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教学的高职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研究
——以《康复护理技术》创新教材开发为例

2018-12-11 07:29盛胜航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形态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盛胜航,李 佳,陶 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1 研究背景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依据。目前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专业教师比较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优化及创新,但对教材内容选择、体例优化和单元重组等没有同等重视。这使得许多教材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学习的功能,无法将主要知识与技能以微课、案例等形式进行充分展现,未将静态的纸质教材与动态的专业发展有效融合。本文拟对高职教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开发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基于微课的高职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微课为代表的教学形式不断涌现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使课程教材的内容、体例、形式等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相呼应、匹配、融合,是当下高职院校教材开发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2 高职教材开发的传统路径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材开发的传统路径一般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中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与目标要求,将知识点分类,参考原有教材或同类不同层次教材的体例,分章节、分内容进行编写,汇总后形成教材初稿;上交出版社后,经过排版、初审、校对和复审等环节后正式印刷成书,并发行使用。

由于专业教材的编写与课堂教学的实施相分离,导致按传统路径编写的教材往往存在以下3个弊端。

2.1 缺乏基于微课的教学内容

微课注重以生动的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教学设计逻辑。根据高职教学对象的水平和特点,在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应对文本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系统安排教学要素,形成基于微课的新型教学内容。现有教材往往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编写,先解释概念,然后分章节陈述并举例说明。教材开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对象、内容等横向范畴以及教学程序、组织等纵向范畴,随着教学设计形式的不断变化,教材编写应该及时同步跟进。传统教材多是按照知识结构来铺设教学内容,没有发挥教学设计的逻辑引导功能和对学生学习的导读功能。以现有高职教材《康复护理技术》为例,在“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章节,通过文字性案例导入教学内容后,就按概述、评定、康复护理措施顺序进行单元设计,未能与微课教学形式相对接,也无法实现对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的引导。

2.2 缺乏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频共振

微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使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微课的推广与普及,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如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等。而现有高职教材的呈现形式是纸质载体和PPT等,相比而言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呆板,使得丰富的数字资源不能得以充分呈现,教学资源不能在碎片化时间内被充分利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形态教材,以进一步实现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频共振。我们在《康复护理技术》创新教材开发过程中,考虑到有大量操作手法需要呈现,就在相应的文字叙述部分增加了对应的微视频二维码,学生利用手机扫描,就能非常直观地看到动态的康复技术操作过程。

2.3 缺乏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系统使用

基于微课的创新教材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认为不是所有章节都要制作视频,微课仅仅起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与印证作用。现有高职教材虽然非常重视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教学章节与教材整体的系统构建,但是对于数字资源建设,只是简单地将纸质教材和相应教案进行电子化展示,或以独立的视频片段形式存在,各数字资源之间、数字资源与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态势尚未形成,缺乏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系统展示。

3 基于微课的高职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优化的特点

鉴于高职教材传统开发路径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基于微课的新形态教材《康复护理技术》开发过程中,充分优化了开发路径,将教材开发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以微课的应用及实际效果的评价为逻辑主线,初步实现了高职教材实用性、有效性的创新初衷,具体表现在以下3方面。

3.1 有利于丰富高职教材的时代内涵,推动微课的应用

微课作为现代信息与多媒体技术发展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和推广,符合高职教育的开放性特征,也具有很强的适切性。从微课的教学特征出发,优化传统教材开发路径,充分发挥教材的媒介作用,既是对高职教材时代内涵的丰富和拓展,也是对新形势下教材开发思路的探索,极大地推动了微课的应用。

3.2 有利于指导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将微课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教材化”,是本研究的一个主要切入点。优化后的教材将更加突显对微课教学内容的展示,对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起到指导作用。微课与其配套性教材相辅相成,有利于进一步彰显高职教学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特征。

3.3 有利于推进高职教材的立体化建设

以一种适切的教学模式为主线开发教材,有利于推进高职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并使之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以微课为主线来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结构、资源和内容,有利于对泛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进而丰富教材的形式、载体及应用模式,推进高职教材的立体化建设。

4 基于微课的高职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优化的策略

从微课和高职教学的特征入手,研究高职教材的目的和作用,我们认为高职教材开发路径优化的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4.1 单元设计实现理实一体化

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如在《康复护理技术》教材中,围绕康复护理知识与技能,结合微课设计教学项目和教材单元。尤其是一些受教学条件、经济成本、安全环境等因素制约,不易复制、再现的教学内容,如康复护理中一些典型的、罕见的病种,适合制作成微课展示给学生。

