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芬
(甘南州卫生学校,甘肃 合作 747000)
2012年教育部发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1]。当前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运用各种通信软件进行社交,可以利用多个网站查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微格教学法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教授在1963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以训练某一技能为目的,利用录音、录像等设备记录实况,使受教育者直接观察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达到最佳效果[2-3]。微格教学法具有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反馈及时、重在自我改进等优点[4]。本研究旨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护理技能,遂将互联网+微格教学法运用于护理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现将集训体会总结如下。
选取甘南州卫生学校2015级护理班100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两组学生集训前学习成绩、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1 集训内容及计划 两组由同一教师按同一参赛文件,针对置胃管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密闭式静脉输液术、头部外伤包扎术4项护理技能进行一个月的赛前集训。
1.2.2 集训过程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课本理论知识学习+观看技能教学视频+教师示教+学生反复练习。试验组采用互联网+微格教学法,具体过程如下。
(1)训练前:①创建集训微信群:将微信平台作为师生互动的载体,技能大赛参赛学生以真实姓名作为群昵称加入集训教师建立的微信群。集训教师在群里公布技能训练项目、时间、地点、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②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在开始技能训练前,集训教师针对要训练的技能项目,从用物准备、操作流程、操作细节(关键知识点及操作难点)、人文关怀4个方面预设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网络搜集影音资料,上传至微信群。
(2)训练中:①资源共享,互动讨论:在技能训练过程中,首先播放师生上传的教学影音资料,在观看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回答预设的问题并参与讨论,方便学生及时消除疑惑并获取相关知识;其次,在播放影音资料的不同节点,教师可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操作细节,便于学生掌握。最后,教师采用模拟人或标准化病人示教操作过程,学生观看并拍摄视频,以便在练习时反复播放学习。②“一对一”协作,践行微格教学法:学生两人为一组,在训练过程中一人负责操作演练,一人负责拍摄视频,轮流上阵。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抓拍其他小组成员的操作实况,并要求学生将拍摄的视频上传至微信群。在训练间歇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寻找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相互学习,加深对操作技术的理解。③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疑问时,可以在微信群随时提问,教师将指导内容以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发给学生,及时答疑解惑,逐个突破训练过程中的难点。
1.2.3 集训评价(1)评价指标。集训结果指标:操作能力(包括操作熟练程度、流程、规范)和人文关怀能力评分;集训过程指标:集训过程评价。
(2)评价方法。①操作能力考核:利用模拟人或标准化病人,两组学生进行置胃管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密闭式静脉输液术、头部外伤包扎术4项护理技能操作,由两名教师评分,4项操作总评分采用百分制。②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由操作评分教师综合学生在4项技能操作中的表现做出主观评价,评分采用百分制。③集训过程评价:训练结束后,集训教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1.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表1 两组操作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操作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比较(±s,分)
?
表2 两组学生对集训过程的主观评价(人)
表1显示,试验组操作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表明,将互联网+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技能大赛赛前技能集训中,可在短期内提高学生护理技能,这与陈华更等[5-8]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在试验组训练前,教师利用微信平台,将护理技能大赛操作项目的操作规范、评分标准及预设问题发给学生,既便于学生提前了解训练内容,又可以引导其利用闲暇时间搜集相关视频资料,为后续训练奠定基础。训练时,教师先播放上传至微信群的视频,边观看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不解之处,通过对比、讨论,强化操作项目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接着,学生两人一组协作练习,拍摄技能训练过程,然后反复回放,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发现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操作问题,又可以让教师及其他学生对操作过程做出评价,利于及时纠错,逐步提高护理技能。另外,互联网+微格教学法可为短期技能训练提供一个交互性很强的虚拟平台,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便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或群体指导;同时也将技能训练拓展到课堂之外,拓展到实验室之外,最大限度地保证集训时间和空间。
表2显示,试验组对集训过程的主观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表明将互联网平台与微格教学法相结合,使微信这一备受师生青睐的手机通信软件变为新的教学手段,实现了技能训练资源共享[9-10]。同时,通过分组训练,围绕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讨论式教学,学生能享受到拍摄纠错、分享交流、合作共赢等训练方法带来的乐趣,使传统枯燥无味的训练过程趣味化、形象化、生动化,活跃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
互联网+微格教学法促使教师集训前通过互联网搜集学习资料,观看教学视频,将复杂的操作技能进行分解和简化,总结归纳出护理技能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使教学准备更加充分、科学。训练过程中回放教师及学生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可使教师分析自身及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不足之处,从而主动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提高集训能力。另外,在这种训练模式下,师生之间信息反馈及时、效率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集训教学顺利进行。
互联网+微格教学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成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环境,践行了“互联网+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技能训练对时间和空间的严格要求。集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和学生同步分享、交流互动,使训练效率高、灵活性强、过程便捷。这不仅提高了学生护理技能,还减轻了集训教师工作压力,深受师生喜爱,可在今后的短期技能培训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