,启迪智慧。第二场所是在运动场,强健体魄锻炼身心。第三场所是在图书馆、诗书、陶冶情操;四项活动: 一是参加学生社团活动、锻炼组织能力。二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田野调查能力。三是参加公益活动,锻炼奉献能力。四是参加科技活动,锻炼创造能力。
2.“十个一”各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1)如何开展“一个总结”养成教育
辅导员首先进行思想宣讲,告知一个总结的内容和活动意义,主要让学生认识一个总结的现实意义和活动作用,主要是总结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总结工作。具体是从一学期的收获、不足、班级的感受、贡献,加强民主批评和自我批评,为班级凝心聚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学期总结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约定俗成去为班级贡献自身努力。
(2)如何写“两封书信”
随着电话、手机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沟通方式也发生变化,人们的沟通可以做到即时联系,似乎纸质信件似乎已经失去他存在的意义大多数95后可能根本没有写过信,开展书信活动一封写给父母,一份写给老师,同时通过书信的内容传递师生的交流、母子之间的沟通,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通过书信方式把在学校的所思所学所感所悟、及其不愉快与欢快的事情通过书信方式传递给父母和老师,父母和老师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心态心思,发现问题处理我呢提。而在日常的养成习惯中塑造为约定俗成的条例后,学生久而久之就会自觉的养成书信表达情感的方式,回归传统优良品格。
(3)如何坚持“三个场地”
首先,图书馆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知识的殿堂、信息资源中心,是大学生吸收知识、认识社会的重要载体,对引导学生具备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影响和决定人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学术报告是实现知识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术报告中的知识传播包含知识授体、知识受体和传播环境三大要素,知识传播过程包括知识准备过程、知识流动过程、知识共享过程和知识创新四个环节。文章分析了学术报告中知识传播机理,针对性地提出了学校管理学术报告的五项措施
(4)如何践行“四项活动”
首先,从社团活动的开展策略探讨。社团活动以学生兴趣爱好组成的成员,在制度方面缺乏严格的制度性,为此具有流动性、随意性和短期性。而另一方面对学生兴趣的开发、特长爱好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开展社团活动要把握三个原则也是其四个社团活动特点。一是自愿独立性,社会成员来自各专业院系学生,为着各自的目的,有的是学习兴趣、有的是交朋纳友、有的是锻炼综合能力,也有的是打发课余时间,随波跟风入社团。由于社团没有严格的出入准则和奖罚条例,为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是社团具有自治性,它是一群性情相投、爱好相宜,在学校相关要求的手续下开展的学生群体自治组织。为了学生共同的兴趣目标和各自愿望而组合的群体组织,它的运行机制、社团活动章程可以通过成员间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实现社团内部活动的自治规范。三是非营利性。社团活动中虽然有的活动开支需要,但是其活动经费的来源、募捐还是拉赞助还是社团成员间的会员费,无论是为了社团活动的开展聘请指导老师还是校外专家来指导活动还是 成员间内部活动的开支,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社团联合管委会或者专设机构管理,不得出现盈利的社团为此需要把握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创新社团活动的组织、运行、活动开展、经费来源的健康发展方式,切勿出现功利性社团,偏离社团活动及其社团文化教育的本位。接着,是认真开展科技活动,科技活动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具体活动践行策略分以下几步。首先选定优秀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发挥教师全过程的指导作用。其次指导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采用启发式教學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模式的建构,通过参加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项目、在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引导学生在科技活动的参与中,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建构。然后,从完善健全的公益文化活动组织管理制度,从公益活动的宣传、活动团队的组建、指导教师的选定、审批和各个环境的管理、宣传全过程指导;最后从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策略分析。首先是扩大宣传、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方可形成全方位的合力去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然后注重与实践单位构建长期的联系,创建稳定的学生实践基地,同时吸收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系统组织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邢国忠.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 J]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2008.06
[2] 韩迎春.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J] . 唯实, 2006( 1) : 7- 8.
作者简介:
曹剑华,男,1988年7月,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现为四川理工学院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