4.2 内容组织体现教学互动

教与学相结合,强调对技能训练过程的分解描述和真实场景的描述,遵循教学设计的逻辑规律,注重实践操作过程,突出实践性、互动性特征。如《康复护理技术》新形态教材开发过程中,明确“教”的目的是“学”,且要实现“教”“学”互动。

4.3 教学资源呈现方式立体多元

文字与场景相结合,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和虚拟仿真素材等,呈现讲义、指导书、案例、场景、题库等资源内容。《康复护理技术》新形态教材在呈现康复治疗案例和康复护理操作动作要领时,可以在教材中增加案例视频或操作视频的二维码。

4.4 兼顾辅教辅学功能

基于微课和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特征,以护理专业学生、在职护士、社会学习者等为对象,开发《康复护理技术》教材的教学和辅助教学功能。

4.5 强化校企合作

自主与合作相结合,以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为教材开发的核心力量,吸收医院临床工作人员、微课制作技术人员等参与,通过多元合作提高教材开发效率和质量。

5 基于微课的高职新形态教材的立体架构与体例

以微课教学为主线,以碎片化资源为基础,以结构化课程内容为骨架,以纸质教材、微课视频、教学课件为要件,开发《康复护理技术》立体教材。教材涉及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同时,教材实现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制作二维码等,学生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直接浏览教学视频,实现在线学习。

针对涉及微课的教材内容,按照两种逻辑设计高职教材的立体架构。一是按教学属性分类,如常识科普类微课、理论教学微课、实践教学微课、项目教学微课、理实一体化教学微课等;二是按教学内容基本属性分类,如知识理论类微课,结构、作用、构造、原理类微课,岗位技能类微课,操作技巧类微课等。依据教材的数字化(与微课视频紧密联系)、富媒体(与微课资源深度融合)特征,设计体例框架,包括本节学习目标与任务,本节知识点,相关案例(微课视频),围绕案例展开的相关学习、讨论(教学活动),理解、反思(课后作业)等。

6 高职《康复护理技术》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见图1)

图1 高职《康复护理技术》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

6.1 《康复护理技术》新形态教材开发的重点

围绕康复护理课程教学目标,对康复护理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梳理,提炼出适合拍摄微视频的知识点,并制作了教学微视频79个。(1)在每一章节的开始部分由预习案例引出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在学习内容结束后对案例进行评析,强化对学生临床推理能力的培养。(2)在每一节结束时增加了“思考与训练”,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重要知识点。(3)在正文部分根据教学内容插入“知识链接”,对关键知识或新技术进行拓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4)该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与现代技术的对接,学生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看到相应的操作微视频,不仅满足学习需要,还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6.2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体位摆放”章节体例开发要点

(1)提出学习目标,重点是掌握良肢位、功能位及抗挛缩体位的定义,对偏瘫病人和截瘫病人良肢位的摆放,对关节疾病病人的功能位摆放,对烧伤病人抗挛缩体位的摆放。然后引出预习案例,以常见的脑卒中典型临床表现及体征引出本章节学习内容。(2)注重与医院的结合。临床一线专科医生和护士拍摄典型病例照片或视频,或利用标准化病人拍摄操作过程,强调病例的科学性、真实度与动作的代表性、正确性。(3)通过案例引入偏瘫病人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及截瘫病人仰卧位、侧卧位等知识点,并进行分类梳理,分为偏瘫病人和截瘫病人两大类。按操作要点、可操作性分别制作图片及视频,并用二维码将视频与相应知识点对接(见表1)。

7 基于微课的新形态教材的使用效果和反思

基于微课的新形态教材能充分体现机制上的校企合作、形式上的立体多元和实施中的教学互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升教学效果有显著作用。通过试点班(护理167班)和非试点班(护理168班)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发现试点班学生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利用率、对操作手法掌握的达标率均较非试点班学生高。因此,该项目的研究对于破解当前教学资源应用明显不足的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其效果表现在一是教材内容更适合现代信息化、碎片化教学,二是对微视频等推广利用,能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表1“常用康复护理技术体位摆放”章节知识点汇总

诚然,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的优化与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化能力与专业水平。从目前看,有部分教师虽然专业知识较为丰富,但在信息化平台的建构、后台资源的呈现、传统教材与教学资源的贯穿连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基于微课的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的推广,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教学资源及技术力量的支撑。要用新路径指导教师不断开发新形态的立体教材,努力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新形态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移动互联网生活的新形态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新形态西装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激活时装新形态
“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